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3
47768900000091

第91章 毛泽东给罗斯福打“收条”

第二天上午,双方就开始会谈。会谈地点在延安南门外交际处。中共方面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美国方面有赫尔利、包瑞德。赫尔利一副四平八稳的样子,说他无意干涉中国内政,只是打算做些有助于最后打败日本人的事情,他拿出一份他起草的《为着协定的基础》的文件,开始宣读。其中有“在中国,将只有一个国民政府和一个军队,中国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地位,并将承认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的合法地位”等语。

赫尔利读完,毛泽东眨眨眼问:“这五条代表了什么人的思想?”

赫尔利说:“是我自己的思想。不过是我们大家制定出来的。我觉得这些条文是公正的,但它不过是提供参考的建议而已。”

包瑞德见赫尔利没有明白毛泽东的意思,提示他:“毛主席是想知道委员长本人是否同意所有被提出的观点。”

赫尔利点点头:“已经同意了。”

毛泽东和周恩来交换了一下眼色,将信将疑。

当日下午再议。毛泽东一路思索着,反复斟酌着各种想法,一坐下便说:“中国必须有一个由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为此应改组现政府,推迟这一改组,将引起国民党政府的崩溃,但委员长却正在阻止这一改组。”

“有那么厉害?”赫尔利摇头,并不停地用手帕擦脸。

“正是。”毛泽东请赫尔利抽烟,自己也点着一支。“国民政府的军队已经没有作战能力了,因为它的195万军队有77.9万被用于监视共产党,其所剩部队在近来的豫湘桂战役中落荒而逃;其次,蒋介石的士兵饥寒交迫,许多人体弱多病,以致不能作短途行军。但我们的军队全部投入了对日作战,士兵吃得好,穿得暖,身体健康,因此应改造的正是国民党的部队。”

赫尔利的话变得很不中听:“毛先生,我听你的话,像听中国的敌人的声音!”

毛泽东将抽到一半的香烟一下掐灭,不客气地反驳了一句:“赫尔利将军,我刚才讲的这些话,罗斯福总统、宋子文都曾讲过,难道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那我可能听错了,是,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赫尔利胳膊肘支在桌子上,脸涨得通红。“国民政府内部确实存在某些贪污腐化的事实,你毛泽东是真诚希望争取中国内部和平、继续有效打击日本的。不过委员长也是同意在军委会中给中共一个席位。”

毛泽东反应冷淡:“此举毫无意义。”

“不不,这样至少能够让共产党人的一条腿迈进大门!”

“如果一个人双手被缚,即使他的一条腿迈进大门也无济于事。”

赫尔利已经感到,毛泽东决不是一个容易“套”住的对手。好像旅途的疲惫这会儿才浮现,他建议:“明天下午再谈吧!”

苏联人对美国与中共的交谈十分关心,同时又感到不安,疑虑重重。毛泽东已经意识到这点,他从交际处回到家,还没进办公室就打电话要俄文翻译师哲和苏联人孙平到他的住处来。他俩一到,毛泽东就把他同赫尔利的谈话的主要内容告诉了孙平。

毛泽东介绍说,在交谈中,赫尔利非常粗鲁而蛮横地说,中共必须同蒋介石国民党合作,绝不要再打内战。如果打起内战来,中共必不能打赢,对中共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中共答应不打内战,那么美国的武器就可源源而来。中国既可恢复经济建设,人民也可安定生活,中美关系自然也会更加亲善起来。如果你们打起内战来,那么美国人就不能原谅你们。他们就会纷纷议论、批评、责难,甚至骂人,难道你们不害怕这种不利于你们的舆论压力?!

接着,毛泽东特别学了一段他严辞反驳赫尔利的话:你们美国人吃饱了面包,喝足了牛奶,睡够了觉,无事可做,天天想骂人,那是你们自己的事;飞机、大炮、坦克、军舰也是你们自己的。我们有的是小米子加步枪,两条腿,两只手,我们自己会处理好我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不想打内战。

毛泽东说着,略重的湖南口音抑扬顿挫,音阶又高,好像铁锅里炒蚕豆。他显得异常兴奋,有时手舞足蹈,格格地笑得很开心。

孙平回到住处,立即将消息发往莫斯科。

第三天下午,赫尔利提出毛泽东应立即去重庆同蒋介石见面。“我以美国的国格来担保毛主席及其随员,在会见后安全回到延安。不管毛主席、朱总司令或周副主席,无论哪一位到重庆去,都将成为我的上宾,由我们供给运输,并住在我的房子里。”他请毛泽东在协定书上签字,他自己也签字,并给蒋介石留出签字的空白。毛泽东说:“我们决定派周恩来和你同去重庆,因为估计对于许多细节,蒋先生会有意见。”

