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父母的7堂课
47666100000024

第24章 好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4)

有一段时间,某地的慈善机构开展募捐活动,但很少有人响应。后来,当地一位心理学家得知此事后,建议慈善机构在募捐时附加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结果竟募捐到了比平时多一倍的钱物。

在美国,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慈善教育,比如学校教学生把自己的一些闲置的小物品卖了捐给慈善组织,因为他们是帮助穷人的。美国大学录取新生时,有一条重要的评估标准便是:“是否参加过义工和志愿服务”。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总统卡特的老母亲在年满70后,仍然要求加入赴海外提供慈善服务的“和平队”。回国时,家庭全体成员都手持小彩旗到机场欢迎。这些慈善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深厚的慈善文化,也从每个美国人的青少年时代开始就被灌输到信念中。也正因为此,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慈善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美国,仅非营利性的慈善组织的数量就超过了140万。这些大大小小的慈善机构,或以宗教团体的名义,或以基金会、募款组织的形式,几乎遍布于美国的各个社区。曾经有人这样戏言:“小气的美国人可能连好朋友结婚都只送50美元的礼物,一年的慈善捐款却可能达到500美元。”这一句话也折射出了慈善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像储蓄一样,慈善捐助也是孩子们需要养成的一个重要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当然,父母没有必要为孩子强行设定一个慈善捐助数额,这无助于培养孩子内心的捐助愿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捐赠的价值并不在乎你给多少,每次捐一点就好,但如果长期坚持,你的贡献也无疑将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不同能力来实施这种行为,所以不在乎多少,而在乎你是否参与,是否尽心地向社会贡献自己的爱。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花些时间,为当地的救济所、孤儿院或疗养院做义工,教育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一旦孩子拥有一颗慈善的心,他也必然能在长大后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点石成金: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同情心

⑴对其他孩子不愉快的情绪或处境表示关心。看到小伙伴摔倒、生病或哭泣时,应主动去安慰、询问并想办法帮助他们。

⑵和比自己年幼的孩子一起玩时,应懂得关心照顾、谦让,而不要仗着自己大,与其他孩子一起争抢玩具,占便宜。

⑶看到生理有缺陷的人,要表现出怜悯和同情,而不要讥笑讽刺。

⑷对待小动物要有怜爱之心,以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来照顾小动物。不要以捉弄、虐待小动物为乐趣。

⑸及时察觉到别人的难处,并且主动提供帮助。

⑹对那些有缺点或能力差的小朋友,应善意地提醒和帮助,让他们避免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要在旁边看别人的笑话,更不要嘲笑和讽刺他们。

47. 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人们挣扎于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学校里待了很多年,却对金钱一无所知。结果便是他们学会了怎样为金钱工作,而不是让金钱为他们工作。

——[美国]罗伯特·清崎

犹太人有句谚语:“财富可能归零,智慧却长伴左右”。留给子女的财富再多,如果没有培养子女的财商,财富最终会被挥霍一空。

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是认识金钱、运用金钱、让金钱为己服务的智慧。很多人都误认为,赚越多的钱,财商越高,其实并非如此。财商的高低是测算一个人如何运用自己的金钱和财富为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指标,并非仅仅指赚钱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如果随着年龄增大,你越擅长运用手中的金钱获得更多的自由、幸福、健康和人生选择,就意味着你的财商在不断增加;反之,虽然你很有钱,但整天生活在对更多金钱的贪婪欲望上,或为如何保住现有的财富而焦虑不安,那就说明你的财商不足。

与智商、情商并列,财商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有记者问世界巨富沃伦·巴菲特:“你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的?”

巴菲特是这样回答的:“我怎样走到这一步说起来也很简单。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智商,我相信你们听到这一点一定很高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慧和才能看作是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那么,为什么一些聪明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却不能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结果呢?这涉及习惯、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因素,涉及行为是否合乎理性,是不是自己在妨碍自己。就如我说过的,这里每一个人都完全有能力做我所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做比我多得多的事情。”

对一个人的成功而言,情商和智商的作用甚至要远远高于智商。事实也确是如此。那些智商高得惊人的奇才们很少有成功者,而那些测起来智商平平的族群中,却人才辈出,成功者涌流不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而言,智商、情商和财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人才能真正拥有财富。

要成为一个高财商的人,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财富。可能有人马上会想到黄金和人民币,当然我们不否认这都是财富的体现,但是财商的精神要旨在于如何成为金钱的主人,如何去留住这些金钱,如何去管理这些金钱,如何去利用钱生钱的方法让财富不断增值。并且,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不仅仅拥有金钱上的财富,还应拥有时间上、精神上的财富,在财务安全和自由中享受人生的幸福,这才是财商的真谛。

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财商呢?

