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47957400000069

第69章 钟馗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人们在春节、端午、开工、开业、婚寿、祈福以及重要庆典活动时,都会悬挂钟馗画像,或有人打扮成钟馗模样。可以说,钟馗是中国传统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甚至有人说,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钟馗的信仰。他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对普通百姓来说,“钟馗打鬼”之类的故事几乎人人熟知。

人们了解的钟馗大多来自戏剧和民间传说故事。《钟馗嫁妹》故事中这样讲。

他是唐朝时一位出身贫寒的书生,自幼饱读诗书,才华出众,相貌却奇丑无比。因为丑陋的相貌,他在科举考场上遭受歧视。钟馗凭借过人的才华,一路过关最终考到殿试。但唐明皇偏偏无法容忍钟馗的丑陋,大笔一挥,就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十年寒窗之苦,瞬间化为乌有。性格刚烈的钟馗于是选择了自杀。

不久后,唐明皇身患重病,梦中总被小鬼骚扰。一天深夜,他梦见一个小鬼偷偷潜入宫中,盗走自己心爱的乐器,还在宫中狂呼乱叫。懊恼间,忽见一个蓝衣身影从天而降,一把抓住小鬼,撕扯一番吞下肚去。唐明皇惊醒过来,怪病从此不治而愈。回想梦中蓝衣人,就是那位丑陋的书生钟馗。于是请画家绘制钟馗神像,悬挂皇宫内外以求祛邪保平安。自此钟馗名声大噪,成为名扬天下的捉鬼大神。

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见于宋代著名学者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与今天故事稍有不同。至明朝《天中记》录《唐逸史》所载的钟馗故事,便大致定型。

北宋以来,几乎所有的钟馗故事都与此相类似。但所有唐代的官方文献中都没有钟馗这个人,类似的考场冤案也没有一字记载。唐代有关唐明皇的奇闻轶事有很多,但没有钟馗梦中显灵为唐明皇治病的记载。更重要的是,殿试考试制度,是一百多年以后才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创立的,因此唐明皇也不可能主持殿试考试。

如此说来,钟馗其人以及他死后成神的故事很可能是宋朝以后才被虚构出来的。这个故事至少有一处是真实的,那就是唐明皇时代钟馗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全唐诗》里收录了唐明皇时宰相张说的《谢赐钟馗及历日表》诗,诗中说感谢皇上赐给自己的钟馗神像和日历表。后来的大诗人刘禹锡也曾写过类似的诗篇。由这些诗句不难看出,作为神的钟馗在唐朝时已是声名赫赫。可是钟馗到底有怎样的身世来历,又是如何走上神坛的,诗中并未解释。这或许就是宋朝以后人们虚构钟馗成神故事的原因。

唐明皇赐给大臣的又是怎样一副钟馗的神像呢?为什么宋朝人据此判定钟馗的读书人身份?

有记载,唐代画圣吴道子是第一位擅长钟馗画的大师,北宋鉴赏家郭若虚,详尽描述他所见到的吴道子的钟馗像真迹。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写道:“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所谓“衣蓝衫”,就是身着破烂的衣衫。“腰笏”是说腰带上别着笏,是大臣上朝时手中持的木质礼器。“巾首而蓬发”则是描写他儒生身份和落魄的仪表。可见,钟馗的确是面目丑陋,出身贫寒的读书人。

由这些画可以知道钟馗确实面目丑陋,却寻不到他的真实来历。既然在史料中无法寻见,那么大量民间传说又是怎么说钟馗的呢?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大意是说:在一种叫做傩的仪式中,钟馗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带领十万丛林怪兽,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

在早期的巫傩祭祀仪式里,面具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跳钟馗傩舞中,也离不开面具。有人根据钟馗面具与商周时期面具在仪式中的作用相似,推测早在商周时期,钟馗就已出现。而钟馗的名字,有可能源自当时的一位巫师。

也有人说钟馗是洗衣服用的大棒槌。在两汉时期画像砖里,可以很容易寻得挥舞大棒的勇士形象,比如洛阳西汉墓壁画里的大棒打鬼图。大棒与钟馗到底有什么联系呢?顾炎武认为,在训诂学里“钟馗”两字发音的反切,就是“椎”。椎在古汉语里就是大木棒意思。到了唐朝,人们早已忘记钟馗原本的大棒身份,误以为是古代一位姓钟名馗的打鬼能手。而上层社会流行张挂钟馗神像的风俗,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钟馗的名望日益高涨。就这样,一根大木棒变成了人,走上神坛。如此阴差阳错的经历,算是古代造神史上的一大奇观。

钟馗成为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还是唐朝以后的事。之前,担当捉鬼职责的是这几位:在西汉时期的画像砖中,捉鬼专家是神荼和郁垒。传说他们是亲兄弟,素以勇猛著称。还有一位叫尺郭,据《神异经·东南荒经》记载,尺郭早餐就要吞下三千只恶鬼,到了晚上还要三百只作夜宵。

在唐朝以前这几位都是威风八面的捉鬼能手。但钟馗的出现,令他们黯然失色了。钟馗之所以迅速走红,成为人们信赖的捉鬼大神,要归功于宋朝以来民间故事的成功塑造。

人们赋予他贫寒读书人的身份,使他具有现实意义。钟馗是古代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故事里钟馗距离梦想仅仅一步之遥,却因皇帝个人好恶,而痛失美好前程。他的冤屈经历引起历代读书人的共鸣,宋代以来几乎所有版本的钟馗故事中,这段情节都是惊人的相似。

而以貌取人,容貌决定一个人的仕途命运,在唐朝并非新鲜事。根据史书记载,考试合格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最终得到官职,还要过吏部的四道关卡,其中有一条便涉及长相。看来钟馗蒙受冤屈的情节是有着现实依据的。故事的高潮部分钟馗愤然赴死,以极端方式反抗不公正制度,是他刚烈不屈性格的体现。如此刻画钟馗性格,为他后来成为最受信赖的捉鬼大神埋下伏笔。

明清以来,民间又赋予他各种神仙法力。如在明朝版本的钟馗故事里,一改过去天生丑陋的说法,说钟馗本是英俊潇洒的书生,赶考路上被五只捣乱的小鬼毁坏面容。钟馗含冤而死,成为捉鬼的神以后,马上收服了这五只小鬼。后来五鬼进一步演化成为五毒,钟馗又担当起另一种全新职能:斩五毒。明清以来,钟馗又与张天师形象相融合,成为端午节里最受欢迎的明星——斩五毒的天师钟馗。这五只小鬼再也无法逃脱钟馗警惕的目光,后来他们又变形为五只小蝙蝠——寓意福在眼前,或者恨福来迟。就这样:驱邪魔,斩鬼怪,祈福得福,盼子得子,求财得财,人们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钟馗最终成为古代民间诸神中的超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