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农业
47971000000004

第4章 农业与气候(4)

二、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作物品种、土壤性状、耕作措施都适宜,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单位土地面积作物可能获得的最高产量。表示实际产量与最高产量之间尚存的潜在差距。是发掘生产力深广度的理论根据。始于60年代,气候生产潜力的问题,引起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关注。1964年竺可桢首次讨论了我国的光能生产潜力,并指出长江流域单季稻光能利用率为1%时,亩产可达471公斤,若光能利用率达3%时,由亩产可达1412公斤。然而实际光能利用率平均仅有0.4%~0.5%。可见光合生产潜力是很大的。对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一个地区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是该地方光、温、水气候资源与良好的土壤性状及农业技术措施相互配合的产物。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一方面要使作物适应当地农业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改革种植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完善科学管理和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措施,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达到高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这里主要讨论农业布局和种植制度。

(一)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布局

我国气候资源丰富多样,地理条件复杂,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农业布局合理与否,关系到能否综合地不断地挖掘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扬长避短,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农业布局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须考虑的主要内容有:气候资源的适宜状况和作物的选择性及适应性。

1.气候资源的适宜状况

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和配合状况,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适宜区。光、温、水资源丰富,对作物的适宜度宽,较能发挥作物生产潜力的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雨热同季,大于0℃积温在5500℃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是历史上精耕细作的农业区,一年两熟或三熟,适宜种植水稻等喜温作物,是我国商品粮的重要基地。

(2)较适宜区。光、温、水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作物要求,但不及适宜区,如黄淮平原等,热量和水分虽不及江南,大于0℃积温在4800℃~5000℃,年降水量在700~900mm,地下水丰富。麦收至种麦期间可复种一季豆类等旱地作物,即使在春旱年份,冬小麦仍可得到部分地下水供应,是发展旱粮的重要基地。

(3)次适宜区。光、温、水资源尚能满足作物的要求,但保证率低,必须采用人工措施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育。过渡气候带常属于这种类型,如副热带北界种植柑橘、副热带南界种植橡胶,易受低温冻害和冷害。在决定这类植物种植布局时,要做充分科学分析。

(4)不适宜区。光、温、水均不能满足作物生育需求,或其中之一不能满足需要,即属于不适宜区。例如我国西北水分不足,青藏高原热量不足,均不宜发展种植业。

2.作物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农作物生长过程和最后的产量形成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并随作物和品种不同而不同,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型:①选择性特强而适应性特弱的作物:如橡胶、可可、胡椒、芒果、荔枝、椰子以及各种药材。

②选择性强而适应性弱的作物:如水稻、棉花、黄麻、甘蔗以及某些果树。

③选择性一般而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如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

④选择性广而适应性强的作物:如高粱、谷子、红麻、油菜、向日葵等。

在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与作物的适宜程度,既要分析常年的气候资料,也要分析特殊年份的气候资料,尤其对多年生作物更需要分析历史资料,综合鉴定适宜程度。此外,作物布局还受经济效益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考虑作物布局,还要从经济效益及抗灾技术能力来分析判断。

(二)种植制度与农业气候资源

多熟种植就是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或先后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实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经营,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所推行的一种集约化的种植方式。时间上的集约化经营,主要是复种,包括一年两熟、三熟和再生作;空间上的集约化经营,包括间套作、混作和多层作等。其核心都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复种指数、作物种类和品种搭配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确定。这里主要讨论复种与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1.热量条件

热量是确定能否实行复种及复种类型的主要依据,如农业界限温度及持续时间、积温、无霜期、最冷和最热月温度等,都可作为复种的热量指标。无论一年一熟或多熟种植,均需先确定一茬作物的热量指标,然后计算其组合指标。

据研究,≥0℃的积温在150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作物不能生长,为无农业区。从东北大部向西延伸,经内蒙、新疆广大的中温带地区:≥0℃积温2100℃~3900℃,≥10℃积温1700℃~3500℃,最冷月平均气温-1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20℃以上,一年一熟,以喜凉作物为主。长城沿线以南至秦岭淮河以北的南温带:≥0℃积温3900℃~5500℃(西部略低),≥10℃积温3500℃~4800℃,以旱作为主。北部为一年一熟,多数地区可两年三熟,南部可套种一年两熟。秦岭淮河以南的汉水上中游到长江中下游的北副热带地区:≥0℃积温5500℃~6100℃,≥10℃积温4800℃~5500℃(西部略低),无霜期210~250天,最热月平均气温26℃以上,水田旱作兼有,以稻麦一年两熟为主。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中副热带地区:≥0℃积温6100℃~7000℃,≥10℃积温5500℃~6500℃,无霜期220~300天,最热月平均气温27℃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4℃~11℃,普遍种植双季稻,冬季还可种蚕豆、油菜、绿肥等。丘陵山地一般一季稻。冬季本区较温暖,柑橘、油菜、桐油等生长良好。南岭以南的南副热带地区:≥0℃积温7000℃~8200℃,≥10℃积温6500℃~8000℃,作物一年三熟,两季水稻后可种小麦、油菜、蚕豆等喜凉作物,甚至可种甘薯等喜温作物。冬季偶有寒害,但可种香蕉、龙眼、荔枝等作物。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以及云南河口、西双版纳等北热带地区:≥0℃积温8200℃~9000℃,≥10℃积温8000℃~8500℃,最冷月平均气温15℃~19℃,水稻一年三熟,冬季可种甘薯、南瓜等,境内可种橡胶、椰子等热带作物。海南岛南部、东沙、中沙和西沙群岛的中热带地区:≥0℃积温9000℃~10000℃,最冷月平均气温19℃~25℃,作物终年生长,盛产橡胶、椰子、可可、油棕、胡椒等作物。南沙群岛,冬季风已影响不到,最热月平均气温27℃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25℃以上,各种热带作物均能生长。

2.水分条件

在热量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水分则是复种的决定因子。我国降水与热量季节分布比较协调。年降水量400~500mm的地区,一般种植一季耐旱作物;年降水量500~600mm,麦收后可复种玉米、谷子等;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地区,旱地多为小麦、谷子两熟,水浇地可种植小麦、玉米两熟,低洼易涝地还可发展麦稻两熟;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可种植稻麦两熟;热量充足及降水量在1000mm以上的江南地区可种植双季稻和三熟作物。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气候季风性降水具有不稳定性,季节分配变异性和年际波动都很大,从而容易造成某些年份产量的不稳定。

3.光能条件

我国的光能资源比较丰富,这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在适宜的水热条件下,作物产量取决于群体转换光能的效率。一年一热的光合生产潜力是有限的,复种则是提高全年光能利用率达到增产的有效途径。复种能将上半年与下半年生长旺盛的作物接茬搭配,等于延长农田的生长期,增加了叶面积和光合势,延长了光合时间,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生长季愈长的地方,复种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增产愈明显。但是在热量条件不充足、生长季短的地方,过分提高复种指数,光能利用率反而降低,产量下降。一般而言,一个地方可否多熟种植,首先取决于该地热量资源的状况。在一年一熟地区,作物生长期与生长季大致吻合,若勉强复种,将是劳而无功。因此必须从各地农业气候资源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种植制度。

(第三节)节气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