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父母的7堂课
47666100000019

第19章 好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3)

⑵在孩子面前树立一定的权威。

做父母必须记住,家长对孩子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你不仅仅是他的同伴。要让孩子知道,很多时候,他必须选择服从,吵闹不会得到成功。合理的限制不会压制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求孩子用尊重的语气讲话,许多孩子在冒犯了家长以后会感到内疚,如果你对孩子的粗鲁语言不做出反应,过了一阵子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不再在乎他的语言是否会伤害你。如果孩子在家里无法无天,他就很难适应外面的世界。

⑶教孩子尊重别人的人格。

要让孩子懂得,别人热情同你打招呼,不能爱答不理;别人想跟你来往交朋友,不能高傲冷淡,不答应时要学会婉言谢绝;自己情绪不佳时,不要随便拿他人出气;开玩笑不说过头的话,不刺激人,不侮辱人,不随便给别人起外号;不能以自己所长,讥笑别人之短;不能刺伤别人的自尊心,不能无根据地猜疑人;彼此有争论的时候,不专揭对方的短处;不可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

⑷教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

要教会孩子,上课、集会不迟到,不在下面交头接耳、读书翻报或瞌睡养神;对老师批改的作业和试卷要认真思考,负责地改正其中的错处;看演出或比赛时不随便走动,不高声谈笑,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提前退场;对售货员、售票员、服务员等说话和气,以平等的态度待人;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别人为你服务,应热情地表示感谢。

父母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从而赢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以后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奠定基础。

点石成金: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⑴对孩子的看法和观点没有足够的重视,不愿意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述说,漠视孩子的需要,忘记履行自己许下的诺言。

⑵回答孩子提问时显得不耐烦,冷落孩子。

⑶自己心里有气,拿孩子来撒气,对孩子大声嚷嚷,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⑷妨碍孩子们的交谈,为赶时间而不耐烦地打断孩子们正在进行的谈话或游戏。

⑸和孩子在一起玩时没有投入感情,举止显得不耐烦,甚至挖苦嘲笑孩子。

⑹动辄对孩子采取体罚方式,而并未使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实质。

⑺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当孩子的需要与自己的期望产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对待。

⑻骂孩子是笨蛋;老是看到孩子的缺点;阻止孩子做他们真心喜欢做的事情。

⑼与孩子交谈时总用儿语;代替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种种问题。

37. 从小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

如果说身体要注意卫生,那么头脑和性格也是要注意卫生的。

——[俄国]皮萨列夫

个人卫生习惯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十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管孩子的相貌如何,如果自己的孩子干净整洁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就会感到很骄傲;但如果孩子脏兮兮的,身上还散发着异味,父母肯定会感到特别没面子。

其实,面子问题还是小事,孩子的健康问题才是大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不讲究个人卫生的孩子更容易得病,如经常肚子痛、长蛀牙、容易感冒等。因此,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公民。

⑴父母要作好讲卫生的表率。

如果孩子周围的成人不讲卫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那么要纠正孩子的不卫生习惯就非常困难了。李刚的父母是外地来京人员,每天天不亮就要到市场卖菜,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也没时间顾及儿子的形象。在父母的影响下,李刚也养成了不爱干净的习惯,整天穿得邋里邋遢,浑身散发着汗臭味。在学校,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玩。老师还专门为这件事到李刚家里进行过家访。

后来妈妈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并要求儿子也要开始讲究卫生。在妈妈的影响下,李刚渐渐地也变成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孩。

如果想要让孩子养成讲卫生习惯,父母就要做好表率。父母应向孩子示范如何保持干净整洁的仪容;梳洗打扮时允许孩子在一旁观看,学习如何保持容貌的整洁。

⑵培养孩子讲卫生的意识。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一定要耐心、细致、坚持不懈,从日常生中的小事做起。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给以鼓励、表扬、强化,对不良的卫生习惯要防微杜渐,并及时纠正,逐步让讲卫生的意识和行为,融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成为孩子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周海良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在放学回家时,经常在路边的小吃店买零食。由于那些零食不符合卫生标准,周海良经常肚子疼,非常痛苦,还影响了学习,各科成绩不断下降。这引起了妈妈的注意。

有一次,妈妈看到周海良正在路边小摊上买零食吃,吃完后把包装袋随手一扔。可妈妈并没有打他,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病了,还吃这种东西。吃了东西还乱扔垃圾。你这样做,不但会加重你的病情,还污染了环境卫生,这多不应该呀。”

