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用女仆从事低下的工作这一习俗也强化了个体的男性掌握支配权的观念,最后使他认为所有女人都认为她们不应与男人拥有同等的权力。在结婚前所有女人都应问她们的未婚夫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男性支配权,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的支配权?”尽管没有人真正回答过这一最重要的问题。有的女人会有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也有一些人已经断绝了这样的想法。而对于男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从儿童时期就坚信自己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必须完成的职责,因此他们只关心生活中那些有利于提高男人特权的反应。
所以说,儿童可以体验到男女交往间的所有情形,并形成对男女关系的认知。对于女性的本性,在儿童的认知中,她们大多扮演着令人同情的悲哀角色,男孩并不认同这些角色,他们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男性色彩。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他认为只有那些具有男性特质的和符合男性态度的目标才值得为之奋斗。这些权力关系中表现出的典型的男性美德,都明显地揭示出其起源于男性。虽然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根据性别对性格进行划分是公正的,但人们仍会将一些性格特征看作男性的性格特征,而另一些则被视为女性的性格特征。即使通过比较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心理状态的差异,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证据证明这一划分方式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但是要知道,我们所谈论的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形成的,我们更多的是在描述这一现象本身。由于被划分到某一特定的群体内,个体的行为模式受特定的权力概念制约,而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发展,因此他们的表现便会存在差异。这些权力概念为他们指明方向,并迫使他们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男性的”和“女性的”这一性格特征的区分标准是不正确的。这两种性格特征都是为了完成对权力的追求而产生的。即具有诸如顺从和逆来顺受性格特征的人,也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其对权力的需求。即使两个人身上都有对权力的需求,相较而言,听话的儿童比不听话的儿童可能拥有更多的优势,也更能引人注目。我们之所以难以洞察到其心理活动,主要是因为个体对权力的追求常常是以较为复杂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男孩的男性身份成了他的一个重要的职责。他壮志满怀、渴求权力和优越感,这不容置疑地促使他去做一些符合其男子汉大丈夫形象的事情。仅仅知道自己的男性身份,对许多渴求权力的孩子来说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做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确实是男子汉,正因如此他们渴求掌握特权。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既要竭力做到出类拔萃以显示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又要尽可能地横行霸道,来向周围的女人展现他的男子气概。他们会根据遇到的阻抗的程度,决定是采取粗野顽固的反抗行为,还是以诡计和狡诈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既然大家都总是按照享有特权的男人的标准来进行衡量,那么也就不奇怪人们也总会用这种标准来衡量、鼓励男孩了。最后男孩便会按照这个标准来审视自己,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男子气概”或是否可以称得上“大丈夫”。现在,所谓的“男子气概”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其本质不过是一种满足自己自私自恋需求的东西,它凭借诸如勇气、力量、责任等表面上积极的性格特征,赢得胜利,获得荣誉、头衔,使自己变得冷酷、坚强以抵抗对“女性”倾向的渴望等,而给人以优越于他人或高人一等的感觉。获得支配权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男性美德,因此他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斗争着,以赢得个人的优势地位。
因此,男孩们会向成年男人,特别是向父亲学习,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我们发现这种人为滋长的妄想在社会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很早开始,男孩就被督促去赢得权力和特权。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气概”,而在不良的情境中就会变成粗鲁、野蛮和残忍的行为。
因此,成为一个男人所得到的种种好处是非常诱惑人的。所以我们不应惊讶于许多姑娘的理想就是做一个男人,尽管这一理想无法实现,但她们将其作为判断她们行为的标准,或作为自己言行的一种参照模式。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所有女人都梦想成为男人!她们表现出一种急切的渴望,想要在男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大显身手。她们爬树上墙,喜欢与男孩子一块儿玩,讨厌一切“女人气”的活动,并远远避开,她们只有在男性喜欢的活动中才能得到满足。当我们明白对优势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事物的象征意义上而不是具体的活动上时,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人们对男子气概的偏好了。
(三)女人所谓的低能
男人习惯于强调自己的优越位置是天生的,是女人的低能所造就的,以此来为自己的支配地位寻找合理的理由。女人低能这一观念由来已久,而且广为人知,似乎在所有民族中都存在这样的观点。这种偏见与男人的某种不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不安可能在反对母系氏族的战争年代就已经形成,那时的男人确实对女人很是不安,女人是他们焦虑的来源。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看到相关的描述。一位拉丁作家曾写过:Mulieresthominisconfusio(女人使男人困惑、迷茫)。在神学会的书卷中,女人是否有灵魂是一个经常被大家争论的问题,而且女人究竟是不是人的问题也在学术论文中进行了讨论。对女巫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迫害和刑罚,就见证了这些错误。在那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年代,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有着许多难以说清的概念和困惑。
