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田哲理散文(感悟与求知书坊)
47752600000023

第23章 凭动机判断我们的行为

有人说,死解除我们的一切债务。我知道有人把这话作了另一解释。英王亨利七世与马克西米连皇帝的儿子,或者更恭敬一点说,查理五世皇帝的父亲腓力一世立约,要腓力把他的逃到荷兰的仇敌白玫瑰家族的萨福克公爵交给他,以不危害这公爵的生命为条件;可是临终的时候,他在遗嘱里命他儿子等他死后马上将公爵处死。

最近,布鲁塞尔的阿尔瓦公爵在霍恩伯爵及埃格蒙特伯爵身上所演的悲剧里,有许多惊人的事件,其中一桩是:埃格蒙特伯爵极恳切地要求人先把他杀死,以尽他对霍恩伯爵的义务,因为后者是相信了他的担保才投降阿尔瓦公爵的。

据我看来,第一个并不因为死了便践约,第二个即使不死亦于心无愧。我们不能在我们的能力与方法之外负责,而实施的成败却不在我们权力之内,因为真正在我们权力之内的只有意志。人的义务的一切法则当然应该建立在这一点上。因此埃格蒙特伯爵以他的灵魂及意志负责,虽然实践的权力不在他手里,无疑地已尽了他的责任,即使他不在霍恩伯爵之前死。反之,英王有心背盟,即使死后才实行,也断无可宽恕之理。希罗多德笔下的泥水匠正是这样,他毕生都忠心保守他主人埃及王宝库的秘密,临死却泄露给他的儿子们知道了。

我认识好几个与我同时代的人霸占他人的财产,后来受到良心的责备,想在他们的遗嘱里及死后做出补救。可是这种举动对他们毫无好处,不是因为他们为一件这么迫切的事立一期限,便是因为他们想费少许的心血与金钱来赎罪。他们应该把那真属于他们的拿来赔偿。他们的赔偿,愈赔偿愈艰难,愈劳苦,他们的满意亦愈合理,愈可嘉。忏悔是需要重负的。

更坏的是那些终身容忍,到临死才把他们对他们近邻的仇恨发泄出来的人。这样做证明他们毫不顾惜他们的荣誉,因为他们激怒别人去侵犯他们的身后名誉;更不顾惜他们的良心,因为他们不能因死而消灭他们的仇意,反而使怨恨超越他们的生命而永存。把案件延到已不在他们的权限内时才予判决。这是多么偏私的审判官!

如果做得到,我将尽力在死时不表露我生前没有说过(公开地说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