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普知识百科全书——《植物知识篇》(上)
48004100000012

第12章 良木宝草(3)

三尖杉在地球上分布很狭窄,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少数地区以及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肥厚的土壤。它也是古代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

三尖杉终年翠绿,树姿优雅,尤其是在它的叶下有两条洁白的气孔带,微风吹拂,绿白相间,风韵别致,也可以成为风景树。

天然解毒机——木槿

如果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达到十万分之一时,人就不能长时间工作;当它的浓度达到万分这四时,人就会中毒死亡。而有些植物却有自行解毒的本领。将有毒物质在体内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木槿就是一种,被称为“天然解毒机”。

生态学家曾采集了九种抗污能力较强的植物叶片进行分析,发现木槿叶片中的含氯量及粘附在叶片上的氯量最多。它对二氧化碳有很强的抗性,二氧化硫对木槿的。十肉细胞危害极小;木槿叶片的滞尖量在18种植物中名列第三。因此人们常常把木槿当作环境保护的帮手种植。

木槿又名朱槿、槿树条,属锦葵科落叶灌木。它的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常有不整齐三裂,边缘有锯齿。6~7月间开发,有红、白、紫红、粉红等色,单生叶腋,结圆形蒴果。木槿原产我国和印度。

木槿花色美观,但南方各地多作绿篱用材;北方各省常栽植于庭园,供作观赏。它是一种多功能的绿化树种,而且适应性强,扦插栽植容易。

木槿花和根皮人药,性平味甘,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神农断肠草——钩吻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在炎黄子孙中流传已久。他为了找寻能解除人民疾病痛苦的药草,在华夏的山林原野中遍尝百草,往往中毒而在所不惜,以至“一日而遇七十毒”。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神农之死的奇特故事。传说中的神农,生就一副水晶般透明的肚肠,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吃到腹中的食物。一次他吃下茶叶后,惊奇地发现,这种翠绿的叶子在自己腹内上下往来,将胃肠洗擦的非常清爽。以后,茶叶成了神农尝百草时解毒的宝物,只要毒草在腹中作怪,就将茶叶吞下去清除毒物。借助茶叶的帮助,神农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有毒植物。后来,在一个晴朗的早上,他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上见到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子,正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于是神农照例摘了几片嫩叶放到口中品尝。可这次却出于意外!

这几片嫩叶刚被咽下,就毒性大发,神农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解救,他的肠子已断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结果,这位华夏人民的伟大祖先就这样牺牲了。这种令神农断肠而死的藤子,就被后人称之为“断肠草”。

虽然这段神农断肠而死的故事,只是民间传说,在现实中人不可能有透明的肚腹,茶叶也没有如此大的解毒功能,但断肠草却确有其物。如果误食了它的嫩叶,虽然不能让人真的肠断,却能引起神经、消化、循环和呼吸各系统的强烈反应,使人口腔、咽喉及腹内有烧灼或疼痛感,产生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很快就会因窒息而死。

断肠草又被称为钩吻、胡蔓藤,是马钱科植物,自然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一些省区,东南亚及印度也有。这种植物因其剧毒,自古就名气很大。它的全身都有毒,甚至连花粉也不例外,尤其是根和嫩叶毒性极强。据说,刚从土中挖出来的钩吻根还略带香味,但多闻一会儿就让人感到头晕目眩。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胡蔓藤(即钩吻)合香,焚之,令人昏迷。”成人只要吃3克钩吻根或几个嫩叶芽,就会毙命;因此,自古以来,用钩吻来害人或自杀的案例不少。说来令人称奇,如此剧毒之物,却是一种具有祛风、攻毒、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国传统药物,但主要外用治疗疥癞、湿疹、痈肿、疔疮等症。今天,科学家已基本查明,钩吻体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是多种生物碱。

麻沸散与蒙汗药——曼陀罗轶事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与曹军作战时,关羽中了乌头毒箭,伤势严重,后经华佗之手“刮骨疗毒”很快痊愈。人们在赞赏关羽英雄气概和华佗医术高明时,很难想到一种叫曼陀罗的植物。但据后人考证,华佗施外科手术时,所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主要仰仗他的秘方“麻沸散”,有了它的帮助,华佗可以为人施剖腹手术。

今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华佗“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

