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47709600000048

第48章 鸟类明珠——朱鹦

朱鹦又称朱鹭,红鹤。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鸟纲,鹳形目,鹦科。

朱鹦是世界公认的濒危鸟类。据文献记载,朱鹦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东部,苏联的南部,中国的东北、长江下游、秦岭、台湾岛及日本诸岛,都有过朱鹦的踪迹。自20世纪30年代起,人类大量地捕杀朱鹦,使之变为自己的美味佳肴;再加上栖息地的树木被人类滥加砍伐;还有一些动物如乌鸦、豹猫、青鼬、猛禽等经常捕食,使得朱鹦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明显缩小。到了50年代朱鹦基本绝迹了。到1982年8月为止,日本只剩下2只,我国的野生种仅有7只。这7只朱鹦的发现还有一段复杂经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在1978年秋季开始,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踏遍了万水千山,克服了重重困难,行程5万余公里,历经辽宁、安徽、江苏、浙江、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九省,终于在1981年5月23日和5月30日,在陕西省秦岭南坡洋县的金家河山谷,和距离金家河两公里的姚家沟一带的海拔1200~1400米的山林中发现了尚存的朱鹦营巢地。金家河有一对成鸟,4枚卵,但育雏没有成功,姚家沟的巢中发现3只幼鸟。这证明朱鹦在我国不但没有绝迹,而且还有繁衍后代的能力,拯救这种珍鸟免于绝种有了希望。

朱鹦自从被发现以后,世界各国的动物学家们把保存朱鹅的希望就寄托到中国身上。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在姚家沟建立了一个“秦岭一号朱鹦群体观察站”,在朱鹦栖息的青桐林畔搭了观察棚。他们24小时值班,日夜用望远镜及其他仪器观察记录朱鹦的全部生活情况,研究朱鹦的生活习性,为以后朱鹦数量的增加,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朱鹦的幼鸟羽毛颜色发灰色,随着幼鸟的长大,羽毛颜色逐渐变为白色。前面提到的《中国东部的鸟类》一书曾说,朱鹦有两种类型:白色型和灰色型的,这种说法不正确,所谓两类,实际上指的是它的成鸟和幼鸟。

朱鹦是一种美丽的中型鸟类,被称为东方鸟类的明珠。它体型较为肥硕。远远望去朱鹦的体羽为白色,走近观看全身雪白的体羽中的羽干、羽基、翅膀边缘的飞羽都略带淡淡的粉红色,初级飞羽为鲜艳的粉红色,闪烁着晚霞般的光辉。它的额顶和面颊都裸露无毛,且为朱红色。长长的喙略向下方弯曲,为黑色,喙尖为朱红色。后枕部有十几根冠羽,冠羽柳叶形长而下披,触及到后背部,别有一番俏丽的韵致。它的腿和脚都为橘红色,和它头部的朱红色遥相呼应。朱鹦的虹膜也呈淡红色。朱鹦的全身色彩基调为红色,有深有浅,恰似化妆师精心装扮的披着头纱的新娘,真是吉祥、喜庆之鸟。

朱鹦身长60~80厘米,体重1.5~2公斤,为中等体型的涉禽。

朱鹦栖息在沼泽、水田、河滩、溪流附近,多为群体活动。互相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夜晚在高高的大树上栖宿过夜。朱鹦休息的时候,常呈“金鸡独立”的姿势,并且转动它那长度适中的颈部把喙插入背部的羽毛中,像是盘头养神,又像在向人们展示它那美丽的冠羽。朱鹦只有在白天才共同外出觅食,它们主要到水田、河溪、沼泽地中以鱼、虾、泥鳅、青蛙以及软体动物为食。它尤其喜欢吃泥鳅。

在每年的早春二月,朱鹦成双成对飞回繁殖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占领地盘,然后选择高大的树木;或者是高大的白杨树,或是松树,或是栗树,或是高大的青冈树,在距离地面10~20米左右的粗树枝上,早出晚归,叼材建巢。在建巢的过程中,它们经常遭到邻居比如喜鹊等其他鸟类的捣乱。它们只好一边产卵,一边补建巢穴,一直到所有的卵都孵化成雏鸟为止。

朱鹦一般每窝产卵2~4枚,每年产一窝。卵呈青绿色或蓝灰色,上面带有褐色的斑点,卵似鸭蛋样大小,每个约重60~75克。雌雄鸟轮流共同孵卵,经过近一个月的孵化,小朱鹦一个个出世了。幼雏绒羽为淡灰色,腿呈橘红色。幼雏为晚成鸟,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由双亲进行育雏。人们观察到小朱鹦的亲鸟将稻田里的泥鳅、水中的小鱼、青蛙、甲壳类动物以及昆虫,吞进食道的夹袋里,制成半流食,再飞回巢边。喂食时,亲鸟把嘴张开,先让最先出壳的雏鸟把喙伸进夹袋里掏食,然后再给第二个出壳的雏鸟喂食,然后是第三只……雏鸟吃饱了,就会把头低下。亲鸟每次喂食都严格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如果一窝雏鸟数量较多,有4只左右,那么轮到最后一只雏鸟吃食的时候,亲鸟夹袋里的食物已经被前面的雏鸟吃光了。这样下来后面的雏鸟因为没有食物吃,身体会逐渐瘦弱下来,最后被弃之巢外。所以一般情况下,根据亲鸟的喂养能力,喂养2个雏鸟是理想的,喂养3只就吃力了。

在“秦岭一号朱鹦群体观察站”,1981年人们就发现一窝3只雏鸟中的“小三”因为吃不上食物,身体瘦弱,最后被弃之巢外。1985年一窝4只雏鸟中的“小四”也遭到遗弃。这种现象又一次证明了自然界中自然淘汰的残酷现实。

后来人们一旦发现了朱鹦有弱雏在挣扎,就立即从巢中取出,送往北京动物园,由人工精心饲养。遇到有弃之巢外的幼雏,也同样处理。现在北京动物园至少有5只以上的朱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送来落户的。

雏鸟由于进食半消化的食物,因此长得很快,大约1个月就能长大,可离巢觅食。1~2年性成熟,寿命20~30年。

朱鹦目前仅分布于我国陕西省的洋县,为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珍禽。在1983年在陕西省洋县建立了朱鹦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