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出精彩人生
47593200000023

第23章 做好事情,还要做好事业(3)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人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事业重于个人的荣誉

一个执著于自己的事业,视事业重于个人荣誉的人,才容易作出杰出的贡献。

W.史密斯是1819世纪英国地质学家。由他首创的利用生物化石确定地层层序的方法,至今仍为广大地质工作者使用着,它已成为填绘地质图、找矿和地质勘探的有力武器。

史密斯自幼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但他人穷志不穷,幼年的不幸和家庭的贫困,不但没有成为史密斯前进道路上的包袱,反而成了激励他前进的动力。尽管他少年时代仅在自己的家乡受过简单的初等教育,但是,他坚持自学,酷爱大自然,对记录地质历史的化石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15岁时就走上了社会,当上了一名土地测量员的助手—标尺工,从而开始了他作为“产业革命取得辉煌成果时期的新型科学家”的特殊的一生。

标尺工,这是一个苦差使,不分寒暑,终年奔波在山林旷野之间,暴露在风雪雨露之中。艰苦的测量生活,不仅没有使史密斯后退,反而让他越干越有劲。他以苦为乐,把大自然看做是不可多得的大课堂,贪婪地汲取着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由于史密斯严于职守,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很快就被提拔为土地测量员,并直接参加了开凿运河、修筑道路的测量工作。开山、挖河,常常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新鲜剖面。在新开的沉积岩层中,往往能发现各类化石。对于刻苦好学的史密斯来说,这一层层的沉积岩层有着无比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他。史密斯的业余时间几乎全泡在运河或是矿山工地新开挖的岩石剖面上了。他认真地观察地层的岩性、结构,仔细测量它的厚度,小心翼翼地采挖、搜集埋藏在地层深处的化石,并一一地记在本子上,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乐而忘返的程度。到了夜间,史密斯又孜孜不倦地学习有关著作,带着白夭所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到科学著作中寻求答案。久而久之,史密斯关于地层和化石方面的知识丰富起来了,这个标尺工出身的工程师渐渐成了工人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常常围拢在史密斯的周围问这问那。不少工人在史密斯的熏陶下,也懂得不少有关地层和化石方面的知识,他们在开挖地层中碰到什么新鲜奇特之处,也往往首先告诉史密斯,这样就为史密斯能够观察到更多更好的地层剖面创造了条件。

史密斯不仅是一个学术上很有见地的青年,而且,在学术问题上也是一个毫无私心的人。他所知道的,只要有人有所求,他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别人。一天,史密斯和他的朋友在一间咖啡店里闲聊,无意中谈论起地层如何划分的问题。史密斯就滔滔不绝地把自己多年观察的心得和盘托出告诉自己的朋友。真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史密斯的一席长谈,被邻座的牧师约瑟夫·泰乌谢德听到了。这个沽名钓誉、刁钻狡猾的牧师走了过来,笑容可掬地请求史密斯把刚才讲的内容重述一遍。史密斯是个纯洁的青年,他哪里知道面前向他求教的牧师心怀巨测,就一五一十地重叙了一遍。牧师听后,满意地走了。不久,泰乌谢德就以自己的名字,把史密斯的发现向英国地质学界公布了,结果轰动了学术界,泰乌谢德以欺骗的手段赢得了1807年创立的英国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的荣誉。当时,英国地质学界只知道泰鸟谢德在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而真正的发现者史密斯却鲜为人知,被排斥在科学殿堂之外。

然而,史密斯却视发展地质事业重于个人的荣誉,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深人地进行调查,甚至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徒步走南闯北,终于首创了利用生物化石确定地层层序的方法。

从容易做的事情做起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头的那一段都是相对困难的。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常为不知如何开头而烦恼,也有些人虽然勉强开了头,又要为开头不好而苦恼。

例如,学生们写作文,最怕的就是开头,他们常常是在本子上刚写了几句话,就写不下去了,于是,便撕下来团成一个纸团扔掉。就这样撕了写,写了撕,有时纸团积了半篓子,仍没有写成一个开头。

又如,我们每个参加过考试的人,大多都有被难题难住的体验。特别是当我们刚一开始动笔,便遇到无法解开的难题时,那种挫折感,如同刚一出门,便撞在了南墙上一样,脑子里顿时嗡嗡乱响,一片空白,不但觉得难题越发地难解,而且,连不难的题也都变得难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自然会考砸。

其实,事情的开头不仅难做,而且,开头的成败对做事的整个过程还会产生较长时间的直接影响。如果开头做得很成功,心情就会很愉快,后面的环节也会很顺利;如果刚一开头就碰了钉子,心情就会十分压抑,后面的环节也会觉得别扭。

那么,应该怎样避免一开始就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呢?办法之一就是换一个次序,即先选择容易成功的事情来做,而把困难的、不易成功的事情留到后面去做。

就拿写文章来说,尽管一篇文章的开头必须放在最前面,但是,并非一定要最先来写开头部分。如果不知一篇文章如何开头的话,不妨先把开头放在一边,先写文章的中间部分,甚至还可以先写文章的结尾部分。待到文章的有关部分写完之后,文章的开头部分常常会自己“冒”出来。那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复杂严谨的小说,常常就是采用从后向前推导的方法进行构思。还有,那种先交代结果,后交代起因的所谓倒叙的方法,也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叙事方法。

再拿答考卷来说,考试题虽然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严格编号的,但是,在我们做题的时候,却不一定非得按照试卷上的层次和顺序来答。在考试前,老师或家长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考生:“先做容易的,后做困难的;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这几乎已经成为考试的一个基本策略。人们之所以要打破试题的原来次序,而先做容易做的试题,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自己得到一个好的开始,让心情放松下来。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是容易的事情呢?

首先,容易的事应该是自己熟悉的事。只有自己熟练的事,做起来才觉得容易,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驾轻就熟的主要原因。由于“术业有专攻”的原因,人们所熟悉的对象往往并不相同,这个人觉得困难的事,另一个人可能觉得非常容易,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容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哪些是容易的,哪些是困难的。

其次,容易的事应该是具备了充分条件的事。一件事情是否容易,;这要看做这件事的条件是否成熟。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事,清就“水到一渠成。缺少必要的条件,就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最后,容易的事应该是很快就可以做完的事。先做很快就可做完;的事,不但可以尽快卸掉一部分负担,减轻一定的心理压力,还可以尽早获得一个好心情。那些虽然并不困难,却是很费时费力的事,由于较长时间看不到成效,容易使人产生急躁的情绪。

由于事情与事情之间,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互相之间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有些是积极的,而有些则是消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先后次序的时候,一定要先选择那些对以后各环节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去做,而把那些可能会对以后各环节产生消极影响的事情,放到最后去做。

不忽略最平凡的小事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特雷莎,就因为她那颗伟大的爱心,做着最平凡的小事,感动着所有人的心。

特雷莎修女所做的,都是在常人看来再平凡、再低微不过的事。她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擦身。在他们去世后,为他们安葬。她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巨额的资产,更没有超凡的才能,她有的只是一颗爱心,而是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那些穷人、不幸的人。她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雷莎修女的话朴素而深刻,她说出了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什么是伟大?伟大不在于你是否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或者你是否当上了名人、高官、百万富翁,甚至元帅、总统,而在于你是否具有诸如勤劳、正直、自律、诚实这些人类的美德,在于你是否真正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