无独有偶,在另二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也有与曼陀罗有关的故事。书中智取生辰纲和孙二娘开店的成功之处在于蒙汗药的威力。今天看来,蒙汗药就是一种麻醉剂,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曼陀罗。在宋代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就直接记述了广西盗匪如何将曼陀罗植株磨成末,置于客商的饮食中,使之醉闷,然后将其财物从容搬走的轶闻。更有甚者,在《宋人轶事汇编》中还收载了一条官方借曼陀罗大屠杀的事例,令人发指:

“杜杞,字伟长,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之出,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凡数千人。立大宋平蛮碑。”

曼陀罗是茄科曼陀罗属植物,分布极广,几乎世界上的温带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在我国各地的山坡上、草丛中、道路旁,以至农舍的房前屋后,都不难见到它的踪迹。它那长长的喇叭形白色或淡紫色花朵和长满硬刺、大如鸡卵的果实,往往令人过目难忘。

曼陀罗不仅有很强的麻醉作用,而且几乎全身都有毒,适量服用还会令人产生幻觉、神经失控等状态,中毒较重时会出现抽搐、痉挛以至昏迷不醒。在美洲的土著居民中,自古就将曼陀罗用作致幻剂和麻醉药。在许多印第安部落中,都有服曼陀罗种子、根、茎和叶以求进入幻境的习俗。但他们也深知曼陀罗的厉害,因此严禁未成年的男孩服用。

曼陀罗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麻醉和致幻作用呢?原来也是生物碱在作怪。曼陀罗体内含有多种对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有强烈使用的生物碱,如东莨菪碱、莨菪碱、曼陀罗碱、阿托品等等。它们进入人体后便干扰和破坏体内的正常神经传导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产生各种中毒症状。因此,我们在用曼陀罗作麻醉药或定喘药时,一定要适时、适量、适症,并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千万不可滥用。

剧毒圣药——乌头

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七八月份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在山林间,在原野上,时常可见一类叶片像手掌样分裂、许多蓝紫色花朵从植株顶部盛开的高大草本植物。它们的花朵与众不同,花萼大而花瓣小,上面一枚大萼片如一顶兜帽或古代武士的头盔,形象十分奇特。这类植物就是毛莨科乌头属的成员。

说到乌头,产地的采药人没有不认识的,它们的块根人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旁生块根即是常用中草药“附子”。由于附子既能治急症、危症、重症,又能疗慢性顽症,因此被中医视为一味“圣药”,有“百药长”之称。但它又是一味很难掌握的中药,难就难在有“大毒”,服用不当或过量就有生命危险。尤其是草乌(一种野生乌头)的块根毒性更强,仅3~4克就能使人中毒死亡。

乌头属是一个较庞大的家庭,有350种左右,中国有160多种,其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有剧毒。如产于我国西南高山地区的雪上一枝蒿(短柄乌头),仅0.5克块根就能致人于死地。在西藏墨脱,珞巴猎人用雪山一枝蒿(工布乌头)的块根磨成粉制毒箭射杀大型动物。磨毒粉时,要选没人的地方,坐于上风并蒙住嘴,以防止风将毒粉吹人口中而中毒。

由于乌头属植物较为常见,块根又是著名中药,因此是最常引起中毒的有毒植物,除使用不当中毒外,与其有关的自杀、投毒他杀及意外事故死亡的案例很多。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就曾将乌头粉掺在肉中害人。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一农民吃了其妻做的混有草乌粉的荞麦面饼,2小时后就中毒死亡;帮忙安葬死者的亲属,由于用舂过草乌的用具舂辣椒粉食用,又有10人中毒,虽然经抢救幸免于死,但也惊动四方,令人谈乌头色变。

虽然早在《淮南子》一书中就有“天下之凶者,莫凶于鸡毒”(鸡毒就是乌头)的说法,但乌头为什么有大毒,古人并不清楚,直到19世纪生物碱被发现后,科学家才逐渐揭开了乌头属植物剧毒的内幕。原来,该属植物都含有乌头碱类的剧毒生物碱,它们易于被人体吸收,很快就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脏中毒,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衰竭而死亡。纯马头碱的中毒量仅需0.2毫克,致死量为3~5毫克。在欧洲,乌头碱被发现不久,就出现了一起著名的谋杀案。1881年12月3日,英国医生兰森将几毫克乌头碱事先装入一个胶囊,然后再装入食糖,让他的妻弟吞下,十几分钟后被害人即出现中毒的症状,几个小时后死亡。最后经毒理学专家验证,终于侦破了这起“神秘毒药”谋杀案。

