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出精彩人生
47593200000025

第25章 等待机会,更要创造机会(1)

我们总是埋怨自己没有机会,其实机会总在我们的身边徘徊,只是有些人没有看到,而有些人看到了,却抓不住,是上天的不公平吗?也许最大的原因就在你的身上。

为机会的来临做足准备

机会不会两次敲你的门。也就是说同样的机会只能出现一次。

有一个人向一位大师请教人生真谛,大师将他带到一个果林边,对他说:“你穿过果林,摘一枚你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能走回头路,并且只能选择一次。”

那个人出发了,在果林里开始选择起来。

等他出了果林,大师已经在等着他。见他出来后问:“你摘到你认为最好的果子了吗?”

“大师,可以让我再摘一次吗?”那个人央求道:“我在刚进去时,发现了一个又大又好的果子,但是我想前边应该还有更好的,走到中间时,我又发现了一个还可以的果子,但不如第一次看见的好,我心想再看看吧,结果走到林子尽头,我也没发现更好的。”

大师摇摇头说:“这就是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

机会也是一样。当一个机会出现时,你还没有做好准备,如果你认为机会在等着你,那就错了,它会稍纵即逝,这就是机会之所以珍贵且难以把握的原因。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人会选择机会,机会同样也会选择人,它只同积累了优势的人交友,只与做好了准备的人握手。而准备则主要包含了两方面内容,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思维方式的准备。

没有广博的知识和精通的技能,就算机会放在眼前,也只能眼睁睁看它从眼前溜走。大多数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不是他们没有机会的青睐,而是他们对于自己所下的资本太轻,比如教育、才能、智力、体力等各方面。人生就像一个银行,你要想取出钱来,你就首先得存进钱去。你只有不断地储藏和准备,一点点地积累,你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不至于感叹自己当时没有多存一些。

机会和努力是成功的两个因素,机会是外因,而努力是内因。如果想要有很大的成就,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如果只想有点小小的成就,追求平稳,那也许通过努力就能够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因都能满足外因的需求,只有真正能满足外因要求的内因才能通过外因起到作用。那么支持机会的内因是什么?就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并逐步提高而形成的自身积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底子”。当你的“底子”比周围的其他人都要深厚的时候,一旦机会降临,你就会比周围的其他人更容易抓住这个机会。能否真正地抓住机会,关键就在于看你的积累是不是真正的深厚。

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正常的积累不仅是每天,而且一生都在进行的,生命不止,积累不止。应当说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而努力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并且是自己能够控制的。所以要不断地努力,打好自己的基础。这样一旦机会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伸伸手,一切都会因此而改变。

比如,你的梦想是当一名足球解说员,那你平常就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球队、球员、教练等等和足球有关的一切事物,这样知识方面的,光有了知识还不够,你还要会说,有应变的能力,这就是技能,有了这些的积累,你需要的只是机会,一旦机会来临,你就随时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你没有平时的积累,当机会来到时,你张开口却不知从何说起,就只能与机会和梦想失之交臂。

有了知识技能,并不是说你就一定能得到机会,它还需要现代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机会,,因为机会需要你有准确的判断力、对未来的真知灼见,以及当机会光临时你不假思索便抓紧它时的气魄。

在现实中,抓住机会成功的人不是很多,终身没有遇到机会的人,不敢说没有,但一定很少。等待机会就如同在等待天上掉馅饼一样,在以前,它可能是不存在的,在现在的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却经常能发生,就看在掉馅饼的时候,你是那个能得到的有心人,还是可能被砸昏的匆匆路人。

因此,在等待机会的同时,你应开始做好各种准备,也让自己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以便机会出现时,可以抓住。只有准备好的人,才更容易得到机会的青睐,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处处留意皆机会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或者没有好的机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对于机会,大部分人都认为就像“守株待兔”里的兔子一样,撞在眼前的、又让自己捡到的那才叫机会。如果这样的的兔子有很多,只是你没去捡,那它就不是机会了吗?

当然还是机会,只是你没去在意、留心。你只注意了树的这一边,却不去看一眼树的另一边。机会就这么被别人抓住、利用了,而你还在抱怨为什么没有兔子呢?

