一、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民俗
满月初拜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前后,要由祖母抱着去参拜神社的本地守护神,而生母却不可同去。
据说从太古就以血为忌,在“忌”的期间避免与神面对。新生儿,在东日本,男孩三十天后、女孩三十一天后;在西日本,男孩三十二天后、女孩三十三天后可以参拜神社。
其生母则要在产后七十五天后(东日本)或百天后(西日本)才能参拜神社。
这一仪式过去是为请求本地守护神许可新生儿成为村中一员。
有的地方还有用锅墨在婴儿额头写“犬”字或是“×”字来祈祷孩子健康的民俗。
祝贺周岁
日本的民间习俗中,为出生满一周岁的婴儿举行的祝贺仪式。
这一天打年糕,给男孩算盘、笔、农具等,给女孩尺子、针等让其抓选,来占其将来的爱好走向和职业。
而每年给孩子祝贺生日的习惯则是明治时代从西欧传入的。
七五三节
到男孩或女孩三岁、五岁或七岁的十一月十五日这天,父母、祖父母要为之成为庆祝。
日本传统以奇数为吉利数学,所以以“七五三”来代表幼儿向儿童成长。
十一月十五日,与这一天是祭奠守家之神的霜月节有关,更因为德川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之子德松在三岁的这一天开始蓄发而流传开。
江户时一般是指男孩五岁时、女孩三岁、七岁时进行服饰的改变来庆祝。
“七五三”传统是到明治时固定下来,大正以后到现代很流行。现在到十一月十五这天,不分男女,由父母带着身着盛装的七、五、三岁的孩子参拜神社。
有的孩子穿和服,有的穿正式的西装、连衣裙。
在神社买来的“千岁饴”,有祝福百岁、千岁的健康与成长的含义。“千岁饴”来源于可伸长(命长)的麦芽糖。(“千岁饴”又做接受贺礼的回赠使用。)这一天,父母请亲友们来家同庆。贺宴一般准备庆祝喜事的红小豆糯米饭与孩子喜欢的食物。
客人送礼物,现在可送草履、皮包、衬衣、鞋、玩具或画册等。
回赠则送从神社请来的“千岁饴”与红小豆饭等。
这一天,有的家还有让男孩站在棋盘上向四方鞠躬的习惯。这意味着他将成为常胜者。
有关民俗中的七岁、成人仪式等
日本民俗教育中的原点也被认为是如何培养一个成人。
民俗中认为小孩到七岁之前是神的孩子,七岁前的灵魂还与前世相联,半人半神,处于不安定状态。“神之子”死了就放置于山中,而无葬礼。
但七岁后,神与人分离,开始作为一个人对神负责。需要对神佛礼拜,学会问候、说话、服饰、就餐的规矩;不允许坐于上座等。
作为村中的一个劳动力,七岁后的孩子开始被教给怎样帮做家务,打扫家内、厨房、浴盆、割草、喂牛马干草饲料等等。
而这些对起立坐卧的规矩一般是由家中的父亲来承担,严加管教直至其养成习惯。
那么,到了什么年纪算成人呢?
日本现在是根据一九四八年制定的民法第三条,满二十岁,另外民法七五三条规定如二十岁前结婚,也算是成年。每年一月十五日被定为成人之日(属国民性节日),满二十岁的年轻人盛装参加成人仪式。这一仪式旨在祝贺鼓励他们今后作为一个成人,自觉独立地生活。
日本历史上成人仪式是奈良时代以后的“元服”。在这个仪式上,公家的男孩戴上“冠”,武家的男孩则戴上“乌帽子”。而民间则以加入“若者组”(青年团体)为基准(约十四至十七岁间)。
一般举行过成人仪式后,就被允许参加神事,具有结婚的资格。
在一个日本人从诞生到成人的过程中,要举行几次阶段性的庆祝仪式,日文叫“通过仪礼”。
从仪式举行的舞台来看,可分为家庭与社会两处。
以家为中心的有满月初拜、过周岁生日、七五三节、成人式等。
而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仪式有参加“子供组”(少年团)仪式、参加“若者组”(青年团)仪式、入学式、入教社等等。
二、日本家庭教育中的传统
元旦
日本的许多礼法书都讲究在元旦全家喝屠苏酒时,先从最年幼的孩子开始喝。
元旦喝屠苏酒来扫掉一年的邪气是古代中国的风俗,到了奈良末期被传到日本。这时日本还是从年长者开始喝。
到江户中期,当时的儒学者开始了让孩子先喝的规矩。这是根据儒教《礼记》中讲臣先尝君的药,子先尝父母的药是否有毒,以示忠孝之道。
三月三日女儿节
女儿节又称桃花节,或偶人节。
这一节日起源于古代的平安时代。人们当季节变换之时,在神坛前献上供奉饮食,来祈祷身体的安泰。这就是一般传统节日的开端。
桃花节也称上巳节,是因为三月三日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平安贵族用纸或植物做的偶人抚身,相信身心之污可祓除,转移到偶人的身上,然后将偶人流入水中,最后净身。
这一仪式,现在在日本的神社也举行。鸟取地区则还遗留着“流水偶人”的风俗。
当时的人们在这一天沐浴、饮酒来消灾。
到了江户初期一六三零年,据记载,宫廷、幕府在三月三日进行了与偶人有关的迎神,祝福女孩子成长、驱邪免灾的传统活动。
进入太平之世江户时期的中期——元禄年间(一六八八至一七零七年),民间开始流行摆设偶人架。
三月三日偶人节最初与女孩诞生并无联系,是从这个时候有了祝贺女孩诞生、赠送偶人、女子带上偶人出嫁的风俗。现在的偶人节的方式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进入明治以后,三月三普及成为国民性的节日。有女孩的家庭、幼儿园、学校、百货商店,都在节日时摆设偶人架;商店出售偶人架,社会讲究送初生女孩偶人。
现在的日本,如果生了女孩,一般在她第一个女儿节,母亲的娘家会送她一双男女偶人——“内里雏”,而亲戚或朋友则赠送其他的偶人、镜台等。女孩家一般从三月三日前就开始摆设偶人。
标准的摆设方法是由十五个偶人、七段(或是奇数的五段)等组成。
但一般可不拘泥于此,自由地由一对偶人组成亦可。
人们在偶人面前供上桃花、菱饼;并邀请客人与家人一起庆祝女孩的出生与成长。
被邀请的客人则带桃花或水果等礼物参加。
这一天的菜肴一般有红豆饭、五目寿司、有驱邪之意、保佑健康的白酒(桃花酒)、与象征女子贞洁的蛤蜊清汤等。
过了三月三日,有的家在这天傍晚,或是三月四日就要将偶人收拾起来。许多女孩很不舍得收起,她的母亲就会告诉她“一直摆着,缘分会走远,你会嫁不出去的。”
五月五日——儿童节、端午节、男孩节
五月五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一九四八年被定为儿童节。这一节日属于日本国民性质的节日,主旨在于重视儿童的人格,谋求幸福,向母亲表示感谢。
五月五日也相当于古来的端午节与男孩节,因此这一节日也具有驱邪、祝福男孩成长的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是从中国经朝鲜传往日本。
日本从奈良时代起,就有以朝廷为首的正式仪式,这一仪式为清除季节性恶疫、带有浓厚的稻田农耕文化色彩。
因此,现在的端午节一样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菖蒲,据说菖蒲可驱邪。五月四日晚,人们把菖蒲与艾蒿扎起插在房檐下,第二天一早再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