健脾利水的白术

白术是我国浙江省的特产,产于临安县於(于)潜地区的称,“於(于)术”。现在市场上投售的,多数是人工培植的一两年生白术。野山于术价值昂贵,很少见到。

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秋季开花,花冠紫色。结瘦果,上端有一轮羽状冠毛。它的根茎肥厚,好像拳头,作为药材,以天目山一带出产的最为珍贵。

白术性温,味甘苦,含有挥发油,气味芳香,有健脾益气、利水化湿的功能。用于健脾胃的,切片用米炒;补虚痨,用面炒;止泄泻则用乳炒。也可切片浸酒或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作为补剂。

据现代研究表明,白术还能促进胃肠分泌,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经动物试验证明,常服白术有增加体重和增强肌肉张力的功用。

中药之王——人参

人参有安神增智、调气养血、健脾益肺、滋补强身等神奇功效,历来被人们称为“神草”,被拥戴为“中药之王”。

人参如此神奇,在于它含有皂苷、糖类、人参酸、甾醇酸、氨基酸、维生素类、挥发油和黄胴(d6ng)类等,这些物质对增强大脑神经中枢、心脏、脉管的活力,刺激分泌功能,加快新陈代谢等都具有重要功效。

人参属五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40~50厘米,掌状复叶,小叶卵形,小花淡黄绿色,果实扁圆如豆粒,秋天成熟的时候是红色。主根肥大,肉质,黄白色,仿佛是一个小人,俗称“人参娃娃”,它的根、叶都可人药。

人参分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野生人参生长在气温低、光照长、土壤肥沃的山坡地带。

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所产的人参最为著名。野生人参生长缓慢,采集困难。我国目前的人工栽培,让人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头顶一颗珠

在神农架一些人迹罕到之处,生活着一种名叫头顶一颗珠的药用植物。

头顶一颗珠其实是延龄草的俗称。这是一种多年生的百合科草本植物,生活在海拔20叩米以上的林下草丛中。它茎高15~50厘米,顶端轮生着三片菱状卵圆形的叶子。

延龄草在夏天开花。那时,它的叶子中间生出一根直立的短柄,柄的顶端再长出一朵白色的小花,花瓣有6片,分为两轮。外轮3片,绿色;内轮3片,白色。

花开花落。秋天,延龄草的叶顶结出一枚紫黑色的浆果。那浆果如豌豆般大小,被称为“天珠”,药用价值极高,但因保存不易而常被药农自己留食。延龄草的根状茎被称作“地珠”,地珠粗短,表面生有许多须根,具有活血;镇痛、止血、消肿、祛湿除风的功能,它可治高血压、神经衰弱和跌打损伤。因此,市场上需要量很大。地珠为什么能如此灵验呢?

据分析,这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叫做甾体皂苷配基的缘故。

清热解毒的黄连

中国是黄连的故乡,遍布我国西部至中部、东部山区,四川黄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所以中医处方中习惯用“川连”。

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莨科。它生长在高山林下阴湿之处,地下部分根茎长而分枝,生着许多须根,均呈黄色。因根茎多节,成串相连,所以取名“黄连”。叶柄细长,由三小叶构成复叶。春开小型白花,生于花茎上部,3~8朵花组成聚伞花序,雌雄异株。

黄连是以苦闻名的良药。因为在它的根茎中含有一种生物碱——黄连素。有人做过试验:用1份黄连素,加人25万倍的水,在完全溶解后,还能尝到苦味。

黄连以根茎人药,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中医用它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和呕吐、脏腑心火亢盛、烦躁不眠。

现代研究证明,黄连有很广的抗菌作用。它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有强大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力,比青霉素还强。现已制成片剂和针剂,作抗菌消炎药。

浑身是宝的枸杞

相传,在我国时代,有位姓张的男子,他长相怪异,举止也怪异;虬须环眼,衣衫褴褛,整日赤着一双脚,乐呵呵地东奔西走。因为赤脚的缘故,人们都管它叫赤脚张。

奇怪的是,赤脚张活到90多岁,却仍然是耳聪目明,黑发皓齿,健步如飞。于是便有人向他打听健康长寿的秘诀,赤脚张却笑而不答。

一日,赤脚张酒喝得太多,无意中说出了秘密。原来,赤脚张经常服用一种叫做枸杞子的东西,加之他心境开朗,因此得以延年益寿。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人学赤脚张常食枸杞子,果然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