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亲子鉴定,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滴血认亲。古代讲的滴血认亲,如果小孩的血跟大人的血如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
在中国,法医学发展早期就萌发了法医物证学,秦汉以来就有用血液判断亲权的传说。这些方法虽不科学,但却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注意到了父母血型对子女血型的影响,因而现代法医学家认为,“滴血法”是现代血清学亲权鉴定的先声。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滴骨法,另一种是合血法。
关于滴骨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亲子兄弟等血统关系。也就是说,假设甲是父亲或者母亲,乙是儿子或者女儿;甲已经去世,只剩下骸骨存在,乙前来认亲,拿什么来检验身份呢?从乙身上刺一两滴血,滴在这个骨头上面。如果甲和乙是直系亲属,血就会渗进骨头去;如果是夫妻,这个血就会和骨头黏合在一起;如果非亲非故,这个血和骨头是不可能发生什么变化的。
三国时期谢承《会稽先贤传》中说,陈业的哥哥渡海殒命,同船死了五六十人,尸身腐烂不可辨,陈业仰天大哭:“吾闻亲者血气相通。”于是滴骨,血立即侵入。其他家属也纷纷效仿,都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南史》记载了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侯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学,被武帝看中,入宫后七个月即生下萧综,宫中都怀疑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后,去盗掘东昏侯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渗入尸骨中,于是半信半疑。后来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上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后来萧综投奔北魏,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侯服丧三年。宋代著名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也记载了类似故事:玉娘的丈夫被人杀死。宋慈查出真相,玉娘的父亲和魁就是元凶,原来和魁并不是玉娘的亲生父亲。在公堂上,宋慈找来玉娘亲生父亲的骸骨,以滴骨法检验。玉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渗入骸骨中,确认玉娘与死者有血缘关系。
合血法,意为“血相溶者即为亲”,大约出现在明代,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同一器皿内,看是否凝为一体,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如晚清时,山西某人外出经商,在他乡娶妻生子,十几年后妻子病故,商人年纪也大了,就带着儿子返回家乡。离家前他曾将自己的钱财托付给弟弟代管,现在弟弟应将财产归还给他,但他弟弟见财起恶,诬称哥哥带回的儿子不是亲生,双方各执一词,官府便采用了合血验亲法。商人与其儿子各滴血到一个容器中,他们的血很快就相融到一起;其弟仍不服,并要求验证自己与儿子的滴血,结果不合。同族人恨其贪婪,便举报弟弟的妻子作风不端,他的儿子是其妻与他人通奸所生。县官找来奸夫核实,奸夫当堂承认。商人的弟弟没有得到哥哥的财产,却意外知道了自家的家丑。
滴血认亲从三国时创立,一直被奉为圭臬,没有人怀疑,可惜它是靠不住的。滴骨验亲和合血法,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都缺乏科学依据。因为骨髓不管保存在露天,还是埋在泥里,它的软组织都会腐败,然后溶解消失。于是,毛发、指甲、趾甲全部脱落,只剩下一堆白骨。没有皮肉保护,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层腐蚀发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甚至水、尿等,也都能滴进。而如果骨骼未干枯,表面还存有软组织,则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现象。对于活体,如果将几个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同一器皿,不久都会凝合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