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七雄:诸侯逐鹿竟中原
47921200000052

第52章 触龙说赵太后

语言是一门艺术,对伴君如伴虎的大臣们来说,这门艺术掌握得好可以事半功倍,逢凶化吉;掌握得不好则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每个肩负国家重任的臣子们都要学会如何巧妙地将建议,尤其是不那么中听的建议说到执政者的心里,让其接受。在这方面,赵国的触龙就堪称典范。

太后执政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其子丹登基,是为赵孝成王。赵王年幼,赵太后将政权牢握在手,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名将贤臣辅佐,但赵国的情况仍然令人忧虑。果不其然,秦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赵国发动进攻。赵太后急急忙忙地寻求齐国的帮助。然而,齐国却提出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为条件。赵国的大臣们都知道争取齐国的支援很可能是赵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办法。于是,在赵国的宫殿里,他们七嘴八舌地劝说赵太后接受齐国的条件。但赵太后始终不为所动,非但如此,赵太后还放出话来,谁要是再敢说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做人质的事,她就朝谁的脸上吐口水。

触龙登场

在这种情况下,老臣触龙出面了。触龙故意拖着脚步走到赵太后面前,缓缓说道:“老臣的腿有毛病,不能快走,所以很久都没来看望您。”“我自己私下里原谅了这件事,却无法不担心您的身体。”赵太后见触龙只是在询问自己的身体,便放松下来,和触龙说起日常起居。

触龙则趁机话锋一转,讲起了子女的事:“臣在私底下非常疼爱小儿子舒祺,他最小,也不成才,希望您能帮个忙,让他能递补上卫士的数目去保卫王宫。”

赵太后笑了,感慨:“男人也会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认真地说:“男人疼爱起小儿子来比女人还厉害。”赵太后不信:“您错了,女人才特别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您疼爱女儿燕后就超过了长安君的。父母疼爱孩子,总是为他们从长计议。您送燕后出嫁时,握着她的脚后跟哭。她出嫁后您也十分想念她,可您在祭祀的时候,却希望她‘不要回来’。您这就是在为她做长远打算,您希望她生的孩子能一代一代地做国君。”

赵太后沉沉地“嗯”了一声,同意触龙的说法。

触龙接着又说:“您想想上溯三代,赵国初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现在还后继有人吗?”

赵太后答:“没有。”触龙说:“那么其他国家,那些被封为侯的国君的子孙,他们又后继有人吗?”

赵太后答:“没听说有。”

触龙说:“如果祸患来得早就会降临在那些被封为侯的人身上,如果祸患来得晚则会降临在他们的子孙身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是下场凄惨吗?这是因为他们往往享受着高贵的地位却没有功勋,领着丰厚的俸禄却没有劳绩。他们拥有的好东西太多了。

“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高,赏给他肥沃的土地,还让他拥有象征国家权力的东西。但是,如果您不抓住机会让他为国做出功绩,那么,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又要凭借什么在赵国站住脚跟呢?就现在来看,您为长安君计划得太短了,您对长安君的疼爱比不上对燕后的疼爱。”

所谓无功不受禄,赵太后马上明白了触龙的意思,为了长安君的长远利益,她终于同意让长安君冒险去齐国做人质。

触龙将“送长安君为质”和长安君的长远利益结合一起,成功地说服赵太后接受了齐国的条件。齐国得知此讯,痛快地发兵援助赵国,赵国那严重的外患终于迎刃而解。

而长安君也没有在齐国待太长时间,秦军退兵后,赵国将三座城池送予齐国作为回报,赵太后也和长安君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