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复兴激发梦想
47630500000039

第39章 乒乓皇后

邓亚萍曾经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怀抱为国争气的梦想,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地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邓亚萍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两届获4次奥运会冠军,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手,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2001年,邓亚萍成为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10年9月,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在邓亚萍的家中摆放着一个奖杯,这个奖杯是1991年中国体育记者协会、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颁给邓亚萍的父母——邓大松、蔡荷珍夫妇的,上面刻有这样的文字:奖给全国体育明星优秀家长。这个奖杯的分量在邓亚萍眼中丝毫不亚于她为国家所争得的荣誉。谈到乒乓球赛场上的峥嵘岁月,邓亚萍首先要感谢的是她的第一位教练、也是自己的父亲——邓大松。

邓亚萍记忆中的父亲是个性格虽然内向、不爱说话,但是意志特别顽强、特别有韧劲儿的人。正是这样一个父亲,将自己的性格烙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成就了今天卓尔不群的邓亚萍。

上世纪60年代,同样是乒乓球运动员的邓大松曾获得过中南五省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单打冠军。虽然个头矮小,但性格倔强的邓大松日夜梦想着能当世界冠军。然而他最终与梦想擦肩而过。虽然遗憾,但看到小亚萍从小就对乒乓球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邓大松重新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路——把女儿培养成才。

邓亚萍出生在1973年,那时中国乒乓球队已重返世界舞台,世界冠军更受到国人的尊重,受到时代的鼓舞,邓大松决心让女儿继承父业。

为了让女儿早日受到乒乓球的熏陶,当小亚萍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邓大松就用小车把她推到乒乓球台边,让她聆听球拍击打乒乓球和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响。小亚萍学会走路后,邓大松在女儿眼前悬挂一个乒乓球,让她用小手拍球。等到小亚萍的手可以握住球拍了,邓大松对女儿的训练也渐渐转入正规。

4岁时候的邓亚萍站在球案前还只能露出半个脑袋,这可怎么练球呢?邓大松就用砖垫起一块木板,让女儿站在上面练习基本动作。不仅如此,邓大松还让女儿一边看自己练球、一边帮着捡球。只要一有赛事,邓大松就会带着女儿前往现场观摩。小亚萍还不识字时,父亲就以书上的图例示范逐个讲解动作要领。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邓亚萍,乒乓球慢慢变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但是脾气不好,不能输球,一输就急,还拉住对手不放,非要和人家再打一场不可。因为这个急脾气,邓亚萍从小没少挨父亲说。但是每次输了球,邓大松并不怨她,只是不停地给小亚萍讲,告诉她输球的原因。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小亚萍常常是一路听着父亲的“唠叨”回家,而父亲的讲解会一直延续到饭桌上。

在邓亚萍8岁那年,邓大松给她讲了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的故事,不仅让她明白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道理,还在她心中植入了一个梦想——我也要当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9岁的邓亚萍获得了全国少年组比赛冠军,第二年又获得河南省少年组冠军和中南五省的少年组冠军。有这么几个冠军在身,邓大松满怀希望地把女儿送进了河南省乒乓球集训队,认为这样可以让女儿向着世界冠军梦想迈进一个大台阶。可是没多久,邓亚萍却因为个子太矮、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而被省队退了回来。

这次挫折让邓亚萍回家大哭了一场,然而邓大松却没有泄气,他深知,要成为一名好的乒乓球运动员,身材不是唯一的因素,世界冠军、日本名将关正子的身高只有1.49米,不照样威震国际乒坛吗?先天不足完全可以由后天弥补,只要有特长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样可以打出一片天地。他开始为女儿制定可行的措施、有效的对策来面对这次难关。

在邓亚萍最困难的时候,邓大松用日本关正子的事例教育女儿,给了她最大的鼓励。他很直接地指出邓亚萍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球速问题。身材不高,就必须把球打得快,这样才有进攻性;二是步伐问题。个子矮,别人跑一步,你就要跑两步,所以你一定要跑得快。有了父亲的点拨和鼓励,邓亚萍从未对自己失去信心,并且“总能找到自己‘行’的理由”。

为了弥补邓亚萍身材上的不足,并充分发挥她的长处,邓大松因材施教,根据邓亚萍的身体素质为她制定了“独门绝技”。

邓大松心里想:技术有了,就是个子小。小个儿打大个儿,当然吃亏,但也不能给吓住,小个也有长处——灵巧。他让亚萍扬长避短:“你个子矮先天不足,必须比别人多练、多吃苦,练出自己的特长,这才有出路。个子矮,手臂就短,这个缺陷无法改变,不过可以弥补。你多练脚步,步法快,又灵活,就能弥补矮的缺点。”

