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生①
陈明正老师和焦晃老师嘱我为《钦差大臣》演出创作文集写序言,我感到很惶恐。他们不仅仅是我的长辈,更是我所敬重的艺术家。他们说这是代表学院,因此写这篇序言更可视作职务行为,借此也表达对真正艺术家的敬意,感谢他们对学院建设工作的支持。
《钦差大臣》演出的成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不仅仅体现在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和首届东方喜剧展获得的如潮好评;也不仅仅体现在参加中俄文化年活动中的俄罗斯政府官员发出的访问演出邀请;也不仅仅体现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后首都专家和观众的由衷赞誉,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钦差大臣》的成功更在于,这是由一群平均年龄七十岁以上、离开舞台多年的老艺术家们创造的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动机也很单纯,仅仅是要完成他们在五十年前未能实现的毕业演出。
从职业生涯来说,他们都已退休多年;从成果业绩来说,他们已不再需要职务晋升;从社会声誉来说,他们早已功成名就;从经济收入来说,他们不必再为生计奔忙。对于他们来说,动力仅仅来自热爱和执著,对表演,对戏剧,对艺术。他们为今天的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学院的文化与精神。
艺术至上,是这一代艺术家秉持的价值观。比如焦晃老师,很多年前,他一直没有接电视剧,他说并非对电视不感兴趣,也并非不想挣钱,实在是没有合适的剧本与合适的角色。张先衡老师说:“我们这些人都愿意倒在舞台上。”
卓越创造,是这一代艺术家执著的精神追求。焦晃老师的比喻很精彩:“演员扮演的角色,就好像一个人要推开一扇关得很紧的门,从这个房间进入到另一个房间。他一开始往往找不到推门进房间的方法。后来,通过各种手段,他逐渐经历了种种痛苦的折磨,零星的喜悦等各种感受,才能慢慢地推开一条缝隙,看到那来自另一个房间的光亮。然后,他继续通过各种努力,直至把整扇门推开,完全地让自己的身体来到另一个房间。他要脱胎换骨了,从自我出发——非我,非非我。演员创造一个鲜明的人生,往往会经历一个‘自然——非自然——新的自然’的艰苦过程。”现实主义表演思想和技巧已经根植于他们艺术生命的深处。
保持品位,是这一代艺术家遵循的艺术标准。陈明正老师说,我们花这么多时间来弄这个戏,也不是为了玩玩,过过戏瘾,确实有一个潜在的意识,是为了高层次的艺术追求。我们不想哗众取宠、讨好观众,但是我们又要让人物有性格,他们每个人物都是有典型性的,它的精髓要把它夸张出来,体现出来。我们要夸张,但要掌握它的分寸。
社会责任,是这一代艺术家普遍具有的使命意识。一方面,《钦差大臣》作品本身对于今天社会现实中的不良风气还依然具有讽刺意义。另一方面,老艺术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严谨的创作态度也是对新一代学生的示范。所有这些,对于今天的艺术教育来说都成为难能可贵的基本底线。近年来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浮躁与浮夸之风,有的学生不安于长久的专业基础训练,只想快速出人头地。对于这些,一位美国的大学校长很尖锐地说,这样的大学教育不值得尊重,因为教授不过是一个饭碗,一旦退休就不再关心学术。
《钦差大臣》让我们看到了久违了的基本标准。真正的艺术家是没有退休概念的。
2010年8月18日
①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钦差大臣》舞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