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2
47771800000084

第84章 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①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②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③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④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⑤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⑥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⑦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⑧

【注释】

①益州:即成都。陌上:原野上。石笋:圆柱状石柱。成都西门外有二株,一南一北。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原是古蜀国墓志。②“古来”句:《华阳风俗记》载:“蜀人曰:我州之西有石笋焉,天地之堆,以镇海眼,动则洪涛大滥。”“苔藓”句:是说因年代久远,石笋上遍生苔藓,把波涛的痕迹都掩盖了。③瑟瑟:碧色珠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蜀石笋街,夏中大雨,往往得杂色小珠,俗谓地当海眼,莫知其故。”《成都记》亦载:“石笋之地,雨过则必有小珠,或青黄如粟。”此事:指以上关于石笋的神奇传说。难明论:难以确信。④“恐是”二句:诗人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石笋可能是存留至今的古代卿相墓表。⑤俗态:俗世之态。好蒙蔽:喜欢传播迷信来蒙蔽人。小臣:指宦官。媚:谄媚。至尊:指皇帝。⑥“政化”二句:承上言,由于小臣蒙蔽,致使政治教化失去大体,而谄媚君上的小人却对国家的倾危坐视不管,只图博得皇帝的厚赏。错迕:错乱。⑦擅:专有。虚名:指俗传海眼的传说。后来未识:指后来的那些不明真相的人。骏奔:指快跑着来观看石笋。⑧本根:真相。

【评析】

上元二年(761)秋在成都作。杜甫对石笋是用以镇海眼的这种蜀地传说予以坚决的否定,他指出蒙蔽百姓的世俗之见,犹如小臣之谄媚皇帝,误国乱政,其害无穷。诗的最后以“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作结,表现了杜甫疾恶如仇和反对迷信的鲜明态度。杜甫这种破除迷信的思想,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