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出精彩人生
47593200000024

第24章 做好事情,还要做好事业(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已故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话。陶行知是留美的学者,深得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赏识。但他没有在国外寻求发展,回国后,也没有去追求高官厚禄,而是一头扎到落后贫穷的乡村和城镇,积极开办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宋庆龄在陶行知积劳逝世后题写挽词,赞誉他是“万世师表”。陶行知一生所孜孜以求的,就是不嫌平凡和琐碎,只要有益于世,就尽心尽力去做。

陶行知当年在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中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小人居高位如在厅里挂画像,挂得愈高,愈见其小。我们试把一部‘二十四史’从头数,便知道有多少人是把大事小做了。伯斯笃(巴斯德)当初研究那人眼不见的微生物,便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等到病虫被发现以后,因他得救的人足足可以装满一个南京城。这是小事大做的效果。”

陶行知给那些志存高远的大学生们介绍了一件“小事”,但大做起来就是一件“大事”。这就是:三家村,五家店,当中办一个小学校,在这个小学校里当一个教员。他说,初看起来,这是何等一件小事,有许多人简直把它当做一项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但一个小学校,少则有一二十位学生,多则一二百。老百姓送他们进学校,便是把整个家庭的希望交给了小学教员。小学教员教得好,则这些孩子可以成家立业,否则,变成败家子。所以,小而言之,一个小学生的好坏关系全家的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正像一个土地庙前写的一副对联:“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小学校便有如此气魄。

在陶行知看来,平凡与伟大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鸿沟,平凡的事业也自有伟大的一面,关键是看你是否尽心尽力地去“大做”,把小事做大,还是只当做一项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敷衍塞责。陶行知说,种树栽花,要下面可以安根,上面可以出头,才有活的可能。人生如此,立国也如此。但有好些人只顾向上出头,忘了向下安根,所以一事无成。他说:“我们应当明白最下层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这种工作,又须彻底去干。”

陶行知的话说得平易而深刻。在我们这个社会,做大事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从事的都是平凡的工作。而社会的基础正是平凡人的平凡劳动。就是大事,如开凿海底隧道,发射宇宙飞船,建造摩天大厦……它的基础也是千百万人的具体而细微的平凡工作。如果我们都不屑于去做平凡的工作,或对自己平凡的工作不是尽心尽责,不“彻底去干”,只顾“向上出头”,大事也会落空。

小事虽然平凡,但是大事却都是由这些平凡的小事组成的,如果一个人连平凡的小事都不愿去做,更不可能做成大事,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事业。

要做就把它做好

我国驻外女大使任小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人在无法选择工作时,至少他永远有一样可以选择:就是好好干还是得过且过。在同一工作岗位上。有的人勤恳敬业,付出很多,收获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调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实,这样选择就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

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金领丽人苏珊曾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有过这样的对话。当时苏珊遗憾地说:“说实话,迄今为止,我仍谈不上喜欢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可以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明白那只能是一个很美好的‘假如’了,我目前能做的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艾尔森博士问道:“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还会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为何你又能做得这么优秀?”

“因为我在这个位置上,这里有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必须认真地对待。”苏珊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芒,“不论喜欢现否,只要是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任何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是对工作负责任,也是对自己负责任。”

每个人在工作或事业中的幸福还来源于自己的能力被认可。看一看,职场中的人们,那些自我感觉不错、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人往往都是能力很强的;而那些没有能力或能力平庸的人往往抱怨更多,他们得过且过,因此,总会觉得工作或事业不如意,总是想着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或位置。

但是,在生活或工作中,很多人常常是无法改变自己的位置的。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被安排到自己也许并不喜欢的领域或行业中,去做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而一时又不可能更改。这时,抱怨、消极、懈怠就都会显露出来,心里也会觉得不平衡,这样,只能使工作或事业越发得不到进展,自己也越发地不如意。而唯有把工作或事业当成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副身心地投入到里面,才能是正确的选择,当自己的能力被认可时,你就会在工作或事业中找到乐趣。成功,便是从对职业的忠实与认真中一点一点地累积出来的。

所以说,能力可以让人获得更多的对工作或事业的认同感,不要埋怨这份工作或事业不是你真正想做的,越埋怨越做不好,只能让其他人看笑话,为什么不让自己的能力来证明?“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业我都可以做好“,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态度。

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作或事业中是没有小事的,只有把该做的小事做好,把手头的工作或事业做好,才是一个职业人的最根本的责任。同时它也会回报你一个充实和快乐的人生。

“因为我在这个位置上”,这句凝聚了成功的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事业的敬重之心,这是一个不甘平庸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这种精神才能让人们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工作或事业时,不论喜欢与否,如果你希望没有抱怨,希望从工作或事业中得到乐趣,不妨对自己说:无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业只要我做了,就要做好,这不是为了我的老板或其他人,而是为了我自己;我要把握我自己的工作或事业,而不能让工作或事业操纵我;我和我所做的工作或事业是两回事,我是我自己,我有权过我要的生活。

有了这样的态度,你对待工作或事业的态度就会不一样,工作或事业在你的眼里也不再是烦燥的。

做事有序而不能无章

一天,有一位刚成立了公司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当他看到企业家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时感到非常惊讶。于是他问道:“企业家先生,我想知道的是你没处理的文件都放在哪儿呢?”

企业家说道:“我所有的文件都处理完了呀。”

“那你今天没干完的事情又让谁去做呢?”年轻人继续地追问着。

“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处理完了。”看到这位年轻人困惑的神态,企业家微笑着解释说,“原因其实很简单,我把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照着这个表按序处理就可以了。”

“哦,那我明白了,谢谢你!”一个月以后,这位年轻人请企业家来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时对他说:“企业家先生,非常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往往都是堆得如山一样,因此,我不得不分给其他人去做,有时他们处理的并不如我的意。自从用了你说的方法以后,一切都改变了,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年轻人,就这样找到了处理事务的办法,现在的他也已经成为了名有名的企业家。

一个在商界很有名气的企业家曾说:很多公司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就是“做事没有条理”。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在哪一行都不会取得成绩。所以说,对于个人来说,做事之前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不仅是做事的习惯,更反应了这个人做事的态度,也是能否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知道有很多人,他们的办公桌上总是杂乱无章,总是在找东西、找文件;生活中也是一样,平常不注意收拾,到用的时候就到处翻找,这就是做事缺乏性和条理性的坏习惯。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的麻烦。因为做事无章的人,他们总是无法很好地去料理自己的生活,也无法进行很好地学习和工作,在事业的道路上,他们也会比其他人走得更累、更辛苦。而做事有序,则可以帮助人们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情,而不会显得慌慌张张、手忙脚乱。良好的有序的行为习惯则可以在工作或生活内建立起一种合理的、积极的精神状态。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会有一段时机的存在,也就是说会需要一些时间来让它自然成熟,因此,无论这个计划是如何的完美,也需要不慌不忙、沉稳地等待机会的到来。如果过于急躁,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阻碍,因此,无论如何,都要有耐心。

如果工作有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工作时就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就会有极高的做事效率,这样一来,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事业也会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是节约时间。而那些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就永远会有充裕的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有了时间,我们也就有了一切。

今天的世界靠的是头脑,靠的是万全的策划,只有那些做事有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好习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把东西都分类放好,用完后不随意乱放,让家里处处都井井有条。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小的行为,但是却可以培养自己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做事有序的习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是对人生的规划。从细节方面说,则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律、时间安排有计划,而在自我意识的层面上,则是对自我的管理。

培根说过: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所以说,只有合理的安排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