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05

第5章 调整好对孩子的期望值

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望子成才”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眷眷之心。

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望子成才。有的家长把望子成才变成“令子成才”、“逼子成才”。按理说,望子成才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在此前提下,对孩子加以引导、劝说、帮助、鼓励、监督,这才是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可是有的家长不顾任何条件瞎指挥,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颇似皇帝下圣旨,家长说了不办不行,办不好就逼。

由于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反抗力,不管心里多么不乐意,表面上也不敢不顺从。虽然孩子会发点小脾气,但真正反抗父母的安排是不大容易做到的。于是,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家长的“战略部署”一条一条实现得很顺利。家长先是喜在心头,接着是头脑发热,认为自己的伟大计划一定能实现。殊不知孩子已经反感透了,而且正聚积着反抗的力量,一旦长大,到了小学高年级,就可能出现“儿大不由娘”的现象,公开与家长顶撞、冲突。所以,家长应学点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自己孩子的基本素质情况,不要盲目地把上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恰当地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危害性

现在,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成为许多家长督促孩子读书的指导思想。在某些家长看来,孩子只有考进重点中学,才有希望进入名牌大学,而只有考进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才会有光辉灿烂的前途。反之,就没出息、没前途。所以孩子能否考进重点中学,就成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于是,在孩子进入小学时就出现这样一种反常现象:家长宁可舍近求远,每天接送孩子,也要想办法拉关系、走后门进所谓的重点小学。在平时,有意无意以“用功学习,考上重点中学”、“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就没工作”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这些督促孩子努力学习的方法,使孩子从小就挤入这样一条狭窄的艰难之路: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如果超过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

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及身心健康。在高期望值的驱使下,家长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会严重失衡,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就什么都好。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孩子只要学习好,要什么给什么,极端娇宠,并且,盲目给孩子加“小灶”,认为玩就是浪费时间,因而给孩子出很多题,远远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例如,某地有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平时功课是很不错的,但在家长高期望值驱使下,心理压力过大,总认为自己不行,怕考不上重点中学,终日惶惶不安,极度紧张,后来竟悬梁自尽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家长,当然最后吞食这个恶果的也是家长。

◆不应按自己的意愿来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

家长愿意让孩子深造成为高级人才是好现象,但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对孩子确定过高的期望值,更不能匆忙地、超前地为孩子做“定向”包办,为孩子选择发展方向。过早地为孩子确定发展方向,不但是主观主义,而且说明家长对孩子缺乏信心。与其说是望子成龙心切,不如说是怕子成虫的表现。

孩子很小时就为其发展定向,很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强迫孩子超负荷地去做孩子毫无兴趣的事情,就如同牛不喝水强摁头,这样做不但效果不好,而且不利于孩子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孩子本来可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人才,却因为驴唇不对马嘴的教育方式而给毁掉了,结果事与愿违。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杰出的人才是正确的,但重要的是要发现他的才能和特长并因势利导,或者成功地将自己的兴趣影响并最终转化为孩子的兴趣,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培养才能,避免孩子在将来一无所长。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恰当的期望值

必须承认,由于人的生活和受教育条件不同,以及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因而人们的主观努力也表现为有限性。若家长不承认客观条件的差异性,不承认主观能动性的有限性,而是一味地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进步和身心健康都将是有害的。因此,家长在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时,一定要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水平,决不要和别人的孩子随意攀比。如果期望值高于孩子的实际水平,不但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和学习负担,使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厌倦学习生活,而且还会剥夺孩子本应有的生活乐趣;使他们长期处于超负荷生活状态,影响其身心发育,损害健康。如果期望值过低,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家长应根据老师的建议,必要时征求心理专家的意见,并合理接受孩子的要求,实事求是地确定恰当的期望值。

◆家长应有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有的家长认为,如果我获得良好的教育,一定会成为知名学者或社会活动家。这种假设虽有一定道理,但很多的杰出人才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学校中门门功课都优秀的孩子不一定将来会成为杰出的人才。成才应该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充分和自愿地发挥其特长,才能使子女成才;违背孩子的兴趣,苛求其成才,孩子就很难成才。例如,有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听到音乐时就不哭闹,家长就认为孩子有音乐天赋,将来可能成为音乐家,就不惜投巨资让孩子学电子琴、学钢琴。这种教育,不知摧残了多少儿童,造成了多少悲剧。而现在有数不清的家长认识不到这种教育是束缚了人才发展的有害教育,仍在那里重蹈覆辙,并呈现出日甚一日的趋势,这不能不令人深深忧虑。

当前,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几乎成了整个社会的一种特殊症候。这是由家长们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致,也是家庭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也许会这样想:你们家长都不是“龙”,为什么非要让我成“龙”?既然成“龙”光荣,你们自己为何不力争这光荣?因此,望子成龙最切实的途径是家长自己立志成才。孩子看见父母成功的英姿,自然跃跃欲试。事实上,无论家长是否是“龙”也无论家长是否真切地期望孩子成“龙”,最终成“龙”者毕竟只是人群中的一部分。正确的态度无疑应当是引导孩子、鼓励孩子,为他的发展创造尽量好的条件。只要家长尽到了养育的责任,也就问心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