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47709600000055

第55章 鸭嘴龙

鸭嘴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晚辈,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在爬行动物中属于双孔亚纲、初龙次亚纲鸟臀目、鸟脚亚目的动物,它的嘴既扁平又长,像鸭嘴一样,因此得名。从出土的化石知道,鸭嘴龙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它的后腿粗大且尾巴很长,共同构成三脚架的姿势支撑着全身的重量;而前肢短小高悬于上部,可协助嘴来摄食树上的枝叶;它的牙床上长着成百上千的牙齿,这些棱柱形的牙齿成层镶嵌排列,上层磨蚀完了,下层长上去补充,这种结构可以加快咀嚼速度并适应硬壳粗纤维的植物。鸭嘴龙分两种,头部有顶饰的棘鼻龙和无顶饰的平顶龙,前者以青岛龙为代表,后者以山东龙为代表。以前专家以为头上的顶饰是它高高在上的鼻孔,这种结构适应水中生活,它应该是会游泳的,趾间应该有蹼。但80年代在美国出土了一具鸭嘴龙的干尸,却表明趾间无蹼。不过从身上长有鳄鱼似的皮肤来推断,它也能适应水中生活,所以这是水陆两栖生活的:陆地靠前爪吃树叶,水中用平扁的嘴来铲食水草。

鸭嘴龙也是我国所发现的第一条恐龙,产于黑龙江省嘉荫县的龙骨山。这里由于受到黑龙江水的长期冲刷,使恐龙化石不断地暴露出来,散布在江边的泥滩上,当地渔民发现了这些大骨头化石。

从出土的恐龙化石来推断,白垩纪晚期的黑龙江流域并不像现在这样寒冷,而是气候温暖、四季如春、土地湿润、植被繁茂,相当于今天海南省的气候。到了中生代末,除了天灾外,欧亚板块不断向北飘移,气候开始变冷和干旱,许多植物、动物死亡,恐龙也随它们一起灭绝了,它们的尸体埋藏在浅湖沉积的泥沙中,天长日久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渐渐渗透进骨头中而形成化石。以后的地质运动又将这里抬升形成了今天的龙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