在《圣经》的原罪概念和荷马的《伊利亚特》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女人是万恶之源。海伦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观点,一个女人使整个民族陷入不幸。所有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中都将女人描述得道德感沦丧,指责她们的邪恶、奸诈、背信弃义和朝三暮四等。“女人般的愚蠢”等说法甚至成了法律诉讼的专有名词,这与对女人能力、勤劳和才能的贬低是一致的。在所有民族文学的比喻、奇闻逸事、训诫和笑话中都充斥着对女人的贬低和攻击。女人被指责为心胸狭窄、恶毒、愚昧无知等。
有关女人的卑劣低下的描述,有时甚至达到了非常尖刻的程度,比如斯特林堡、莫比乌斯1、亚瑟·叔本华2和奥托·魏宁格3等人。持这种观点的队伍不断壮大,有为数不少的人也逐渐加入其中,他们认为女人应该放弃理想安于现状,他们坚信女人低下,女人就应该是谦卑顺从的。不管女人的工作价值是否与男人的相同,女人的劳动报酬始终比男人低是对女人及其劳动的进一步贬低。
通过对男女的智力和才能测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在某些方面男女之间确实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男孩子在数学上表现得更好,而女孩子则在诸如语言一类的科目上表现出更好的天赋。男孩子在那些能够培养其具有从事男性职业的学科上表现出更多的才能,但这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对女孩子的情况
1 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其科学贡献涉及天文和数学两大领域。莫比乌斯发展了射影几何学的代数方法。他在《重心计算》(1827年)一书中,创立了代数射影几何的基本概念——齐次坐标。在同一著作中他还揭示了对偶原理与配极之间的关系,并对交比概念给出了完善的处理。他较早对拓扑学作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恰当的提法。此外,莫比乌斯对球面三角等其他数学分支也有重要贡献。——译者注
2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他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译者注
3 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1880—1903),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自少年时代起,就在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显示出早熟的才能,其语言天赋尤其突出,16岁时曾打算发表一篇词源学论文,内容是研究荷马史诗中的希腊语形容词。1898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研习哲学,1902年以论文《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的第一部分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学位的同一天也正式皈依基督教。——译者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女人能力较差的说法是无中生有的。
每天女孩子都会听到女孩不如男孩能干,只能做一些琐碎的小事这样的话。慢慢地,她开始相信了女人天生能力差的说法,再加上童年时期就缺乏训练和准备,总有一天她会真正地相信自己的确无能。她开始变得灰心丧气。当得到“男性”的工作这样的机会时,她会以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待这个机会,这个观念就是:她一定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即使一开始她有兴趣,但很快她就会兴趣全无。就这样,她否认了之前所做的所有准备,并且已经完全放弃了。
至此,女人无能的说法也就完全正确了,无可争议。原因有两点:首先,人们往往仅根据事业的成功或仅以自己的片面之见为标准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在此偏见的影响下,我们几乎很难判断一个人的表现和能力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水平。其次,女人先天不如男人这个谬论常被人视为常识而忽略,女孩一出生,听到的就是对女人的贬低和偏见,这使她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摧毁了她的自信心和做有意义的事的希望。如果人们不断地强化这个偏见,她无数次看到女人在生活中的卑微角色,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她会出现丧失勇气、回避她的职责、不愿再去解决她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现象了,也正因如此,她最终真的会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无用的人!人们总是拆她的台,摧毁她的自尊心,破坏她的人际关系,使她对完成任何事情都感觉到绝望,使她失去生活的勇气。如果总是这样恶劣地对待一个人,而当最后她一事无成时,我们能说我们的行为是对的吗?我们应该勇于承认错误,承认自己给别人造成的痛苦。
在我们的社会中,女孩子很容易失去勇气和自信,不过实事上却有例外的情况,智力测验就曾发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对一大批年龄在14~18岁之间的女孩子进行测验后发现,她们的智力比其他所有人,甚至是同龄男孩都高。经过调查后我们知道,这些女孩子都来自于母亲负责或帮助养家糊口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生活中,对女人无能的偏见是很少的或是不存在。她们了解母亲是如何通过勤奋工作得到报偿的,这样的结果就使她们的发展较其他人要更自由、更独立,有关女人无能的说法及相关的其他负面因素完全没有在她们身上发挥作用。
作为批判这一偏见的有力依据,还有这样一些事情:在各行各业特别是文学、艺术、工艺和医学领域有数量较大的女人们成就卓越,她们的能力超群,能够与男人在同一行业里比肩。此外,还有许多男人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这样的证据有很多,并不用一一列举(当然只是表面证据),这些都能说明女人并不低能,反而是男人更低能一些。
对女人的偏见还会产生一个十分严酷的结果,那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各种观念进行不同的归类和划分,也就产生了“男性”代表着进取、有力、成功和能干,而“女性”则依仗着顺从、听话和依赖的这样一个不公正的评价。这在人类的思想中是非常根深蒂固的,范围是如此之广,以至于几乎将人类文明中一切值得被嘉奖、赞许的事都赋予了“男性”的色彩,而归属于“女性”的则是那些毫无价值或根本就是低贱的事。众所周知,说一个男人像女人是对他最大的侮辱,但如果说一个姑娘具有男子气概,却并不一定是侮辱。人们所说的话听起来似乎在暗示是女人造成了所有不好的事情。
通过更加深入认真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些看似证明了女人具有天生低能的性格特征的证据,最终都仅仅说明女人的心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我们相信,不能使每一个儿童都变得很有才能,但我们也相信,随时都能将一个正常的儿童变成无能的人,只是我们并不会这样做。不过有人却会这样做,而且做得很成功。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女孩相较于男孩更多地受到命运打击和摧残。尽管如此,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无能”的儿童突然间变得能力超群,让人们觉得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