为了用弹跳力、爆发力和持久力来弥补邓亚萍身高的不足,邓大松特地为女儿安排了负重训练,让邓亚萍带着沙袋、穿着沙衣训练。不仅如此,他还为女儿专门设计了独特的握拍方式。

一开始邓亚萍用的是直拍,然而个子矮小的她直拍击球范围小,于是邓大松让她改用矮个子也能很好发挥的横拍,且别出心裁地只准小亚萍正手攻球,不准用反手。

邓大松有自己的理由,他说:“俗语说,不怕你有千招,就怕你有绝招。国家乒乓球队对选手的要求是:特点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这三句话在一个孩子身上怎么实现?我琢磨,特点突出是第一位的,后两项是第二位的。如果从小特长就非常突出,以后弥补漏洞,技术全面,相对容易。反过来,一开始就样样会,样样都不精,往后再想有突出的特长将会很困难。”

由于小亚萍体力充沛,又特别争强好胜,两年多的时间里,邓大松一直训练邓亚萍正手连续进攻、极富杀伤力的积极进攻的打法,并常常让她与年龄较大的选手对阵,以培养她敢于同强手拼搏的精神。对此,小亚萍也曾有过“抗议”,可爸爸自有他的道理:“现在都不敢打强手,将来怎么行?”

自此,在邓亚萍的训练中,只剩下拼命的侧身正手攻球:长球攻,短球攻;高球攻,低球攻;右方攻,侧身攻;能攻的攻,不能攻的也攻!攻,就有可能赢;不攻,一定是输!

正是邓大松这样的训练,练就了邓亚萍令对手生畏的正手攻球。1986年,《体育报》在全国锦标赛的报道中,曾披露过湖北队主将乔红的坦言:“神了,她抽球就像没网子,板板有!不是我们轻敌,不是我们紧张打不出来,而是她的速度太快,打得我们一点没脾气!”那一年,邓亚萍年仅13岁。

多年后,邓亚萍感慨道:“现在很多人羡慕我正手攻球厉害,得分率高。我感谢父亲当初用了那样一种不同常规的训练手段。”

运动员要想成功,光有好的技术不行,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邓大松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不但要求女儿技术过硬,品质、心理素质同样要过硬。

邓大松常常在茶余饭后给女儿讲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故事,让她学习他们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以及顽强、冷静的战斗作风,并且时常用一句话告诫女儿:“拼了!你只有拼了!”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邓亚萍在乒坛的成长历史:10岁上阵同别人对垒,并获得全国业余体校团体和单打冠军;不到两年就进入省队;13岁在全国锦标赛上两次击败世界冠军和多名国手,使河南队夺得团体赛冠军;继而,又凭借实力多次打败世界和全国冠军,闯入国家队;15岁夺得亚洲冠军;16岁拿到世界双打冠军;1993年她便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杯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满贯”得主。截至1997年第44届世界锦标赛,她一共夺得18个世界和奥运会冠军,130块金牌,成为世界乒坛叱咤风云的王牌运动员。萨马兰奇不仅为其亲自颁奖,还推荐任命她为奥林匹克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谈到自己为什么能成功,邓亚萍总结说:“平时打技术战,赛场打心理战。”她能将自己的心理素质时时保持在最佳状态: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这让她即使在千钧一发时刻,也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父亲陪同、指导她在漫长的练球生涯中艰苦磨砺而成的。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邓大松又希望女儿能不断突破、超越自己,从而达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慈父的邓大松也是严格的教练,他规定小亚萍在每天的体能课后,都必须再做100个发球动作。

13岁那年,邓亚萍获得全国冠军,后又入选国家青年队。来到北京后的邓亚萍经常收到父亲的信,教育她要刻苦训练,早出成绩。等她拿了世界冠军后,父亲又告诫她:要谦虚谨慎,从零开始。

1997年,邓亚萍在一次国内比赛中输了球,她自己并没在意。然而过了很久以后,邓大松见到女儿时竟提到了那场比赛,很认真地说:“我对你那场球不满意。”这话让邓亚萍相当惊讶,女儿都拿了十几个世界冠军了,父亲对一场国内比赛竟还是那么看重。后来邓亚萍才明白:父亲一直在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自己拿了多少冠军。是邓大松对女儿培养的坚韧执着、勇于超越的精神,让邓亚萍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做到最好,是众人眼中的“小个子巨人”。

邓亚萍曾对媒体表示:“我们身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素养,来支持我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种对自己的时刻高要求,是邓亚萍几次转型都非常成功的秘诀。

1996年年底,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然而英语基础为零的她面对奥委会的办公语言——英语急得直上火。为了学好英语,刚进入清华大学进修的她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学习英语的那段时间,邓亚萍的生活中只剩下一个“苦”字,她曾深有感触地说:“读书,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