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普知识百科全书——《植物知识篇》(上)
48004100000011

第11章 良木宝草(2)

我国是柿子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栽种了。柿树浑身都是宝,除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外,柿子还可以代替粮食酿酒,风味独特;柿树木材叫乌木,是制作家具的优质木材,打出的家具漂亮极了。

神奇的金鸡纳

疟疾,又称为“打摆子”,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们一旦感染了这种疾病,就会突然发冷、打寒战,之后又发高烧、说胡话、神志不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在从前,我国南方特别是气候潮湿的地区很多人得这种病,那时候,人们对这种病毫无办法,往往坐以待毙。

说来也巧,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也流行着这种病,不过,早在四百年前,他们就知道有一个秘方可以治这种病,但这个秘方是绝不向外人透露的。据说1638年,西班牙的一位伯爵,带着妻子来到了南美洲的秘鲁,不久,伯爵夫人染上了疟疾,医生们束手无策,伯爵暗中打听到当地一种叫金鸡纳树的树皮可以防治这种病,于是他剥了这种树的树皮,拿回去煮汤给妻子服用,几天以后,夫人的病就好了,这个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到了欧洲。欧洲人闻此十分震惊,于是千方百计地想把金鸡纳树弄到手,几经周折以后,他们终于如愿以偿,荷兰殖民主义者因此大发了一笔横财。

金鸡纳树是一种常绿小灌木,高3米以上,远望金鸡纳林,红一层绿一层,互相交迭,红的是嫩叶,绿的是老叶,夏季开白色小花,种子很小。金鸡纳树皮为什么能防治疟疾呢?研究发现,树皮里主要含有一种叫奎宁的生物碱。奎宁在人体内能消灭多种疟原虫的裂殖体,因而是防治疟疾的特效药。除此以外,还具有镇痛、解热和局部麻醉的功效。金鸡纳是热带树种,目前在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及云南等地已有了栽培。

吉祥草

吉祥草也叫瑞草、松寿兰,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中国、日本。我国民间传说,吉祥草开花喜事到,向来把它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吉祥草高约30厘米,地下根茎匍匐,节处生根。叶簇生于根茎端或节上,广线形或带状披针形,先端渐尖,长约15~30厘米。穗状花序着生于花茎上部,秋末开花,淡紫红色,花朵纤巧可爱,有芬芳的清香。结球形浆果,成熟时呈紫红色。它的根系发达,萌蘖力强,多用分株繁殖法。

吉祥草是常见的家庭盆栽观赏植物,它性喜温湿环境,不择土壤。还可用水养法栽培,像种水仙花一样,在浅盆中加雨花石固定根茎。

吉祥草株丛低矮,耐阴性强,长势健旺,是很好的林下地被植物。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风景区,园林工人在林下成片种植吉祥草,绿叶红果,为西子湖增色不少。

吉祥草可以入药,有治疗咳嗽咯血、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的功效。

长寿草

万年青是中国传统的以观叶赏果为主的花卉,历来被人们看作吉祥长寿的象征,常常在保健食品或长寿药物的包装上,用作引人注目的商标。

万年青原产于中国、日本,又名冬不凋草、铁扁担、斩蛇剑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粗短肉质,株高约50~60厘米。叶丛生于根茎上,阔带形,革质肥厚,全缘波状。花轴自叶丛中抽出,高10~20厘米,穗状花序顶生,于春夏之交开花,初为淡绿白色,后因品种不同而变成黄色或桔红色。结成球形浆果,红果绿叶相映成趣。因它常青不凋,所以称它为万年青、冬不凋草。

万年青主要的栽培品种有叶缘黄色的金边万年青,叶缘白色的银边万年青,叶面有白斑的花叶万年青等,常被人们作为居室、客厅、会场讲台的装饰陈列佳品。

万年青在中药里叫“白河车”,性寒味甘苦,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强心利尿之功。对砒霜或鸦片中毒有醒解作用。民间常用万年青根、叶为草药,内服治疗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外敷治疗毒蛇咬伤、乳腺炎等症。

防蛀香木

樟树又名香樟、乌樟、芳樟,属樟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四五十米。叶互生,有革质,卵形,表面深绿,有光泽,背面青白色,入秋变为鲜红色或橙红色,娇艳可爱。初夏开黄绿色小花,圆锥花序。结球形果,8~11月成熟,紫黑色。

