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04

第4章 父母对待孩子态度要一致

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很重要。如果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对,则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有时是事倍功半。那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许多父母认为,要管教孩子,必须是一个家长要“严”,另一个要“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叫做“父严母慈”。以为只有“一严一慈”,“一软一硬”,相互配合,“软硬兼施”,才能教育好孩子。

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一番道理,好像这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搭配和组合。所以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有的家庭是父母严格管理,爷爷奶奶阻拦。当然,父亲对儿子比较容易严厉,母亲对儿子比较容易溺爱。有的时候可能是母亲对女儿比较容易严厉,父亲对女儿容易溺爱,这就造成了主观和客观上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

◆不要让孩子成为“两面派。”

其实,“红脸白脸”相配合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这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如果一个家长对孩子较严厉、苛刻,另一个家长过于温和、宽容;或者一个要求特别严格,另一个又特别迁就、姑息、放任。不难想象,就会出现下列情形:孩子在严厉的家长面前,很老实,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有话也不敢说,有理也不敢申辩,有事也不敢做。而当着温和的家长面,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行放肆,为所欲为,一点规矩也没有。这样的家庭教育,肯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养成不良习惯。比如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作风等。

夫妻态度不一致,还可使孩子学会钻空子,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并且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一些孩子就是在这种搭配组合中钻空子,出了事只告诉护着的一方,使家长在教育时采取迁就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找到了保护伞,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

◆家长要有威信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时出现矛盾,母亲这样说,父亲那样说,孩子就无所适从。孩子分不清谁是对的,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干脆谁的也不听,也就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做的错事。

“态度不一致”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中,父母采用“态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为 17.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家长9.24%,所以家长要在子女教育中扮演好角色,并不是说两者的角色不能一样,而是说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教育态度必须步调一致,互相合作,否则就是无效的。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一致,也会影响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夫妻一定要注意维护彼此的威信,绝不能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而故意贬低另一方。即使是一方对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不能自己单方面出面更正,而是应该与对方交换意见,由他自己出面更正。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也有利于维护家长的威信。

◆老人惯孩子,父母有责任

有老人的家庭或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老人喜欢袒护孩子,常常阻挠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这也许是因为“隔代亲”的缘故,就造成了两辈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一致。

实际上,老人惯孩子,父母也是有责任的,这是因为老人和孩子的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所致。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老人就都很关心孩子,经常探讨教育方法,也不至于使老人一味地娇宠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出现了一些毛病,才发现老人带孩子的方法不当,这就说明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对老人的教育方式是不够关心的。

发现问题怎么办?要达成一致,要与老人沟通,讲清道理,耐心开导,使老人心悦诚服,同心协力把孩子教育好。一般来说,老人与孩子的父母发生分歧,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老人的旧思想太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教孩子撒谎、骂人等;一种是老人的教育方式不当,如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再一种情况是老人分担的家务过多,对孩子撒手不管。具体事情应具体分析,然后耐心帮助。帮助老人要讲究方法,避免出现婆媳或丈母娘与女婿不和。

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态度应该一致,要严都严,不该严就不严。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每位家长都应该是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