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吵、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诞,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癫疾,搏阴则为瘠(jí),阳人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像:“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失调各自产生不同的病症:心气失调发痹表现为喷气;肺气失调发病表现为咳嗽;肝气失调发病表现为情绪语官上反常;脾气失调发病表现为泛吐酸水、常常叹息;肾气先调发病则表现为易打呵欠;胃气失调发病表、现为气上道而见呃逆;大肠和小肠之气失调发病则表现为腹泻,或因下部的水液运行失常,表现为水肿;膀胱之气失调对小便的影响有两种:如膀胱之气不能蒸化则表现为小便不通,如膀胱之气不能正常约束控制则表现为遗尿;胆气失调发病表现为容易发怒。上述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病。五脏的精气在正常情况下令自存储在不同的脏中,如果五脏之精气合并聚集于某一脏中;便会发生疾病;并聚在心则表现为喜笑失常;并聚在肺表现为情绪悲哀;并聚在肝则表现为容易发怒;并聚在脾则表现为苦思不解;并聚在肾则表现为容易受惊而恐惧,这就是所说的五并。
人体五脏各有所厌恶的东西:心厌恶热;肺厌恶寒;肝厌恶风;脾厌恶湿;肾厌恶燥。这就是所说的丑恶。水液经人体五脏的加工后,能生成各种不同的液体:经心加后变成汗液;经肺加工后变成鼻涕;经肝加工后变成眼泪;经脾加后变成诞水;经肾加后变成唾液。这就是所说的五液。
人体有些疾病对于五味各有不同的禁忌:辛味能入气而损耗气,所以气虚的患者不可以多吃辛味;苦味入血能损耗血,所以血虚的患者不能多吃苦味;咸味入肾,所以肾病和骨病的人不能多吃咸味;甜味入脾,脾和肌肉有某些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脾和肌肉有病的人不可以多吃甜味;酸味入肝,肝和筋有某些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肝病和筋病的人不能多吃酸味。这就是所说的五禁。
人体五类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阴性疾病多发生在肉;阳性疾病多发生在血儿饮食五味偏食过食所引起的疾病多发生在内;阳性疾病多发生在冬季;阴性疾病多发生在夏季。这就是所说的五发。
人体五脏被病邪侵犯扰乱,会造成不同的病理变化:病邪侵入阳,则发生狂病;病邪侵入阴,则发生血痹;病邪侵入阳,阳气过盛而向二者行,则造成头痛、头晕、目眩等一类巅顶(头顶)部位的疾病;病邪侵入阴,阴气过盛则造成失音不能说话;病邪由阳进入阴则患者变得较安静;病邪由阴外出到阳刚患者变得易躁动发怒。这就是所说的五乱。
疾病可以造成五种反常的脉象:春天出现秋季的“毛脉”;夏天出现冬季的“沉脉”;长夏出现春季的“弦脉”;秋天出现夏季的洪脉;冬天出现长夏的代脉。这就是所说的五邪脉。
人体的五脏在精神活动方面是会合作又分工的:心脏主管并蕴藏神这一种精神活动;肺脏主管并蕴藏魄这一种精神活动;肝脏主管并蕴藏魂这一种精神活动;脾脏主管并蕴藏“意”这一种精神活动;肾脏主管并蕴藏“志”这一种精神活动。这就是所说的“五脏所藏。”
人体内在的五脏和外在的五体分别有特殊的内在联系,分别主管五体:心和脉有特殊的内在联系,主管脉;肺和皮肤毫毛有特殊的内在联系,主管皮毛;肝和筋有特殊的内在联系,主管筋脾和肌肉有特殊的内在联系,主管肌肉;筋和骨有特殊的内在联系,主管骨。这就是所说的五主。
五种过度的疲劳,所损伤的对象不同:长久地用眼则耗伤血;长久地卧睡则耗伤气;长久地坐着不运动则损伤肌肉;长久地站着则损伤骨骼;长久地行走则损伤筋。这就是所说的五劳所伤。
五脏的脉象在生理情况下应和四季相对应:“肝脉对应于春季应该弦;心脉对应于夏季应该“钩”(洪);脾脉对应于长夏应该代;肺脉对应于秋季应该毛;肾脉对应于冬季应该“石”(沉)。”这就是所说的五脏之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