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47957400000050

第50章 假山

假山是园林庭院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堆砌而成以供欣赏的小山。唐代郑谷《七祖院小山》诗:“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

从《尚书·旅獒》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一名言来看,堆筑假山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开始了。在这之前的殷商、西周时期的帝王宫苑主要利用自然山川林木来营构。到了秦汉之际,造假山之风大为盛行,并且从“筑土为山”发展到“构石为山”。《三秦记》上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到海上三神山求仙药未果,于是在咸阳凿长池,引渭水,在水中堆蓬莱山,以求仙人降临。《史记·封禅书》上记载,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内凿太液池,池中仿造了海上三神山。

这种海岛神山之说虽来自方士求仙的编造,但它对古代园林艺术发展有重大影响。它使空旷平淡的水面,产生了无穷的变幻,丰富了景观的层次。这种“海上三神山”的造园手法,历代帝王宫苑无不采用。

西汉时期私家园林营造假山也同样风行。茂陵富豪袁广汉的私园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绵数里”,规模之大可以想见。但趋势已从追求规模庞大走向精美了。北魏张伦所造的景阳山以“重岩复岭嵌接相属,深洞丘壑逶逦连接”的假山闻名遐迩。

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宋徽宗于政和七年,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艮岳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

宋徽宗酷爱山石,为了营造艮岳,动用了上千艘船只专门从江南运送山石花木。一时间,汴河之上舳舻相衔,船帆蔽日,这就是劳民伤财的“花石纲”,搅得民不聊生,直接逼出了农民起义。元人郝经有诗叹曰:“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明清两代则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苏州狮子林园的假山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像一座曲折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眼看“山穷水复疑无路”,一转身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古人曾写下“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千古绝句。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掇石叠山被列为造园的第一要素。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园必须有山,无山难以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