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举世瞩目的台球比赛中,上届的世界冠军已经走到卫冕的门口,只要把最后的那个黑色8号小球打进球门,他就可以登上领奖台了。恰恰就在此时,一只苍蝇飞过来凑热闹,它先是飞到这个选手握杆的胳膊上弄得他痒痒的,他停下来,苍蝇飞走了,但是转了一圈又落到了选手的眉头上,他不耐烦地用手去打苍蝇,苍蝇又轻捷地逃走了。也许是故意捉弄这个选手,苍蝇又像幽灵一样落在了那只黑色8号小球上。终于,选手动怒了,拿着球杆就朝着苍蝇捅去,结果苍蝇没打着却碰歪了球。按照比赛规则,给了对手一个反击的机会,结果人家抓住机会一气呵成把该打的球全打进了。面对一只苍蝇,此选手没有控制住自己,就这样与卫冕冠军失之交臂了。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往往因小失大,让孩子学会控制自我的能力吧!
人们经常被自己一时的情绪、兴趣、欲望所支配,而失去理性,造成本不该有的损失,从而最终输掉自己。让孩子学会控制自我、支配自我并自觉调节自我的行为,即孩子既能够自觉地完成理所应当完成的任务,又能够抵制不良行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对孩子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他们内心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这样孩子们今后才能真正独立走入社会,求得很好的生存。
◆建立“可、否”观念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孩子灌输“可、否”观念。
①直接告诉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是被允许的、如何做是被禁止的,但是一定要说出令他信服的理由,比如不准孩子晚归,就要举出因为治安、睡眠等原因来让他接受。
②通过评价他人的行为。在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在看到他人行为的时候,可以在孩子面前作出客观的评价——这时父母要注意不要将自己对人家的好恶强加进来,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内心明白“可、否”的观念。
③反观孩子自己的行为。在孩子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及时对他的优点加以表扬,以后他就会再接再厉了,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不要用严厉批评的语气,这样他就能切身感受到“可、否”观念了。
◆制定一些约束规则
在划定“可、否”观念的范围并得到孩子的认可接受以后,最好能直接抓紧时间把这些观念上升为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法治。
①规定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让孩子从控制自己的生活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起初可能对孩子来说有些困难,父母要勤于督促他们,让他们把控制自我养成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
②善于利用集体规则。往往学校里的规则孩子更愿意听从,借助老师和学校的手段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
③制定相应的奖惩标准。对于孩子来说,有的时候父母光是嘴巴上说教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必须采取“行动”。他要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马上奖励他,要是硬要依着自己的性子,就要惩罚他,奖惩要分明。
◆培养孩子自觉控制自我
父母要用心发挥孩子的自觉性,从内心彻底接受自我控制这个观念,才能达到以自我控制为乐,才能真正做到控制自我的一言一行。特别是走入社会以后,父母也不能总监督孩子,关键是孩子能发挥自觉性才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①父母要做好控制自我的榜样。父母不要表现出沉溺于自己的欲望之中,比如父亲不要星期天总是坐在沙发上看球赛;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等。
②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评价自己。让孩子用那些交给他的“可、否”观念来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自觉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③让孩子知道控制自我是成熟的标志。能够很容易就控制自我阻止自己犯错误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④让孩子学会着眼于远大的目标。不能自我控制的人通常是着迷于眼前利益,有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远大目标在心中,就能让孩子轻而易举地克制住自己。
⑤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要让孩子坚定正确的立场,不要动不动就轻易在花花世界里失去自我,要学会抵制外界的诱惑。
⑥培养孩子温和的性格。教会孩子做事不要只想自己,要从他人的角度考虑自己做得是否适当,如别人对自己这么做能不能接受,温和地对待周围的人,在他任性、专横跋扈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批评他。
⑦让孩子学会忍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主要的表现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激动发怒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损伤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忍耐,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激动的时候让他在心中默数“一、二、三”再问自己是否应该爆发。
⑧让孩子学会冷静分析。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让他学会先分析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再做出自己的决定,让孩子保持冷静的状态,不要遇事慌慌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