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
47862700000085

第85章 认真做好工业普查的试点工作

(1984年4月29日)

为了弄清我国实际情况,必须对国情国力进行一次周密的系统的调查研究。因此,国务院决定在1986年第一季度进行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这是继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四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这次全国工业普查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两条:一是提供比较全面的、详细的、系统的工业基础资料。除了调查工业基本情况(包括产、供、销,人、财、物),反映工业经济的全貌以外,重点要摸清工业装备的技术状况、经济效益(包括各种经济定额)、工业内部结构和职工状况。普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并以与国计民生关系较大的工业企业为重点。二是弄清每个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细胞,无论是生产还是技术改造,无论是改革还是整顿,都要从企业做起。因此,把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弄清楚,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各级主管部门要掌握每个企业的资料,而且全国要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库,把每个企业的资料储存起来,这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料。

整个普查工作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1984年,主要是进行普查方案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修改和完善普查方案,并掌握一些基层工业企业和一个城市的基本情况。第二步,1985年,对主要行业通过划类选点,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试填,以取得主要行业一部分急需的调查统计资料。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选择一个市、县进行试点,以便取得经验。第三步,1986年开始进行全面工业普查。

在工业普查中,试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是因为工业普查方案的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要通过试点来检验,以进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如何搞好对工业普查的组织领导,也要通过试点来取得经验。同时,通过对企业试填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可以向各级党政领导及时提供工业经济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查试点的好坏,对整个工业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作用。为总结点与面上的经验,1984年的工业普查试点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进行企业普查试点,根据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业普查领导小组,按照统一制定的工业企业普查表式和填报说明,选择本地区、本部门经过整顿验收或管理基础较好的若干个企业,派人下厂组织企业试点。第二批,选择一个市进行试点,由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普查办公室的同志,集中到江苏省常州市进行试点。

对企业普查试点工作的具体安排,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拟了一个文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搞试点,还是搞普查,都必须事前做好对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每个普查人员懂得每个指标怎么填,资料从哪里取得,如何做好填报资料的准备工作,等等。培训普查人员是保证普查资料质量的一项关键性措施。要对那么多的人进行培训,任务很重,工作量也很大,但培训工作必须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