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喝喝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渐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附上。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大息,不嗜食,多寒热汗
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
足少明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牗两处,其病难已。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lónɡ)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yì)悒(yì),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婉转,大便难,目眴眴,手足寒,刺是太阳、少阴。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疟脉小实急,炙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郄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病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jìnɡ)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了阳经背俞之血者。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附髓病,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问日一刺。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足太阳经疟疾,患者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面起,先寒后热,热势亢盛,热止汗出。这种疟疾较难治愈,治疗时刺委中穴放血。
足少阳经疟疾,患者身倦嗜睡,畏冷发热,程度却不严重,不愿见人,见人则感到心慌恐惧,发热时间比较长,出汗较多,治疗时刺足少阳经的侠溪穴。
足阳明经疟疾,患者剧烈呕吐,先觉畏冷而逐渐畏寒加剧,发热多于畏寒,热退汗出,患者喜欢闭居室内,向人取暖,见到亮光、人气便感觉爽快,治疗时刺足阳明经足背上的冲阳穴。
足太阴经疟疾,患者闷闷不乐,时常叹息,不思吃食,发寒发热,汗出较多,发病时易呕吐,处后病状减轻,治疗时取足太阴经的隐白穴、太白穴和公孙穴。
足少阴经疟疾,患者剧烈呕吐,全身发冷,热多寒少,热通汗止,患者喜闭门窗而居,因这种病阳气虚衰,较难痊愈,治疗时可针刺足少阴经的太溪穴。
足厥阴经疟疾,患者腰痛,下腹胀满,小便不畅,类似疲病的症状,而实际上并非在病,只是小便频数不畅,患者心中恐惧,气分不足,腹中都滞不畅,治疗时刺足厥阴经的大冲穴。
肺疟,患者感觉发冷,冷极转成发热,发热时损伤心气,容易发惊,幻觉视见可怕之物,治疗时刺手太阳经的列缺穴和手陌明经的合谷穴。
心疟,患者心中十分烦躁,喜饮冷水,阳气、热邪郁和结在体内,阴气排到体表,所以反而表现为寒多不热,治疗时刺手少阴经的神门穴。
肝疟,惠者面色发青,时常叹气,严重时肢体发僵,治疗时刺足厥阴经的中封穴出血;
脾疟,患者发冷腹痛,发热时,则脾气内行伴有腹中肠鸣,肠鸣后阳气外泄而出汗,治疗时刺足太阴经的商丘穴。
肾疟,患者畏寒怕冷,腰疼脊痛,转侧困难,大便不畅,双目发眩,手足冰冷,治疗时刺足太阳经的蚕中穴和足少阴经的大溪穴。
胃疟,患者胃中发热,易觉饥饿,却不思进食,勉强进食则感到腹满撑胀,治疗时取足阳明经的厉兑、三里、解溪三穴,后刺足太阴经的经络穴出血。
治疗疟疾,在刚要发热时,刺足背的冲阳穴,开大针孔放血,发热即刻消退身凉。疟疾刚要出现寒冷症状时,可刺手阳经的商阳穴和三问穴,手太阴经的少商穴和太渊穴,足阳明经的厉兑穴和陷谷入,足大用经的隐白、太白穴。
如果疟疾患者的脉搏满大亢盛而频串较急,可刺背部五脏的俞穴,用中等针校五脏俞穴旁靠胁的五穴,即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上各刺一次,并根据患者形体的胖瘦,确定针刺出血的多少。如疟疾患者的脉搏小实而急的,炙足腹部的少阴经穴,并刺足趾端的井穴。如果患者的脉搏小实而频率较急,则小腿上的复溜穴或大溪穴,并针刺脚趾端的井穴至阴穴。如果患者的脉搏镘大而虚,则气血虚损,应用药物治疗、不宜针刺。
通常治疗疟疾,应在病未发作前约一顿饭时予以治疗,效果较好;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治疗时机。疟疾患者脉沉伏不见的,可急刺十指间的穴位出血,血出后病则痊愈。治疗前若先见患者皮肤上有像小豆色般大小的红点,都应用针刺去。
上述十二种疟疾,其发作时间各不相同,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不同症状,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脏腑,在发作前约一顿饭左右的时候针刺,刺一次可使病情减轻,刺二次病就有明显好转,刺三次就能治愈;如果不愈,可刺舌下两脉足少阴经的廉泉穴出血;再不愈,可取委中人血盛的经络放血,并刺项部以下扶脊两旁的大抒穴、风门穴,病则痊愈。
以针刺治疗疟疾,应先问明患者发病时最先感觉的部位,先给予针刺。如果先出现头痛头重的,就先刺头上的上星穴、百会穴、两额的悬颅人和两眉间的攒竹穴,均刺出血。如果先出现后颈和背部疼痛的,就先刺颈项和背部的风池、风府、大抒、神道等穴。如果先出现腰背部疼痛的,就先刺委中穴出血。如果先出现手臂疼痛的,就先刺手少阴经、手阳明经的十指间的井穴出血。如果先出现脚和小腿酸痛的,就先刺足阴经和阳经在十趾间并穴出血。如果发作时汗出怕风,是患了风疟,可刺太阳经在背部的大抒穴等出血。如果小腿度痛剧烈而不可接触的,则患了附髓病,可用镜针刺绝骨穴出血,酸痛会立即停止。如果身体微感疼痛,针刺各条阴经的井穴,但不可出血,每隔日刺一次。如果疟疾患者口不谒又膈一天发作一次的,针刺足太阳经穴位。如果口渴又隔日发作的,刺足少阳经穴位;如果患温疟却不出汗,可刺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