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方中用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粳米、甘草和中养胃,使泻肺而不伤脾胃。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火旺者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胸闷气逆,加葶苈子、栝蒌利气降逆;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黏难咯加海浮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百合、麦冬、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方中重用北沙参、麦冬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药;玉竹助主药甘寒生津,养阴润燥以为辅,天花粉清肺润燥,养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冬桑叶轻清宣透,以散燥热;甘草泻火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配伍,共奏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乃甘寒之法。若久热久咳,是肺中燥热较甚,又当加地骨皮以泻肺清热。咳剧加川贝母、甜杏仁、百部润肺止咳;若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低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热;盗汗,加糯稻根须、浮小麦以敛汗;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清热凉血止血。
小儿咳嗽分型治疗四种方法
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治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方用鱼蛤石花汤:生石膏30g,鱼腥草1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橘红6g,木蝴蝶6g。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ml,分3~4次服,少加白糖为引。(适合于5岁用量)。
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苏橘甘草汤:苏叶10g,桔梗6g,麻黄3g,甘草6g,橘红6g。水煎,服法同前。
阴虚燥咳
症见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哑,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治以清肺养阴,化痰止咳。方用养肺止咳汤: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水煎,服法同前。
肺寒咳嗽
秋冬天气寒冷或骤受风寒引起咳嗽,日久不愈,日轻夜重,咳嗽痰鸣,咯痰白稀,便溏溺清,纳呆神疲,脉细缓,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治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方用冬花五炙饮:炙冬花10g,炙杏仁10g,炙枇杷叶15g,炙紫花6g,炙米壳6g。水煎,服法同前。
治疗咳嗽的简便疗法
简验方
(1)佛耳草15g,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各6g,水煎服,治慢性痰湿咳嗽,尤适于老年咳嗽。
(2)桑叶15g,枇杷叶18g,水煎服,治慢性咳嗽。
(3)松塔(松果)3个,豆腐两块,水煮沸,加冰糖适量,空腹喝汤吃豆腐。治急性气管炎咳嗽。
(4)阴阳莲30g,功劳叶、枇杷叶各15g,水煎服,一日一剂,30天为一疗程。功能止咳、祛痰。
穴位贴药法
(1)取穴:分2组。第一组取天突、定喘大椎、肺俞(双);第2组取人迎(双),中府(双)。两组穴位交替贴用,每次贴4块膏药,3天换1次,10天为1个疗程。
(2)药物:芫花、皂角、细辛、肉桂、麻黄、木鳖子各24g,甘遂、川乌、蓖麻子、白芥子各30g,鹅不食草15g。本品系由中医研究院与北京市卫生材料厂制成的橡皮膏。
如何预防与护理咳嗽
1.注意气候变化,重视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平时易于感冒者,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晚间足三里艾薰。
2.慢性久咳肺气虚弱者,可配合气功和呼吸操,增强抗病能力。
