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47862800000039

第39章 沉着应战 主动出击——中顾委委员、中国企协会长袁宝华访谈录

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上,1991年将是一个醒目的亮点。因为,“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开展,将刷新企业的生产气象,强化人们的质量意识和效益观念,接触到经济工作的深层次问题,给社会经济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如何使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的一年里达到合理水平,让产品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经受住“上帝”的检验,就这一问题,本报于1月15日与首都其他四家新闻单位联合采访了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

记者:国务院决定,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这一活动,非常及时,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从1988年下半年起,两年多的治理整顿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治理整顿六项目标尚未完全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是决定治理整顿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一战。各企业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迎接挑战。

记者: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应该成为我党工作的一贯方针。

答:的确如此。其实,我们党历来是重视这一问题的,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出现过好几次偏离。早在大炼钢铁时期,党就提出“钢要好钢,铁要好铁,钢要成材,材要多种”,实际上包含“质量第一,品种第一”的意思。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了这个问题。1982年,中央决定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这就是后来说的“转轨变型”。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制定了今后10年发展规划,把提高经济效益摆在突出地位。今后,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记者:提高经济效益,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关键在于深化企业改革,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答:我赞同这一观点。在前不久首都企业家俱乐部的一次座谈会上,关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我分别讲了8条。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首先改善这两个环境。诚如李鹏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开幕词中说的:“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增加企业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是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记者:按照辩证法原理,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是第一位的。

答: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改善内部环境,包括调整产品结构,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现场管理,大搞职工培训,等等。以前,我们的生产与市场脱节,现在,形势逼着我们分析市场动向,早调早主动,不调就被动。有的企业不进行调整,搞什么“高筑墙,晒太阳,不改行”,是过不了关的。在技术改造上,切忌某些企业借此之名,搞低水平的重复。企业管理要突出基础管理、现场管理。有的企业家提出:一只眼盯着市场,一只眼盯着现场。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厂之所以成功,有三句话:严格认真的计划管理体制,集中、统一、高效的生产管理体制,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制。可见管理工作之重要。严格的管理,应以民主的方式进行。职工的积极性起来了,威力是非常大的。职工培训工作也很重要。质量、品种、效益,决定于企业素质,而后者又决定于职工素质。人的因素切切不能忽视。

记者:当前,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如何?

答:经过一段治理,大有好转,但也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市场疲软、产品积压、资金紧张;税负重,利率高,摊派多。当务之急是启动市场、搞活流通,根治“三乱”。搞活流通是个大课题,主要指整顿流通秩序,打破地区封锁。要严格管住流通领域的“游击队”,既要管严,又要管活,尽量避免“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又乱”的恶性循环。地区封锁现在很严重。我们的优势是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商品大市场,应该珍惜这一点,决不能变成保护地区利益的小市场。“三乱”是压在企业头上的沉重包袱。有的企业家说:“三乱”不治,滑坡不止。企业的那点利润,被几张大口吃得所剩无几。利转税(各种税收)、利转息(贷款利率)、利转价(原料价格猛涨,得益的是中间环节)、利转费(各种费用)。因此,要轻徭薄赋,减少企业负担,增加财源。江总书记说“把蛋糕做得更大一些”,就是这个道理。

记者:您刚才说起“游击队”,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家队”,即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一部分情况如何?

答: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真正落实企业自主权,改变企业地位,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鲁冠球的万向节厂搞得很红火,去年利润达1.1亿,关键在于他手中有权,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许多国营大中型企业恐怕达不到这个水平。我建议在全国选择一批国营企业进行试点。在这里,还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大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太低,折旧周期太长,企业自然缺乏应变能力;其二,企业的留利水平应提高;其三,凡用于重点技术改造的贷款,应大大降低利率。日本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远见,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提高经济效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答:企业要搞好这一活动,首先要求领导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带领职工沉着应战,主动出击。有句话说得好:困难,困难,困在家里更难;出路,出路,出去才有销路。其次,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眼睛向内,挖掘潜力。企业的潜力是很大的。不能坐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再次,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最近,北京市把首钢立为榜样。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为什么有的企业垮掉了,而首钢却发展了。我们应该认真思索,从中吸取可资借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