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47862800000038

第38章 春色唤醒“冬眠”东风作伴扬帆——袁宝华谈质量、品种、效益

1月中旬一个颇为温暖的上午,笔者坐在计委大楼一间向阳的宽大办公室里,听房间的主人、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老侃侃道出——

质量、品种、效益乃当务之急

“这个问题看来是个重要课题,非常必要、适时,确实抓住了关键。”袁老一下子切入主题。他谈到,今年是执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治理整顿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质量、品种、效益”口号的提出可谓正逢其时。

袁老提出,在质量、品种、效益问题上,提高经济效益是核心。因为质量、品种工作的好坏最终反映在效益上,由效益高低来鉴定,治理整顿的目标归根结底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今年要想在经济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将保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极复杂,有相当难度,非一朝一夕之功。”袁老话锋一转谈到目前的经济形势。他认为,若不刹住可比产品成本上升、实现利税下降的势头,必然出现增支减收,加剧财政困难,反过来在宏观及微观层次上抑制经济增长,这一点已经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特别是国营大中企业的效益问题,更是众目所及。

由此,谈话中心转入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上。仔细分析起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原因有四:结构不合理、抓科技进步不够、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政策贯彻不力。看来,提高经济效益理应双管齐下:企业内部深化改革,建立自我保障体系和改善外部环境。所以,袁老建议说——

企业,请你眼睛向内:自我挖潜

当袁老谈到“冬眠”时,笔者不由心中一动。袁老用“冬眠假死,蒙混过关”来形容那些在困境面前靠“维持”过活,不思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效益,却消极等待经济热度回升、重以老面孔出现的企业是再贴切不过了。在袁老看来,这种指导思想上的惰性是阻碍实现“质量、品种、效益”目标的大敌。

袁老认为,企业不要坐等外部条件的改善,要主动出击。应该看到,企业自身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据有关资料统计,同行业中最佳企业与最差企业的效益水平相差悬殊。以资金利税率为例,石油、纺织、皮革、化纤、仪器仪表等行业最佳企业的效益指标比全行业平均水平高11~56个百分点;而烟草、食品、医药、建材、机械等行业最佳企业的效益指标比该行业全国平均水平竟高出155~374个百分点,比最差企业高出207~536个百分点。又如,全国县以上单位钢材储备连年上升,到去年11月底,可供全国周转275天,而日本只有51天,香港是75天。有人做过计算,只要压缩20%的钢材储备,就可节约100亿元。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确如袁老所说“一比潜力就出来了”。

在分析了企业自我挖潜的可能性后,袁老为企业提出三条对策。第一,抓紧当前时机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着眼于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实用性,开展优质服务。第二,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革,尤其是重大的技术改造,以便在国内市场的技术质量竞争中掌握主动。第三,强化企业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两只眼(手),一只看(抓)市场,一只看(抓)现场。”

万事俱备,但若“东风不与周郎便”又将如何?因此,让企业结束“冬眠”,重作百舸争流状,便有——

“东风”作伴好扬帆

这“东风”便是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对此,深思熟虑的袁老提出三点看法:

其一,稳定政策,进一步贯彻《企业法》。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制和厂长负责制,真正落实企业自主权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核心。建议在全国选择一批企业进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的试点,以彻底改变企业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地位。

其二,轻赋薄敛,减轻企业负担,培养国家财源。建议实行三项措施:(1)重新评估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提高折旧率,使企业提高自我更新能力;(2)提高企业留利水平,增加发展基金;(3)凡用于重点技术改造的款项应降低利率或免息、免税。

其三,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整顿流通秩序,堵住效益流失漏洞;打破地区封锁,保持全国大市场优势;加强管理,治理“三乱”。

袁老在交谈中一再强调,现在正是搞活企业的大好时机,“冬眠者”切不可再次错过机遇。若迟一步醒来,见他人已扬帆远去,岂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