3.内伤咳嗽应注意饮食、情志方面的摄生,忌食生冷、肥甘、辛辣、过咸食物,戒烟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4.咳嗽病因复杂,有时不同的病,表现共同的证(如肺炎后期、肺结核、支气管肺癌均可表现肺阴虚证),所以必须辨证结合辨病治疗(加抗痨、抗癌等)方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从整体观念出发,有时因正气虚弱不能祛邪外达,咳虽轻微,但病情却十分危重,应予重视。
小儿按摩疗法治疗咳嗽
咳嗽是机体对侵入气道的病邪的保护性反应。古人以有声无痰称咳,有痰无声称嗽。临床上二者常并见,通称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常是诱发因素。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感冒,部分以咳为主的肺炎等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发热、鼻塞、胸闷气短、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神疲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俯卧,家长用小鱼际按揉患儿背部的肺俞穴5分钟。然后,向两侧分推肩胛骨100次。
(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点揉天突穴50次,揉膻中1分钟。
(3)按揉并弹拨患儿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外感风寒型: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咽痒,或头身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
常用手法如
①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合谷穴各10次。
③推太阳30次。
(2)外感风热型:咳嗽,痰黄咯吐不畅,咽干咽痛,甚则胸痛,或有发热汗出,舌苔薄黄,常用手法如
①清肺经、退六腑各300次。
②揉大椎30次。
③用拇指在肩井穴上作按揉法10次,一最后用双手拇指与食、中二指提拿肩井5次。
(3)痰湿咳嗽型:痰多而嗽,屡咳痰而不绝,痰白胸闷,恶心,纳呆,舌苔白腻。常用手法如
①补脾经300次,掐揉四横纹5次。
②运内八卦100次。
(4)火热咳嗽型:干咳连声,少痰,或痰稠夹杂血丝,胸胁胀痛,烦躁口苦,面红目赤,舌边红,苔薄黄少津。
常用手法如:
①按揉掌小横纹100次。
②揉内劳宫50次。
③推涌泉穴200次,揉肾俞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按揉膻中穴2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在其头前,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分开,自胸骨顺1~4肋间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操作3分钟。
(3)患儿俯卧,家长用拇指按揉肺俞、脾俞穴各2分钟,最后轻揉肩胛骨内侧结束治疗。
2.生活调理
(1)受凉感冒,常能加重病情,故要注意保暖,预防风寒侵袭。
(2)冬春季节病儿少去公共场所,预防传染病。
(3)合理喂养,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怎样用火罐疗法治疗咳嗽
火罐疗法又称拔罐疗法,具有通其经脉,营其逆顺,调其气血,祛病健身的作用。火罐疗法是通过罐体边缘及负压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以达脉道通,虚实调,气血行,阴阳平的目的。适用于年龄较大儿童。
(1)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膏肓、曲垣。
操作法: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取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或投火法等,将火罐吸拔在所取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3~4天治疗1次(根据皮肤反应而定),5次为1疗程。
主治:各种咳嗽。
(2)取穴:背部自第1~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
操作法:患者取俯卧位,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在两侧各吸拔5~6只,至皮肤瘀血为度。隔2~3日拔罐1次。
主治: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
(3)取穴:①穴位:大椎、身柱、大杼、风门、肺俞、膈俞、膏肓、曲池、尺泽、合谷、天突;②部位:颈部、脊柱两侧、肩胛上区。
操作法:取口径为4~6cm的玻璃火罐或陶瓷罐、竹罐,用95%酒精棉球撕松散贴在罐底,点燃棉球后待罐中空气燃烧将尽,立即将罐扣在选用的治疗部位上,使其与皮肤牢固吸住,一般留罐10~15分钟。
