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也称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的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唐宋以后,“园林”一词广泛使用。我国造园始于商周,当时称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今河北邢台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有差别。
汉起称苑,建立起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进入盛唐,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华丽。当年唐太宗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这里的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明皇在里面“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宋代造园兴盛,如宋徽宗曾大力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批名园。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有著名的“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拙政园”、“寄畅园”等。大型园林不但模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清末,中国园林的成就达到了历史的峰巅,在西方掀起了“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成了世界公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