电视里的一则新闻、报纸上的一条信息,甚至别人的一句话,对于你来说,可能听听就过,看完就算,没有当一回事。而可能有的人就会从中得到启示,有所感悟,并寻求到商机。

机会是需要你去发现的,它只能摆在你的面前,而不可能张口告诉你怎么去做。03年的“非典”,人们都忙着“避难”。新闻上说,它可以通过唾液传播,你想到的只是去多买些口罩;而有的人却想到的是去大批生产口罩、卖口罩;还有的人想的是爱美的人很多,一个普通的口罩不能满足美的要求,于是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口罩就争相展示出来。同一条新闻,却给人带来了不同的境遇,大部分人花钱去买,找到商机的人确从中获了大利。

旧的思维习惯、旧的理念、教条式的处事方法,都不利于发现机会,如果你能摒弃掉这些陈旧的一切,而顺应时势的发展,用新的眼光看问题,你就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机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商人出去逛集市,来到一个摆地摊的面前。摆地摊的是一个非常落魄的中年人,面前一大堆小摆件,虽然做的很精细,但也值不了什么钱。这时,一只黑呼呼的、看不出是什么材质的小狮子引起了商人的注意,狮子的两个眼洞是空的,看眼洞处的痕迹,以前应该是有眼珠的,而且最近才被挖掉的。商人很奇怪,就问中年人。

中年人含泪说起自己的身世,原来在他父亲一辈他家也是一大户人家,只是他自己不学无术,把家都败光了,只留下这一堆不值钱的摆件。如今很困难,只能试试看这些摆件能不能卖点钱。刚才有一人看见这只小狮子,给了他二两银子,挖走了狮子的两只眼睛,他也觉得很奇怪。

商人问中年人:“这小狮子是什么做的?”

中年人看了一眼说:“他一直就是黑呼呼的,还沉,就是一铁疙瘩。”

商人想了想,说:“我给你十两银子,你把这个铁疙瘩卖给我吧。”

一听十两银子,中年人想都没想就赶紧答应了,生怕商人会反悔似的。

商人拿着铁狮子回了家,家人一看,就数落他,花十两银子买一不值钱的东西,黑呼呼还没眼球,连摆设都看不上。

商人没理会家人,只是拿了一些砂纸、凿子等工具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整整一个下午都没出来。晚饭时,商人出来了,将一个用红绸包着的东西放在了桌上,脸上抑制不住的激动,家人也不知他卖什么关子。打开一看,只见一只金灿灿的小狮子映入眼里,如果不是那两个空洞洞的眼眶,谁也不会想到它就是刚才那只黑呼呼的铁狮子。

家人纷纷询问商人是怎么知道这不是一只铁狮子的。

商人说:“开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有些奇怪。一个人愿意花二两银子只买一对眼球,肯定那眼球有其特别之处,也许是一些宝石类的东西。再听他说他祖上也是大户人家,如果是你们,会给一只铁狮子装一对明贵的眼吗?所以我猜想,一定是他们祖上怕后人败光家产,沦落到悲惨的境地,特制了这个狮子以备不时之需。只是现在看来,他的后人可是辜负了他的一片良苦用心啊。”

从此故事中,可以看出,其实机会是处处都有的,只是它会戴着一层面纱,需要你去发现,去把它找出来。这就需要你要有成功的心态,如果你只抱着碰运气的态度,那你肯定看不见任何机会。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和耳膜。你要学会用心去看,去听,去调查,去分辨,然后找出对你有用的,这就是机会。抓住了机会,你也就抓住了自己的成功的方向。

有一双分辨机会的慧眼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机会也是同样,它有真机会,也有伪机会,真机会能让你成功,能让你心想事成,伪机会却能让你蒙受损失,让你浪费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在这个到处充满了竞争的现代社会,机会虽然也很多,但更要有一双能分辨出真伪机会的慧眼。如四月一日的某一条信息,有可能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也可能是某一人的愚人节恶作剧而已。

在一个禁猎公园里,放养着一匹狼。在这匹狼的臀部有一块伤疤,是子弹留下来的。而且这匹狼在这里的所有费用都由一位富翁承担,人们对此非常好奇。

富翁说:“因为它告诉我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机会和陷阱是并存的,有时它们会互相伪装,你需要去仔细分辨。”

原来,富翁去狩猎时,这匹狼很不幸地成为了富翁的猎物。当狼被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形的岔道上时,前方迎来了端着枪包抄而来的向导,狼被夹在了中间。这时,狼选择了向着向导的方向冲去。看着倒下去的狼,富翁非常疑惑,为什么狼不选择没有枪的岔道。

向导告诉富翁,这里的狼非常聪明,在和猎人长期对抗的时间里,它们明白,越是没有危险的路越容易有陷阱,掉进陷阱那真是死路一条,而迎着人过去,只要夺路成功,那就是生的希望。富翁深受启发,于是下定决心要救活这匹给他带来觉悟的狼。

人们明白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真正的陷阱往往会伪装成机会,稍微不留意,就有可能会碰得头破血流。