主治:各种慢性气管炎。
注意:①不可将罐口烧烤过热;②点燃粘在罐底的酒精棉花时,一定注意避免脱落,引起烫伤。
怎样用推拿方法治疗咳嗽
常用穴位及手法
清补肺3分钟,平肝2分钟,揉一窝风2分钟,分阴阳1分钟,分推膻中2分钟,揉天突1分钟,逆运八卦2分钟。
随证配穴
①风寒型咳嗽:配推上三关穴2分钟,顺揉外劳宫2分钟,顺揉膊阳池2分钟。痰多加揉小横纹1分钟,痰少推四横纹2分钟,头痛揉印堂1分钟,揉太阳穴1分钟。
②风热型咳嗽:配清肺3分钟,清大肠2分钟,清天河水2分钟,揉小横纹2分钟,揉风池2分钟,推大椎2分钟,擦背1分钟,掐合谷1分钟。头痛重的推拿列缺1分钟,揉膊阳池2分钟或用头痛推拿法;头痛如伴有痰多而喉鸣和大便不调的加清补脾,揉足三里1分钟。
③痰热咳嗽:配推六腑3分钟,揉小横纹2分钟,清补脾2分钟,清天河水2分钟,清小肠1分钟。
④痰湿咳嗽:配顺运八卦3分钟,补脾3分钟,合阴阳1分钟,清胃1分钟,揉小横纹1分钟,清小肠2分钟。
⑤气虚咳嗽:配补脾2分钟,补肺2分钟,揉二马2分钟,推上三关2分钟,顺运八卦2分钟,合阴阳1分钟。
治疗肺痈咳嗽有哪些治法
肺痈的治疗,除按照初期、成脓期、溃脓期采用相应措施外,若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变症,则应该用变治法。肺痈的治法有以下6种。
(1)泻肺法:肺痈表邪已解,出现咳逆上气,喘鸣,不能平卧,胸满痛,脉滑证实者,可用葶苈、大枣一类药,以排除肺内壅滞痰涎。可应用中药方清燥泻肺汤。
(2)除顽痰法:肺痈已成,咳逆吐浊,胶痰稠黏不容易咯出,但坐不得眠者,可用皂荚、菖蒲、胆星等药以除其顽痰。如礞石滚痰汤。
(3)泻肺通肠法: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不但肺热可下移大肠,而大肠之热亦可上移于肺。故往往肺愈热,肠愈燥,痰愈黏、臭,此时用泻肺通肠法,使大便通利,肺热可以下降,脓痰渐渐减少,病势易于好转。如济川煎。
(4)清肺补养法:服药致脓腥臭痰已除,血少痰少,而咳嗽未已,应投清肺补养之药,如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沙参、天冬、生薏米、冬瓜子。水煎服。如清燥救肺方。
(5)清营开窍法:本病严重时,热陷心营,症见持续高热,咳嗽胸痛,咯血痰或脓臭痰,干呕,口燥不欲饮水,喉中痰声,心烦易怒,神志模糊不清或时时谵语,手足抽搐,面潮红,舌苔干黑芒刺,脉沉弦数。可用犀角粉、丹皮、赤芍、生地,以清营降火,化痰开窍,如喉中有痰声,加牛黄清心丸2粒,分2次服以清热化痰。
(6)固脱救逆法:正虚阳脱,症见呼吸短促,喉中痰鸣,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指甲青紫,神识昏迷,四肢厥逆冷汗出,舌边青紫、瘀斑,脉沉细弱。此时急当益气固脱,回阳救逆,药用:人参、五味子、麦冬、干姜、炙甘草、附子、煅龙骨、煅牡蛎等。
肺痈咳嗽怎样辨证施护
(1)肺痈成脓期、溃脓期应卧床休息,床铺要整洁、平坦、舒适,使病员安心休养;当肺痈恢复期,热退身凉,痰量减少时,可适当让病人下床活动。
(2)病室要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病员的痰液有恶臭,呼吸时亦有恶臭味,常使室内空气污浊,影响其他病儿休息。应安置在单间病室为好,室内可用中药消毒,既可消毒空气,又有淡雅的香味,可减少空气中的臭味。
(3)肺痈是由于热毒炽盛,肺为娇脏,极易伤阴,所以,肺痈病员的饮食以滋润为原则,不宜荤腻。滋润的饮食主要用绿豆汤、荞麦粥等,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设法调节口味,鼓励病儿多进饮食,增加正气。
(4)重症患儿,每2小时翻身拘背1次,预防褥疮。还可按摩肺俞,退六腑,以清热泄火通便,引热下行,给邪出路。证见通畅大便。
(5)重视口腔护理,晨起、睡前应刷牙,饭前、饭后用20%一枝黄花水漱口,清洁口腔可以避免口内细菌下行,引起继发感染,并能除去口臭,增进食欲。
(6)痰多不易咯出、喉中有痰声者,用鲜竹沥或祛痰灵口服,1次5~10ml,1日3次。必要时用吸痰器吸除。
咳嗽病人激素应用利与弊
激素、抗生素、手术为西医治病的三大法宝,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确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激素药常见的有地塞米松、强地松等。临床用于退烧、消炎、止痛、平喘、抗过敏等。疗效显著,长期应用易产生依赖性,即激素综合症(水牛背,满月脸)。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害处多多。应用激素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应尽量不用或少用;②如必须应用,可短期使用;③一旦使用不可突然停药,应该逐渐减量至停药。④能外用或吸入解决问题就尽量不要口服,(面部不能用)。⑤长期应用离不开者,能口服尽量不注射。早晨用药副作用少,符合人体内分泌激素的规律。⑥糖尿病、高血压病、溃疡病、精神病、结核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