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
47862700000086

第86章 认识新鲜事物,创造新鲜事物

(1984年5月8日)

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目前还处于创业阶段,物质条件很差,但经过努力奋斗,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开这一次“经济管理研究工作座谈会”,把中心各联系点的同志和有关单位的同志找到一起,交流经济调研工作的经验,这件事抓到点子上了。今天我想根据当前的整党精神,对开展经济调研工作讲几点补充意见。总的题目是“认识新鲜事物,创造新鲜事物”,这是毛主席的一句话。我讲三条意见。第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二,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第三,学习理论,研究问题。

首先谈谈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这是旧话重提了。1941年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情况,“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了解情况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向社会作调查,认真“解剖麻雀”。

这次整党中,除了要从指导思想上进行检查外,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是官僚主义。所谓“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根子还是对于实际情况缺乏调查研究。比如城市改革起步并不晚,但步履维艰,进展迟缓。原因很多,关键还在于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提不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拿不出驳不倒的意见和切实可行的方案,经不起人家问你三个为什么,一个“财政困难”就把你给驳回去了。所以,看起来决心很大,劲头很足,调子很高,而心里总有点不踏实,就是因为我们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不够,总是提不到点子上,使问题得不到解决。总之,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真正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要求看,都说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而这正是我们的弱点。

第二,“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有一个方法问题。这里说“宏观”、“微观”,是借用的词,主要是为了区别国民经济的总体和进行经济活动的个别单位。总体和个别单位都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

调查研究最终还要深入实际,了解具体事物的本来面目。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不钻进去,不深入到实际中去,我们的观感不能得到充实;不跳出来,不高瞻远瞩,我们的认识就不能提高。同志们正是这样去做的,我就不多说了。

现在从一个单位、一个具体对象的调查中跳出来容易,而从宏观控制的框子中跳出来往往不容易。我们要通过了解具体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需要改革的宏观经济管理的弊端。革除弊端,松开绳索,使千千万万国民经济的细胞有了活力,整个国民经济就得以迅速发展。调查研究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学习理论,研究问题。要真正加强经济调研,把工作的质量提高,必须学习,必须学好理论。在沿海城市座谈会上,深圳的同志有个发言很好,说多少年来闭关自守,闭目塞听,视野越来越窄,见识越来越少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大门一下子打开,好多同志都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经济管理的理论五花八门,使人眼花缭乱,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学习不够,往往缺乏鉴别能力。对外国的东西,该学习的没有钻研透,该批判的反而照搬过来。所以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要提高,必须学习理论。

同时,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总结我们的经验。因为我们总是有了30多年的经验。旧社会的一套也好,从苏联搬来的一套也好,都已经历了30多年的实践,这是很宝贵的。所以,首先要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好的东西要发扬,不好的东西也要理出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去加以解决,或者带着问题去学习,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去学。

还有,现在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先进人物也崭露头角,力图打破现状,“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三十八九万个工业企业,有大中型的,有小型的;有全民的,有集体的;有城镇的,有乡村的;有盈利的,有亏损的;有生产生产资料的,有生产消费资料的;有国家统配产品,也有大量小商品;等等,绝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套,只要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改革的路子就对。因为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就得大胆探索。而探索过程中,就免不了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至错误,不可能一下子就十全十美。对于新的事物热情地支持它、帮助它,不断改进、完善,绝不能一出毛病就一棍子打死。还是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能够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

最后谈一谈探索发挥“余热”的道路问题。我们深有体会,在第一线想研究个问题千难万难,即使下去搞调查研究,也穷于应付铺天盖地而来的具体事务。多少年来,苦于应付繁忙事务,总想能有一些像陈云同志讲的“戴瓜皮帽,踱四方步的人”,但一直没有做到。国家经委在机构改革中下决心集中一批从一线退下来的同志成立了这个“中心”,要求“中心”成为咨询研究机构,起参谋助手作用,看来非常必要,“中心”也确实起了这个作用。中国革命已经几十年,老同志必然要一批一批地退下来,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办研究中心也是一条道路。要研究工作方法,总结经验,做一段,总结一下,就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