机会有时是明显的,但更多的时候则是隐蔽的。如果你没有眼光,便很难看到一种现象或一种事物后面所隐藏着的机会,也许他是在第一百次的失败之后,但是有多少人能看得见呢?或者即使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去挖掘出这个机会,等待它的出现呢?很多时候,机会来临了,却没有识别它的智慧,或者又因为害怕或者不确定而停止脚步,结果让机会从身边逃走。

19世纪中叶的美国,是淘金者的天下,加州由于发现了金矿,人们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这个淘金队伍中。有一个年青人同样希望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也跟随着大家来到了加州。

这时他们来到一条很宽的河边,因为河水很急,河面很宽,他们只能延着河边往上游寻找可以过河的地方。走了一昼夜,终于找到了一座小桥,过了河。又走了一昼夜才来到淘金的地方。年青人失望地发现,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想淘到金子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而且淘金者的生活也越来越艰苦,不少淘金者又只能返回去,年青人也决定回去。

这时,他又来到了河边,看着湍急的河水,年青人突发奇想: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涌入这里,又有大量的人要出去,但都要经过这条河,最近的小桥也要走一昼夜的时间,我何不在这里摆渡呢?

于是年青人砍了些树做成木筏子,在河面上做起了摆渡的船夫。同来的人都嘲笑他:“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淘到金子,淘到金子就能发大财,你却在这里干这种摆渡的生意。”年青人没有理会别人的嘲笑,依然顾我地干着自己的摆渡。淘金的人们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但谁都不愿意去绕远路,宁肯花钱去坐年青人的木筏子。

几年后,一同去淘金的人终于不能忍受准备回家了,他们来到河边,发现当年的木筏子已经换成了一艘很大的船,而且年青人也不用亲自摆渡,只是雇了一个人。他们见到年青人说:“当年你的决定是对的,我们这么几年也没淘到什么金子,而你只是摆渡就比那些淘到金子的人还富有。”

机会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公平的,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机会。淘金和摆渡都是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只是淘金是明显的,而摆渡是隐蔽的,人们都知道机会是通往成功的捷径,都在等待、寻找机会,而明显的机会很容易被更多的人看到,所以也就不能称之为机会了,年青人却分辨出了隐藏着的、真正的机会,于是他成功了。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因为发现并抓住了人们看不到的、隐蔽着的机会,所以才能功成名就。你身边也同样有很多隐蔽的机会,不要只盯在明显的机会上,要学会用一双慧眼去分辨机会,才能得到真正的机会。

为成功付诸行动

你也许经常这样对自己说,“我今年一定要买一部车”、“一定要把我的房贷还清”、“一定要学会一门外语”等等,等一年过去了,你发现你用“一定”来给自己做出的承诺一样都没有实现,你依然毫无节制地把钱花在吃喝玩上,你甚至连一本外语书都没有买。

为什么在现在的生活中,优秀的人总是占少数,达成自己梦想的人占少数,就是因为大部分人虽然理想很好,计划也很周全,但却不能马上付诸行动,而总是拖延。比如,早上睡个懒觉后再背单词,等醒来后,日上三竿,下午又有别的事,只能推到第二天,第二天又有别的事情,就这样一直拖延耽误下去,明日复明日,结果,自己也没有了兴趣,最后只能看着理想、计划破灭、消逝。这种做法只能让自己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只能做一个行动的矮子。

如果我们想把自己美好的憧憬、远大的理想、种种的计划,都变成现实,首先就是要让自己果断地行动起来。如果能将一切的计划都付诸于行动,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都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因为每天都有每天的事情要做,每一天都会有新的事情发生,制订一个计划非常容易,只要坐下来用脑子去想想就可以,而实现却需要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地去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让你制定的计划完成。

成功的乐趣是由于梦想的美好,或者一种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很多人只是把这种美好或者这份渴望停滞在幻想阶段,从来不去为此动一动手、动一动脑。就如一个默默无闻的谱曲家,盼望着自己能谱写出最美的、令世人赞叹的曲子,但当一个非常美妙的灵感从他的脑海中划过,一连串优美的旋律在眼前跳跃,他只是迟疑着,拖延着,想让它闪动的再长久一些,而不是尽快地将此记录下来,慢慢地,灵感逐渐模糊并暗淡消失。才最终发觉,那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真的可以令世人为之心动,也能令他功成名就,就因为没有及时行动,记录下来,所有的一切就离他远去。

塞万提斯说:“如果灵感惠顾到你时,你却总是说再等一会,再等一会,那么,它就永远不可能让你等到了!”

拖延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它能让你一事无成虚度岁月,也能让你失去尊严、自由甚至生命。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如一道鸿沟不可逾越,其实差别就在于那一点小小的行动、一次小小的进展中,同样打电话,别人比你多打一个,成功的机会就比你多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