樟树枝叶幢幢,浓荫蔽地,树姿雄伟壮丽,是营造园林、防风林的理想树种。

樟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亚热带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尤以台湾省为多。台湾是世界上樟树最多的地方,从海拔500~1800米,形成特有的樟树带,占全岛面积的五分之二;樟脑的产量占世界的70%,质量名冠全球。

我国栽培樟树的历史悠久,至今还生长着不少珍贵的古樟。广西全州锦塘山谷有棵樟树,高30米,胸径6.6米,树冠覆荫达10多亩,已有二千多岁。各地还有“唐樟”、“宋樟”等古樟。

樟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木材纹理细致,具有芳香,能驱虫、耐湿,易加工,广泛用于建筑、造船、家具、箱柜、雕刻等。樟树可提制樟脑、樟油,是医药、化工、香料、防腐、农药的重要原料。种子可榨油,是制肥皂的良好原料。叶可喂蚕,樟蚕丝是编织鱼网的上好原料。樟脑、樟油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质量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华第一材——楠木

楠木是一类在我国久负盛名的乡土树种,广泛分布在南方各地。由于这类树高大、挺拔,树干圆满、通直,材质纹理直、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和开裂,历来被人们视为建筑良材。

尤其是这类木材具有其家族——樟科的传统,香气袭人,虫不蛀、菌不腐,经久耐用,常用来制作高级家具、器具和建筑的梁柱及棺木,被称为“中华第一材”。历代封建帝王在建筑宫殿和陵寝时,楠木往往是首选之材。“蜀山兀,阿房山。”可想而知,在以土木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用去了多少高大挺拔的楠木啊!尤其到了明代,楠木建筑非常时兴,致使南方许多原本楠木繁盛的山林中,已难寻楠木大树。到了清代,统治者不得不靠拆旧建筑来满足其对楠木的追求。明十三陵原本每座陵都有像长陵那样的楠木大殿,但其余十二座陵的大殿均在清代以后被拆毁了。

楠木不仅材好,而且树姿雄壮,枝叶森秀,终年常绿,不论生于山间还是栽于庭前、屋后,均使人感到蔚然可爱,而且有防风、防火之效,深受产地群众喜爱,尤其备受佛门、道家的青睐。在我国古代,庙宇、宫观附近栽楠之风很盛。正如唐代史俊在《题巴州光复寺楠木诗》中赞美的:“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如今,在成都武侯祠内、杭州灵隐寺中,尚有楠木大树,老干参天、浓荫覆地。特别是道教胜迹青城山上,挺拔茂密的楠木林受到很好的保护,在烈日当空的盛夏,走在楠木遮荫的山路上,汗流浃背的登山者顿感凉爽宜人,将“青城天下幽”的美名传遍天下。

溢香名木

驰名中外的杭州檀香扇就是用檀香木制成的。轻轻一摇,清香四溢,而且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仍然清香扑鼻;放入衣柜,可防虫蚁。

檀香又名白檀,属檀香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我国台湾、广东也有引种栽培。它的花初开时黄色,后血红色。木材奇香,常作为高级器具、镶嵌、雕刻等用材。北京雍和宫的白檀雕像——巨佛,高26米,直径3米,由整根檀香木雕琢而成,这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

檀香木的刨片,可作为芳香健胃剂;树干和根经蒸馏可取得檀香油,含90%的檀香醇,是名贵的天然香料。

我国海南岛特产树种降香檀,名为檀树,但属豆科大乔木,材质坚韧致密,色泽红润,花纹瑰丽,香气常存,心材降香木可代檀香。木材适于制作高级家具、乐器和雕刻工艺品。心材可入药,名为“降香”,是优良的镇痛剂。木材经过蒸馏可得降香油,是香料工业的定香剂。

降香檀在海南省被列为特种商品材之首。

花香能治病

在塔吉克斯坦有一个奇特的医院,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对病人的治疗不是打针吃药,也不是开刀或电疗,而是采用别具一格的花香疗法。他们让病人坐在舒适的安乐椅上,一面嗅闻周围花儿溢出的阵阵幽香,一面聆听悦耳悠扬的音乐,不少疾病就在这花香之中被治愈了。

花香为什么能治病呢?

