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47709600000073

第73章 塔斯马尼亚虎

我们知道哺乳纲动物分为始兽、原兽、异兽和兽四个亚纲,前三个亚纲都是古老的原始哺乳动物,几乎都是化石了,仅有原兽亚纲单孔目中的鸭嘴兽和针鼹尚还在大洋洲存活。有袋类动物有比它们进化一些,是兽亚纲的,兽亚纲又分三个次亚纲:祖兽、后兽和真兽,有袋类是后兽次亚纲中的唯一动物,除了大洋洲以外,中、南美洲也存在有袋类。有袋类比起鸭嘴兽,其先进性表现在体内具有胎盘,它的幼兽先在母体中生长一段时间,初步成熟后才生下来,又被母兽放入育儿袋,在袋中吸吮乳汁长大,直到幼兽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这个育儿袋。

动物界里绝大部分动物,不管是处于何种进化阶段,其食性均分为两类:食植物型和食肉型,有袋类也不例外。袋鼠是吃植物的,而袋狼是吃肉的,它的肉食来源就是袋鼠。生活在大洋洲的袋狼是有袋类中最大的猛兽,它身长2.5米,肩隆处高约60厘米,身上具纵条纹,与老虎身上的条纹相似,故有人也称它为“袋虎”。过去它们曾大量生活在澳洲大陆上吃喝不愁,可是突然有一天变了,大陆上出现了一种狗(当地称其为迪恩古)与它抢夺地盘、竞争食物,甚至为了食物向袋狼发起攻击(攻击无反抗力的幼兽,而当幼兽藏进育儿袋后,母兽行动也不灵活了),由于这种狗身体进化得更先进,袋狼失败了,绝灭了,被迫退出了大洋洲大陆,好在其附近的岛屿上仍有它们的同伴,而狗也不游过海峡继续向它们进攻。

原本袋狼可在塔斯马尼亚岛一隅安居,但不幸却向它袭来:19世纪30年代,人类发现了大洋洲大陆,欧洲移民陆续登上了这块宝地,并且随着人数的增加,周围岛屿也住上了人。在塔斯马尼亚岛,移民们放牧羊群以后,便不能容忍塔斯马尼亚虎(袋狼)的存在了,它们放弃袋鼠和其他小动物不食,专门撕咬既无反抗力又逃跑不快的绵羊,牧民们便开始持续不断地猎杀这种猛兽。到了19世纪60~70年代,当地居民已开始担心这种有袋类动物的命运,然而当时目光短浅的当地政府还是决定奖励灭虎者,最后一笔奖金是1909年付出的。据官方资料统计,在该岛上共消灭了2268头袋狼。

1936年,澳大利亚国家动物园中最后一头袋狼死了,1938年,袋狼被列入被保护动物目录。从那时起人们又关心起了袋狼,为了捕捉或哪怕是看到一头活的袋狼,人们到塔斯马尼亚岛进行了多次考察,却一无所获。任何一种生物绝灭以后,自然界都不会再来出现,对袋狼只有希望那时的绝杀不彻底,有个别的漏网之狼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