赫尔利也承认:“毛主席,你当然理解,虽然我认为这些条款是合情合理的,但我不敢保证委员长会接受它。”他突然想什么事,向毛泽东一伸手:“您说要对我的此次来访,给罗斯福总统致函……”

毛泽东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我不会忘,我要给罗斯福总统打收条的。”

毛泽东的所谓“收条”,是要为赫尔利的来访向罗斯福致意。赫尔利知道信的内容后,也是满心欢喜。这也是中共最高领袖向美国总统发出的第一封信:

罗斯福总统阁下:

我很荣幸地接待你的代表赫尔利将军。在三天之内,我们融洽地商讨一切有关团结全中国人民和一切军事力量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的大计。为此,我提出了一个协定。

这一协定的精神和方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八年来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所追求的目的之所在。我们一向愿意和蒋主席取得用以促进中国人民福利的协定。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于中国人民的同情。

我们党的中央委员会已一致通过这一协定的全文,并准备全力支持这一协定而使其实现。我党中央委员会授权我签字于这一协定之上,并得到赫尔利将军的见证。

我现托赫尔利将军以我党、我军及中国人民的名义将此协定转达于你。总统阁下,我还要感谢你为着团结中国以便击败日本并使统一的民主的中国成为可能而作的巨大努力。

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历史传统的深厚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在击败日寇、重建世界的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国的事业上永远携手前进。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1944年11月10日于延安

“共产党实在不好对付。”回到重庆的赫尔利来到蒋介石官邸,对蒋氏夫妇说。“好在这一次我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花了三天工夫,同毛泽东达成五点协议。”

宋美龄直言快语:“我记得你去延安之前说过,你的任务是帮助我们消灭共产党的武装,怎么又订起协议来了呢?”

蒋介石也忐忑,急于想知道协议的内容。当赫尔利边念边解释完前二条“大帽子”时,蒋介石还平静,一听到“中国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时,蒋介石再也忍不住了,反问赫尔利:“你同延安订的这五条未免太宽了!”

赫尔利首次尝到史迪威遭遇的“厉害”,他苦笑道:“你认为太宽了,延安还嫌它不公平呢。周恩来同我一道回来了,你可以和他再谈谈吧。”

“不谈!要谈,只有一条,中共把军队交出来!”

十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周恩来判定,并电告毛泽东:“蒋在目前至多只能接受联合统帅部,请客式政府,决不会答复协定。我们须以联合政府及解放区委员会去逼求,最后关键恐在华盛顿。”

果然,电报刚一发走,赫尔利就找上门来,拿着蒋介石的三条反建议,要点是:一、国民政府允将中共军队加以改编,承认中共为合法政党。二、中共应将其一切军队移交国民政府军委会统辖,国民政府指派中共将领以委员资格参加军委会。三、国民政府之目标为实现三民主义之国家。

周恩来看完后,问道:“蒋介石对联合政府态度如何?”

赫尔利一耸肩,两手一摊:“啊,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

“对于国民党方面建议要我们参加军委会做委员这件事,”周恩来说,“我有两个意见:军委会的委员都是挂名的,不但没有实权,而且从不开会,冯玉祥和李济深就是例子。而且我自己做过政治部的副部长,知道得很清楚,此其一。其次只要共产党参加军委会而不参加政府,你知道,蒋委员长一切以命令行事,因而我们仍不能参加决策。”

赫尔利上唇的白胡子翘起来:“蒋介石告诉我允许共产党参加政府,但不愿写在建议上。再说,你们参加政府,并不等于没有实权,事在人为,譬如我们议会的议员,有的能够控制议会。”

周恩来微叹道:“赫尔利先生,你是外国人,你不清楚蒋介石的做法。我们共产党人在这么多年里,上他的大当还少吗?你想,在联合政府没有成立之前,就要我们交出军队,如此我们将连性命也难保!”

赫尔利默然。

“既然你们已经背弃了延安签过的协定,我准备即刻返回延安。”

“你走前还是见一见王世杰和张治中吧。”

“可以。”

一见面,王世杰就试探地问:“请毛先生和蒋先生见面的事,据周先生的观察如何?”

“这个问题很简单,”周恩来回答,“毛泽东同志很愿意出来。他已经向赫尔利将军说过。但他出来必须能够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辩论。现在民主政府问题不能解决,所以还不是他出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