原来,构成花香的主要成分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檀木发出的优雅檀香味,是一种含有檀香醇的有机化合物;白兰花浓郁的香气伴随着一些有机酸酯类化合物;还有我们常常嗅到的薄荷清凉香味,主要成分是萜烯类物质。这些有机化合物极易挥发,能够随同花香散发到空中,在人们进行呼吸时进入人体嗅觉器官,刺激嗅觉神经,使人感到香味的存在,与此同时,这些有机化合物也在人体内发生作用,产生治病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理论,很多国家开始流行一种叫“森林浴”的治病方法:让病人住到森林中去,呼吸各种植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息。结果收到很好的疗效。科学家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对森林进行测定,发现森林植物可以释放出100多种萜烯类有机化合物,分别具有消炎、消毒或缓泻等作用,所以森林中的香气能够灭菌驱虫,保持森林空气洁净新鲜。

花香虽然可以治病,但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各种香花香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药理作用也千差万别,而且有些花儿还含有剧毒。例如有种植物叫黄花杜鹃,花中含有闹羊花毒素,毒性猛烈,一旦使用不当,会使人产生过敏甚至休克。还有一种植物叫醉鱼草,花可人药,但有毒性。若将醉鱼草的花投入鱼池,鱼儿就会死亡,人或动物若不慎误食或长期嗅闻,也会产生呕吐和呼吸困难等中毒现象。因此,使用花香疗法,就如同吃药打针一样,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药中珍品——茯苓

在一些松树的根部常能挖掘出来形状像番茄的块状物,这些块状物黑褐色,皱纹较深而粗糙,极似松树根,但又没有松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没有松香味,其断面不是木质的而是粉质的,从这些特殊我们可以断定它不是松树的根,而是著名中药茯苓。

茯苓是一种低等植物,它和蘑菇一样,同属于真菌类。它本身不能独立生活,而是寄生在松树根上。有时茯苓也寄生在漆树、栎树、冷杉、桉树、桑树等的根部。

茯苓的孢子侵入松树之后,就会长出许多细长的菌丝,菌丝在树体上吸取养分,继续发育,慢慢地在松树根部长出一个大疙瘩,我们称为菌核。菌核质地坚硬,成球形或椭圆状,小的也有一、二斤左右,大的可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这就是听说的茯苓。

茯苓除了药用之外,还可以制成风味小食品,如北京的“茯苓夹饼”,甜香味美,曾是清宫的“宫廷食品”。去北京一之不要忘了尝尝茯苓夹饼噢!

但是茯苓虽然对人体有益,却会危害松树的成长。

何首乌

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叫何田儿的人,年过半百仍无生育。夫妻俩为此终日闷闷不乐。一日,何田儿喝醉酒,躺在野地里睡着了。睡梦中他见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它长着粗大的块根,叶子卵形,叶腋中还长出白色的花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前来对他说:“将根服下,管保你生一个大胖儿子。”阿田儿醒来一看,身边正好长有一棵这样的植物,于是便掘出了根,捣碎了和着烧酒一起服了下去。

说来也怪,自从何田儿服下了这种药以后,多年未治好的痼疾霍然而愈,白头发转青了,脸色也红润了,一年以后,妻子果然替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何田了儿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延寿,并让他从小服用这种块根。以后,父子俩都活到了160岁。

后来,延寿的儿子首乌也服用此药,活到100多岁。为了纪念父辈的发现,首乌便把这种植物称作何首乌。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何首乌具有药用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

何首乌又名夜交藤、紫乌藤和地精,属蓼科,是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它的块根膨大,表皮呈紫黑色,横切面为紫红色。叶子的基部长有蓼科植物常有的托叶鞘。

何首乌常野生于草坡、路边、灌木丛中,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均有栽培。人工栽培的何首乌3~4年以后,即可挖掘块根。春季或秋季,将采挖来的块根洗净后切去两头。大的可对半剖开,或切成厚片晒干、烘干或煮后晒干,供药用。有时,还可将块根制粉或酿酒。

中医认为,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可主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洋地黄蒽醌和食用大黄甙等。

何首乌的藤名为首乌藤或夜交藤,其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功能养心安神,通络祛风,能治失眠、多汗、血虚肢体酸痛。将首乌藤煎汤擦洗,还可治皮肤疮疹。

近来,人们发现,何首乌的嫩叶也能作菜吃。春天,将嫩叶采来,经开水烫过,炒食后味道十分别致。经化验,每100克何首乌嫩叶竟含有7.3毫克胡萝卜素和131毫克维生素C。

抗癌新药——三尖杉

三尖杉是一种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高不过12米,在森林这个大家庭里,它可算是小弟弟。树皮灰色,叶长条形,前端尖,其貌也并不惊人。可自从发现它对癌症有一定疗效后,它的名声便扬遍天下。

三尖杉的枝、叶、花和种子都含有多种生物碱。尤其是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和淋巴瘤有显著的疗效。据报导:250公斤的三尖杉木材才能提取1克的高三尖杉酯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