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曰:五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
心移寒于肺,肺捎,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nǜ)。肝移热于心,则死。
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癃(lónɡ)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麋。
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捐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目。故得之气厥也。
黄帝问:五脏六腑的寒热是怎样相互转移的?
岐伯答:肾脏寒邪转移到脾脏,则出现浮肿、气虚。脾脏寒邪转移到肝脏,则发生痛肿、筋脉痉挛等病症。肝脏寒邪转移到心脏,则出现精神错乱、中焦脾胃阻塞等。心脏寒邪转移到肺脏,则引起肺消,肺消病的症状是饮水一分,小便反要排二分,属于难以治愈的死症。肺脏寒邪转移到肾脏,则引发涌水,涌水清的症状是腹部按之不硬,但因水气留在大肠,所以快走时能听见腹中肠鸣,象皮囊盛水那样,这就是水耶泛滥引起的病变。
脾脏热邪转移到肝脏,则引发惊恐、鼻衄。肝脏热邪转移到心脏,则可能导致死亡。心脏热邓转移到肺脏,则转变为隔消。肺脏热邪转移到肾脏,则转咸欤病。肾脏的热邪转移到脾脏,引起脾脏阴气虚损,进而造成肠澼,导致死亡。胞宫、精室热邪转移到膀胱,则引起小便不通或尿血。膀胱热那转移到小肠,则使肠道滞塞,大便秘结,热邪上犯,则引起口舌糜烂。小肠热邪转移到大肠,则热结不散,则引起伏盛、痔痔等症。大肠热邪转移到胃脏,则使人饮食增盛却消瘦无力,造成食惊。胃中热邪转移到胆脏,也会引起食亦。胆中热邪转移到脑部,则感到鼻根部辛辣,引发鼻渊,鼻渊症状是鼻中常流浊涕不已,若热邪损伤鼻中血络,还会引发鼻血。以上各症,都是由于寒热邪气逆乱,在脏腑中互相移传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