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47709600000054

第54章 禽龙

禽龙,在恐龙家族中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成员。专家对它的印象就如同少年同学们对霸王龙那样深刻。因为,在恐龙化石中,人们最早发现的恐龙便是禽龙。但是,发现禽龙的人并不是一位专业人员,而是一位英国普通的乡村医生,叫曼特尔,他的业余爱好是采集化石。1822年,曼特尔夫妇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牙齿和骨骼化石,他们把标本寄给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居维叶认为发现的牙齿是大型哺乳动物的,可能是绝灭了的犀牛一类;而骨骼可能是一种河马化石,因而断定化石生存的年代不会太古老。曼特尔对居维叶的鉴定有怀疑,又把标本邮给英国古生物学家巴克兰,巴克兰听说居维叶已看过了,又从经验主义出发,便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居维叶的鉴定。

但是曼特尔并没有相信居维叶所作的鉴定,在无法得到专家帮助的情况下,他决心自己动手研究。经过3年多的学习和实践,终于从大量可靠的资料中得出结论,认为这不是任何哺乳动物化石,而是一种年代久远、早已绝灭了的爬行动物,是过去从未发现过的,于是给它起名叫“禽龙”。后来,禽龙化石在英国、比利时等地大量发现,证实了曼特尔的正确鉴定。

由化石可以推知:禽龙身躯高大、体形笨重、尾部粗而巨大,体长一般在10米左右,体重十几吨重。它的前肢较短,但坚实有力,前肢有5个指头,末端无爪呈“人手状”。最特别的是,禽龙的大拇指变大而成为一副尖利的“钉子”般的装备,这是它们的自卫武器。可以想象,当它遇到想要吃它的霸王龙时,就用这种大而尖硬的“钉耙”去刺伤敌手,禽龙是形形色色鸟脚龙类中的一员,因为它们常用两脚行走,两腿直立的姿势和它们脚的三趾构造,与现代的鸟禽颇为相像,所以人们叫它“禽龙”。禽龙的后肢很长且粗壮有力,脚趾分节宽而浑厚。禽龙大部分时间靠后肢行走,但有时在茂密的丛林、湿热的沼泽或宁静的湖畔寻食、饮水、漫游时,也会用四足缓慢行走,但是遇见了霸王龙,还是要用两只后脚逃命的,因为这样速度更快,尽管如此,它还是在白垩纪的末期,就被霸王龙给绝灭了。

禽龙是由原始的鸟脚龙类进化来的,在体形上与弯龙极为相似,所以人们又称禽龙是“放大了的弯龙”。禽龙的头骨长而低平,鼻孔部位呈宽扁的喙状,并有一层角质覆盖,加上它们长在牙床上到一定时期自行替换的单排牙齿,就像一台食物磨碎机,把吃进口中的树叶、枝条磨碎咽下。鸟脚龙类的恐龙都是素食者,即吃植物的,禽龙生活的时代,气候炎热、森林繁茂;湖泊、沼泽星罗棋布,由此促进了它们向大型化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恐龙化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禽龙化石也有发现,但是有些曲折。1929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在陕西神木县首次发现了禽龙的脚印化石,它印在岩石上趾痕清晰,栩栩如生,是研究禽龙脚趾构造和形态的生动记录,是大自然为禽龙活动拍摄下来的特写镜头。当时专家们就预言:中国的地下埋有禽龙的化石。44年过去了,1973年终于在内蒙古乌蒙地区发现了白垩纪时期的禽龙化石,为专业工作者了解和研究禽龙的形态增添了新的资料。禽龙是最早发现的恐龙之一,禽龙的发现为探索爬行动物的进化揭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