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父母的7堂课
47666100000020

第20章 好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4)

众所周知,以色列人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他们认为,阅读对人类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据了解,在以色列平均每个人每年要买10到15本新书,并且他们的阅读量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有的以色列人刚开始教小孩子读书时,会在旁边放一罐蜂蜜,小孩子读一句书,就让他尝一口蜜,这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读书就是一件和吃蜂蜜一样甜美和快乐的事。

故事中断法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好方法之一。你可以为孩子读一些故事,读到最吸引人的地方,有意把故事中断,孩子一定会让你接着读下去。这时你可以告诉他,故事确实很有趣,但你很忙,不能为他读书了,让他自己读下去。

⑶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很重要。一般来说,孩子读书的兴趣方向与成人不同,他们对情节丰富比较容易产生热情,对包含有同情心的书比较感兴趣,比如童话故事、动植物故事、民间故事。父母可以多为他们选择这些书。

对两三岁的小孩,最好是提供写实的描绘事物的图画册。例如:孩子熟知的玩具、动植物、文化工具等,要选择那些画面构图简单、一页一幅的画册。而五六岁的孩子,则喜欢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画册,对民间传说和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感兴趣。家长给孩子购买图书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过难或过易的书籍都是不可取的。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你可以腾出时间来带孩子逛逛书店,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喜爱的书,这些书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他一定会更有兴趣。

一次给孩子的书不宜过多。如果家长一次给孩子的书过多,孩子只能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无法养成认真阅读和从书中学习各种知识的好习惯。小孩与大人不同,即使他每天看同一本画册也不会感到腻烦。孩子每一次都会以新鲜的感觉阅读同一本画册,从中学到各种各样知识。

⑷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

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这很重要。如果家里总是吵吵闹闹,不得安宁,就无法使孩子安下心来读书。家长看电视应该自律,定好时间,不可以从早到晚看个不停,最好能够是抽一些时间出来陪孩子一起读书,以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

如果你家房子宽敞,不妨给孩子设置一个读书室,让孩子用自己的书来布置它;如果你家房子紧张,你可以单独为他设置一个图书箱。这些书是他自己的,他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哪本就看哪本。他也会很爱惜自己的书,有时也许会情不自禁地把玩很久。如果你在孩子生日或什么节日送书给孩子作礼物,或者把书作为对孩子的奖赏,他会很喜欢,他会渴望拥有更多的图书。

点石成金: 如何为孩子播下一颗爱看书的种子

⑴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

⑵善用睡前讲故事的机会,大声读书给孩子听。

⑶把读书列入家庭的学习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⑷带孩子上书店或逛书屋,让他有机会自己接触到书,自己选书。如果要送孩子礼物,不妨考虑送图书。

⑸提供给孩子适宜的读物,如3岁以内的幼儿读的书,要字大、图大,字配图,文字浅显,一页一图等。

⑹安排舒适自在的阅读环境,同时把书本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鼓励孩子反复阅读。同样一本书,每次阅读,都会获得不同的知识,得到更深的体会。

⑺让孩子有机会活用书本上的知识,让孩子发表意见,让孩子发觉读书的好处,使他深刻体会到读好书就会受益无穷。

⑻在孩子的房间布置一个书柜,经常摆上他喜欢看的书,让孩子和书生活在一起。

⑼孩子入学后,书愈读愈广,此时不妨利用住家附近的图书馆,为孩子办一张借书卡,让孩子学会如何运用图书馆的藏书。

39. 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

——刘邦[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例如,你在上学,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娱乐,共同完成学业;你参加工作,就要和同事一起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你参军入伍,就要和战友一起训练,一起生活,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总之,不论你身在何处,不论你正在做什么,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那么,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事情,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精神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甚至可以这样说,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我们很多人在音乐厅欣赏过交响乐团的演奏,之所以能有那样完美和谐的音乐,靠的就是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有一位国外的教育专家邀请七名中国的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专家先拿出一个小口瓶,在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然后,教育家向学生解释说:“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则代表屋里的人。如果房子突然起火,就只有那些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

接下来,专家请这七名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

实验即将开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声响后,七个孩子按顺序,一个接一个的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一共只花了3秒钟!

