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47957400000051

第51章 “五湖四海”的由来

在古代诗文中,经常有“五湖四海”的说法,如《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代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那么“五湖四海”这个词是哪里来的呢?又是指哪“五湖”,哪“四海”呢?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认为少数民族所住地是“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指围绕“九州”四面的海。《礼记·祭义》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现代人一般认为四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湖”的说法也有很多。先秦古籍中就有关于“五湖”的提法,指太湖附近的五个湖。《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解释:“具区、五湖在吴南。”具区就是太湖。从这里可知“五湖”就在太湖附近,但一直没有具体的名称。后来人们就把包括太湖在内的这一片水域叫做“五湖”,这样五湖也就成了太湖的别称。《国语·越语》和《史记·河渠书》中的五湖指的就是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其中《国语·越语》记述:春秋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越,功成身退,乘轻舟隐于五湖。以后“五湖”也指隐遁之所。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沔水》明确指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近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太湖”称做“五湖”。

岳阳楼下的洞庭湖是远古时代云梦泽的遗迹,湖面十分宽广,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范仲淹称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水域辽阔,素有“四百里鄱湖八百里岸”之称,湖畔土地肥沃,物产丰茂,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的周瑜曾在此操练水兵,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此演绎过激烈的帝王争夺战。

太湖古称震泽,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

洪泽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又像一颗充满活力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苏北平原上。它上承淮水、南泄长江、东注黄海。纵观湖面,万顷烟波“无限银涛接远天”,放眼远眺,恰是“古岸云山山隐隐,烟州芳草草芊芊”,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赞誉洪泽湖为“水乡泽国,人间仙境”。

巢湖因湖呈鸟巢状,故名。位于江淮丘陵中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素以优美的湖光水色、动人的神话传说及富饶的物产而著称。这里南达芜湖,北抵庐州,西有大别山屏障,素为兵家所重。

虽然古今对“五湖四海”的具体指认不同,但其含义却一直不变,就是泛指四方,即全国各地。有时也用来比喻广泛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