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70

第70章 帮助孩子克服自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

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父母必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

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

(1)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儿童,特别是女孩略有怕羞纯属正常,如果过度怕羞(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他们还会因自卑而拒绝交朋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友兴趣索然,甚至视为“洪水猛兽”。

(2)疑神疑鬼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自卑的儿童对父母、教师、小伙伴给予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责怪自己。

(3)贬低他人

自卑的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忌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往往并不奏效。他们还有一种表现:过分追求表扬。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父母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4)自暴自弃

占较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父母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5)回避竞争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加比赛的时候却临阵逃脱,甘当“逃兵”。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每每即便遇到小小失败便“痛不欲生”。

(6)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达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孩子为什么缺少自信呢?

造成孩子缺少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父母包办代替过多,不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缺少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其次,是父母经常用各种危险恐吓孩子,“别爬高,会摔断你的腿!”、“别去学游泳,淹死怎么办?”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力萎缩,不敢大胆尝试做任何事情。父母切不可用:“你太笨!没用!”这样的话来指责孩子。

最后,是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使孩子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反而得到许多因失败而导致的斥责,孩子心理负担太重,害怕失误,于是羞于表现自己。

父母不正确的态度是孩子自卑的重要原因,因为自卑的孩子往往根据父母对他们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评价。解铃还要系铃人,因此,孩子自信的获得大都要靠父母。

父母的信任、积极的评价能使他们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认识。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适当的努力目标,目标太容易实现,产生不了激励作用,太难实现,则容易被孩子放弃。难以实现的目标还容易给孩子造成挫折感而丧失信心。所以应该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使他增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