原来,这七个孩子事先商量好了按先后顺序,依次把彩球拉出来。在场的人都为孩子们的合作精神鼓起掌来。这位专家也连声称赞:“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显然,如果孩子们没有合作精神,很多能会出现几个彩球同时卡在瓶口的情形,结果只能是一个人也逃不出来。由此可见合作的力量有多大!

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一个不能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人,是很难取得大的成功的。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里倍受宠爱,成了家里的中心,众多长辈围着孩子转,养成了孩子冷漠、孤独的性格,不愿意过集体生活,也不懂得要关心别人,更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由于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和同龄人朝夕相处的机会,自然也缺乏和同龄人相处、合作的经验。可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和别人相处,不会合作,很难立足于社会。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习惯呢?

⑴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去尝试一些凭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让孩子体验到孤军奋战的挫折感,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让孩子明白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给孩子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小实验。她让孩子伸出自己的手,分别谈一下每根手指头的优势和长处。孩子说:“大拇指可以用来表扬他人,食指可以用来指东西,小指可以用来勾东西,中指可以……”

这时,妈妈笑眯眯地拿出一只玻璃杯,只见玻璃杯里面有几个玻璃珠。妈妈对孩子说:“现在,请你把玻璃球从杯里取出来。你认为哪根手指最有本事,就用这根手指把玻璃球从杯子里取出来吧。记住,只能用一根手指噢。”

孩子的热情被妈妈调动起来了,开始试着用一根手指把球拿出来,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玻璃珠就是取不出来。孩子越来越着急。

这时,妈妈对孩子说:“现在,你可以用两根手指合作,一起来取玻璃球。”这次,孩子轻而易举地把球从杯子里取出来了。小实验做完了,妈妈对孩子说:“一个人的才能无论有多大,总会有一些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人与人的合作是多么重要。”

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也玩一些类似的游戏,帮助孩子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总之,父母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当中的一切机会教育孩子。

⑵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合作竞赛,让孩子们尽力通过合作去完成任务。如果孩子们一时没有完成任务,父母也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明白,成功的合作不一定要达到现实的目标,虽然有些合作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者都尽了自己的努力,同时每个参与者都感到非常愉悦,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合作。

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孩子可以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那些以我为中心的孩子,刚开始参加集体活动时,与同龄人很难和睦相处,在碰了几次钉子以后,往往便会意识到在集体活动中一定要想到他人,也学会该如何与他人合作。孩子通过与他人成功的合作,可以在内心产生良好的体验,并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进而激发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⑶在游戏中学会合作。

日本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日本的体育教育中,多是集体项目,较少有个人项目,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集体性的游戏来激发孩子们合作的精神。

其中有一个叫“人工桥”的游戏是这样的:所有孩子都拉着手,弓着腰,形成一个人工桥,其他的孩子就在这个“人工桥”上踏过去。

这个游戏的场面非常感人,做桥的孩子们都弓着腰,让自己小组的选手一个接一个地往上跑,跑过后的孩子则在队伍前面弓下背,再来充当人工桥。这个游戏需要较强的合作精神,每一个做人工桥的孩子都必须牢牢站稳,才能让其他孩子更快地从自己的背上跑过去。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人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家庭中从小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将渗透到他的性格中去,并且在长大后带入社会。如果孩子能从小懂得合作精神,在长大后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长大后的生活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而无所适从。

点石成金: 父母如何同孩子的老师交朋友

⑴主动。父母要安排好时间主动地去和老师交流,这可以让老师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心。

⑵理解。老师负责的不只是一个孩子,因此父母要对老师的一些做法给予理解。

⑶尊重。和老师交流时,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语气,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

⑷坦诚。某些重大的家庭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平时表现。在与老师交流时,父母应坦诚相待,主动和老师谈一些这些家庭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孩子出现某些异常行为时,获得老师的理解,也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⑸信任。父母要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体谅老师的辛苦。如果父母对老师缺乏足够的信任,必将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即瞧不起老师。瞧不起老师的学生很难学好老师教的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