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
47862700000087

第87章 发现新鲜事物,支持新鲜事物

(1984年5月15日)

我看了第一期《经济工作通讯》清样,感到国家经委很需要有这样一个刊物,要集中一些力量把它办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一期很有内容,办得不错,大有希望,可以说站起来了。问题是缺乏一点新意,也就是说思想有待于解放,工作也有待于改进。

前几天我在经济管理研究工作座谈会上讲了话,题目是“认识新鲜事物,创造新鲜事物”,这是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的。今天我结合上面那个题目,讲一讲“发现新鲜事物,支持新鲜事物”,这是每一个经济工作人员的职责。

讲三点意见:第一,学新知;第二,立新意;第三,树新风。

第一,学新知。我们要有认真学习、深入钻研的精神,要下苦功夫。毛主席说:一切的实际工作者,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我们要做好工作,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里面,寻找发现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就需要学习。学习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毛主席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我们所有做经济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很多基本观点都在这里面。现在重新学习这几篇著作,感到非常亲切,有现实意义。还要特别着重学习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刊物办好了,就会像一些同志讲的那样,它是不见面的经验交流会、不见面的经济工作会议、不见面的研究班。编辑部首先是一个调查研究部,同时是一个经济工作服务部和咨询部。也就是说首先是一个加工厂,同时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要求提的高一点,刊物应发一点光,起一盏灯的作用,指引一个方向、照亮一条道路,即使不能发光,也要起一面镜子的作用,反映一点客观实际。所有这些,关键都在于学习。

第二,立新意。不能光讲老话、套话、一般话。一个刊物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要提出独到的见解,就我们目前的思想状态、思想水平来看是不会“出格”的。关键是学习得不够,思想不解放,缺乏敢冲敢闯的精神,不怕“出格”,倒怕落到老套套里面去。我们的刊物不同于其他刊物的是什么?不要满足于现状,不能一切都靠经委的牌子。办不好,没有新意,读者就不会那么多。当然不是让大家去瞎闯,去犯了错误再检讨,而是怕大家不敢冲、不敢闯、不敢开创新局面。立新意,要学习改革的精神,学习首钢的精神。其特点就在于有新意。首钢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厂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髓。思想不解放,不实事求是,实际上也无法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是一句老话,但也要有点新意。对企业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要能钻进去,跳出来。只有钻进去,深入实际,认识才能充实;只有跳出来,高瞻远瞩,认识才能提高。从一个单位、一个调查对象中跳出来不容易,首先是被具体问题、大量现象缠住了。但比较起来,从宏观上跳出来更不容易,有形、无形的绳索,长期“左”的思想影响,什么东西都要统一起来,不大容易解放。从微观入手,不仅是为了了解微观问题,而且要通过微观问题发现宏观经济管理上的弊端。微观问题往往是现象,从宏观上分析研究才能抓住本质。现在不仅要讲怎样使微观适应宏观的要求,更应该讲怎样通过改革发挥宏观经济的指导作用,把微观经济搞活。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也不应该搞一个模式,只要能解放生产力,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我们的态度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事求是,不拘一格”。认识事物,从概念出发容易,从实际出发不容易,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容易。郭沫若同志说:“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广大的经济工作者也要有这种精神。这句话要作为编辑部的座右铭之一。

第三,树新风。立新意必须要树新风。做到这一点,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我们要像邹韬奋同志编《生活周刊》那样,有一种积极奋斗、敢冲敢闯、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倡的五种精神:(1)革命加拼命的精神;(2)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精神;(3)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精神;(4)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5)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有一个主动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无畏的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

编辑部已有几个人了,怎么运用这个力量,是当几个指头,还是当一个拳头用,这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方法。总编、副总编是靠批条子办事,还是面对面地领导,一起商量办事,这是不同的工作作风。邹韬奋同志办《生活周刊》,人很少,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办得有声有色,有自己的特点,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编辑部要有一个分工才好。每个人都要能独立作战,要放手让年轻人去工作,要培养独立作战的能力,同时要团结战斗,形成一个拳头,才能把刊物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