一般来说,人的智商高低由人类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所决定,很难改变。而财商与智商的不同之处在于,财商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和锻炼得到很大的提高,具备高财商的人必须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财务知识、投资知识、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知识。

要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就是去学习。父母要鼓励孩子平时多浏览这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对电视、报纸、网站的经济信息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有参加理财类培训或研讨的机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让孩子听听专家或实践者的经验或教训,对于提高孩子的财商会大有裨益。

其次,实践出真知。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以外,父母还要让孩子从小接触钱、了解钱,并且教育孩子该如何合理使用钱、管理钱,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耻于谈钱,古代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教孩子有关金钱的知识,很多中国父母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有些父母虽然也懂得培养孩子财商的重要性,在银行为孩子建立了独立的户头,但仍然不放心,由父母直接管理孩子的户头,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对存钱取钱、银行利息计算等仍然没有任何认识。

其实,财富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在和孩子交流财富问题的时候,也大可不必讳莫如深,关键是正确引导,培养良好的理财观念。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提高财商,不仅仅是了解钱的知识,而是要学会理财,学会怎样储蓄、投资和怎样买便宜东西。这样,孩子在长大进入社会后,才有能力打理好个人和家庭财务,避免了债务等经济上的麻烦。让年幼的孩子养成存钱的习惯,会使他们珍视自己的劳动所得;让年长一些的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则可以使他们学会该如何节俭。

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孩子的财商教育。美国人会对学龄前孩子进行切合实际的金钱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独立意识、经济意识以及经济事务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这有利于培养未来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例如,小沃森是IBM前董事长沃森的儿子,从上初中起就被父亲要求做每周的零花钱支出计划和每月的收支目标。由于父亲的培养,小沃森从小就树立了商业意识,最后终于也成为了IBM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可以说是良好的财商造就了他辉煌灿烂的一生。

好父母要让孩子从进入幼儿园起,就接受有关钱的概念。让孩子知道钱是什么,明白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到孩子11岁时,父母就应该让孩子基本上完成了经济上的“需求与供给”课程。这样,当孩子进入中学时代以后,他就能对各种财务运用有深入的了解并有一些社会实践。孩子越早学会理财,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

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规划和安排,并且通过表扬和鼓励,提高孩子参与理财实践的积极性。这样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的反复过程中,财商在不断得以提高。对于孩子在理财过程中的一些失误,父母要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抛弃那些错误理财观念,树立正确的理财思想,最终才能真正成为理财高手。

父母要让财商教育融入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即使你是一个不善于理财的人,也应责无旁贷地接受这份任务。财富是每个人都可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一门学问,父母要学习,孩子也要学习。

在培养孩子财商的过程中,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财商并不仅仅等于提高赚钱能力。要知道父母培养孩子的财商,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充实,但是钱赚多少与是否幸福是两回事。因此,我们不仅要教孩子学会赚钱,更要学会如何理财,培养良好的财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真正享受快乐的人生。

点石成金: 教孩子学会理财的三个原则

⑴让孩子真正拥有钱。

孩子存下零用钱以后,或是接到长辈送的红包时,一些父母习惯用各种理由全数收回去,这往往会让孩子认为存钱会被“没收”,因此养成一拿到钱就赶快花掉的坏习惯。父母要教孩子理财,就要让孩子真正拥有钱,让他决定如何花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像大人一样从小学会理财。

⑵让孩子花自己的钱。

孩子开始有零用钱之后,就要让他学习如何花钱,这样才会懂得珍惜金钱。和孩子协商,学费、教材费用或全家一起的花费,由父母出钱,但孩子想去参加朋友聚会、想买的玩具、想和小伙伴外出郊游等,则要孩子自己付钱。

⑶只提建议,支配权给孩子。

让孩子拥有存款,就要给他们完全支配权,当孩子要买什么,即使父母认为不必要,也应该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可以给出意见,但并不阻止。要知道,孩子在将来总归是要自己决定如何支配金钱,现在做错决定能收获一个教训,总比长大后做错决定要好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