妈妈这番话,深深地印在周海良的脑海里。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走进了一个没污染的世界,在那绿油油的草坪上玩耍,感到非常舒服。醒来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孩子。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讲卫生的意识,要让孩子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不吃不净的食物,地下捡起的东西绝对不能随便放到嘴里,生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

要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也要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教育孩子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随地大小便等。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园、电影院、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都要做到不乱涂墙壁,不踩桌椅,爱护公私财物。

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父母不要凡事包办,例如,当孩子把地面弄脏,或者随便扔下东西的时候,父母不要帮他们清理,而是告诉孩子如何收拾干净,帮助孩子建立和养成收拾垃圾、随时清洁的意识和习惯。

⑶从小教会孩子如何讲卫生。

要让孩子学会勤洗手、勤洗脸,勤理发、勤洗头、勤洗脚、勤洗澡、勤剪指甲,这不但能洁净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一般来说,幼儿时期是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父母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好从孩子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孩子满1岁以后,好奇心增强了,对什么东西都能产生浓厚的爱好。在外面玩的时候,他会玩地上的石头,挖泥土,拔泥里的草,甚至还会乱捡垃圾,弄得小手脏兮兮的。据调查,一只没洗干净的手上有四万到四十万个细菌,重一克的指甲垢里藏着多达三十八亿的细菌和虫卵。如果用脏手揉眼睛或直接拿东西吃,都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从外面玩后回到家,饭前、便后,不管小手有没有弄脏,都要先洗手,因为很多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在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边搓揉边数数,等数到30了,再用水冲洗,确保小手洗干净。

保护好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家长要树立好的榜样,带领孩子刷牙洗脸。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时间最好不短于3分钟,里里外外都要刷到。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孩子比较喜欢乱抓东西,一旦指甲长了,轻易在里面留下污垢。而且,孩子有时会用指甲抓脸,轻易把自己抓伤,可能会因为指甲里有脏东西而引发细菌感染,导致伤口发炎。因此,父母要经常性地给孩子剪手指甲、脚趾甲。等孩子大点了,可以让他使用指甲钳,自己学着剪。

要根据天气情况,养成定期洗澡、洗头的习惯,勤换内衣内裤。即使那天没洗澡,也要养成睡前洗脚、洗屁股的习惯。孩子4岁以后,可以在洗澡时候给他一块小毛巾,让他学着自己洗澡。

经常携带并会正确使用手帕。用手帕擤鼻涕时要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地擤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不能同时按两个鼻孔,以免引起中耳疾病或上颌窦炎。手帕要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不要挖耳朵,不要将异物塞入耳内,洗脸洗澡时注意不要让水流进耳内,这样会损伤鼓膜,引起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孩子3岁后,父母就应该开始教孩子学习上厕所,并且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养成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保持仪容整洁,提醒孩子经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净整齐,检查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带是否系好了,女孩子则要注意自己的头发梳得是否整齐,学习梳短发。

点石成金: 培养孩子讲卫生习惯的几个细节

⑴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⑵不要忘记给孩子随身携带手帕,并要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⑶教育孩子不要面向他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口鼻。

⑷教育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⑸教育孩子不乱丢垃圾纸屑、果壳、瓜皮等。

⑹教育孩子不乱涂乱画。

⑺教育孩子勤理发、勤洗头、勤洗澡、勤洗脚、剪指甲。

⑻教育孩子不抠鼻孔,不将异物塞入耳内。

⑼保持仪表整洁。要经常注意自己的衣服干净与否,女孩子还要注意自己的头发整齐与否。

38. 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英国]达尔文

高尔基曾说过:“我身上所有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能让孩子有更广泛创造及思考的空间。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因为这种好习惯在孩子的人生中养成得越早越好。

⑴父母自己应养成读书的习惯。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虽不中听,却是很有道理的。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父母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喜欢模仿,如果父母爱读书,孩子在还没识字时,也会像父母一样找出一本书来,上下颠倒地翻着看,看上好久。

如果父母不爱读书,即使每天拿着鞭子逼着孩子去读书也往往收效不大。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快去写作业!”而自己却在那里打麻将,或者在看电视,那么孩子即使在读书学习,也会心不在焉的。

孩子还小,根本就不会懂读书有什么用,“父母不读书不是一样活得很好吗?小孩要读什么书?”这正是孩子心中的小算盘。父母自己拿起书来,远比苦口婆心,费尽心机要孩子读书效果好得多。

⑵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阅读兴趣,而并非仅仅依靠意志力。如果去调查那些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如那些大学的教授、优秀的博士,没有人是单单靠意志力来学习的,而是因为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才会没日没夜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