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或猫传染性肠炎,主要是幼龄猫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广泛存在于德、匈、法、英、美、日等国家,我国近年来,已蔓延到全国多数地区,成为当前的主要猫病之一。
【病的发生和传播】猫瘟热的病原体是猫细小病毒。猫感染了这种病毒之后,在病猫的呕吐物、粪、尿、唾液、鼻和眼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甚至病猫康复后数周至1年以上仍能从粪、尿中排出病毒。这些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或周围环境,就可把疾病扩大传播开;也可因健康猫与病猫的直接接触而感染。所以,病猫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诊断要点】
1分析病史和临床表现:本病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有以下特点: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的小猫,其发病率占80%以上;暴发流行迅速而广泛,多呈急性经过,死亡率达90%以上;多发生在冬末至春季,12月至翌年3月的发病率占全年的55%以上;全窝小猫发病的也较多见。
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呕吐,倦怠,体温升高至40℃以上,持续24小时左右后下降至常温,但经2~3天又可上升(复相热型)。病猫腹泻,呈带血的水样便,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病猫采血化验,可见明显的白细胞数减少(降至4000个/毫米以下)。此时病猫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对主人的呼唤和环境漠不关心。通常在第二次升温达高峰后不久就死亡。
2尸体剖检:对病死的猫进行尸检时,可见其主要病变在小肠,肠黏膜水肿,有些病例的肠黏膜上附有伪膜。回肠有明显的出血性肠炎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胀。另一个剖检特征是,若把长骨行纵向剖开,可见红骨髓呈多脂样和胶胨样。
根据以上特征,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还有一些疾病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相似,因此,单凭以上表现难以确诊。最理想的诊断方法是用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但家庭养猫是难以办到的,主要是通过我们对以上症状的观察分析,发现可疑症状和病变,立即送兽医诊疗所就诊。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给猫注射疫苗。近年来,国内有些院校研制成灭活苗,某些地区应用细胞培养灭活苗,经连续观察2~3年,表明该苗安全有效,达到了控制疫情、预防发生的目的。灭活苗在某些地区应用的结果,也认为安全性好、效果确实。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增强猫的体质,都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在冬末至春季流行本病的季节内,对1岁以内的幼龄猫及带幼仔的母猫,要避免外出串门。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隔离病猫,无救治希望的重病猫,应扑杀淘汰。对猫窝、食盘、水碗、便盆等进行严格消毒。病猫尸体应深埋或焚烧,以防本病的扩大传播。
对轻症病例,尤其在发病初期,应在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病猫由于腹泻,严重脱水,所以,发病的早期要及时而果断地输液,以调节体液电解质的平衡与纠正机体酸中毒。输液量应根据病情特别是脱水的程度而定,一般是每千克体重50毫升左右。其次,进行抗菌消炎,各类抗菌药物对猫细小病毒是无任何医疗作用的,主要用以预防继发感染。除此之外,可采用一些辅助疗法,如给予止血药、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类药物等。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本病又称传染性鼻气管炎。这是猫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体是猫鼻气管炎疱疹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猫感染本病后,病毒能在病猫的鼻腔、咽喉、气管、结膜和舌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随其分泌物排到体外。有些猫感染后不呈现症状(隐性感染),但仍能向外排出病毒。因此,当健康猫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用具和周围环境时,就可引起本病的扩大传播。试验证明,病毒也可通过飞沫迅速传播。
【诊断要点】
1传播:本病传播迅速,常突然发病。
2临床表现:病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病例有较明显的热性全身性症状,病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等全身症状明显;有的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结膜炎,病猫出现咳嗽和鼻分泌物增多,有黏液性眼屎;有的出现生殖器官病变,如阴道炎、流产等。重症病例主要呈现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和溃疡性口炎等症状。
根据以上要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
【防治措施】国内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本病主要采取一般性防疫措施。国外生产有单价弱毒疫苗或多价联苗,都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治疗方面主要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并配合对症治疗。
猫传染性腹膜炎
这是猫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病猫除呈现腹膜炎,使腹部增大外,还可呈现胸膜炎的症状。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为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据报道,本病在国外(加拿大、美国等)发生较多,美国加州大学用病理学检查时,发现大约有10%的猫有病变。在猫群中的抗体调查表明,有82%的猫可发现本病的抗体,说明本病普遍存在于美国。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及昆虫媒介的传播途径也应重视。
【诊断要点】
1易感范围: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各种猫都可感染发病。
2临床表现:可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
渗出型病例一般发生在疾病流行初期,其特点是因腹水潴留而腹部明显隆起。病猫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日渐消瘦衰弱,经1~6周后,可见腹部膨大,体温升高达397℃~41℃。母猫常被误认为妊娠。此种病型,迅速死亡。用无菌注射器吸出腹水检查时,可见腹水透明、淡黄色,有的呈蛋清状,接触空气则很快凝固。
干燥型的病猫不出现腹水,而以眼病为主,如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眼前房液呈红色,由于纤维素渗出,使虹膜与角膜黏连。有些病例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眼球震颤,定向力障碍,肌肉强直和共济失调,后期发生不全麻痹或全麻痹。公猫有睾丸周围炎或副睾炎,此型病例多在5周内死亡。
3尸体剖检:渗出型主要是腹水增多,腹膜有纤维素增生,肝、脾、肾表面也附有纤维素块。干燥型病例除眼部病变外,也可见到脑水肿、肝脏坏死。
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必须依靠血清学检验和病毒分离。
【防治措施】目前尚无疫苗可用。为减缓症状,可使用氨苄青霉素与泰乐霉素、泼尼松等,并配合一定的维生素进行治疗,可减轻症状。
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将病猫隔离,污染的环境用05%洗必太等进行消毒。
猫白血病
猫白血病是几个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其中对猫危害最严重的是猫的恶性淋巴肿。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体是猫白血病病毒和猫肉瘤病毒。病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垂直传播,即病母猫可通过子宫将病毒传给胎儿或经病母猫的乳传播给小猫。另一种通过污染物如食盆等间接传播。此外,吸血昆虫如猫蚤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病猫的唾液和尿内含有大量病毒,尤其唾液内含毒量更高,乳汁和鼻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排出体外的病毒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病猫是重要的传染源。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本病主要发生在4月龄以内的仔猫,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降低。
2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消瘦、贫血、嗜眠、食欲不振,有的有咳嗽、呕吐等症状。消化型的病猫,外观无明显的症状,但腹部触诊可触摸到肿块。胸腺型病猫,肿瘤压迫食道、气管和肺,常导致呼吸困难、吞嚼困难,胸腔积液等症状。
3病理解剖:病死猫尸检时,在相应脏器上可见到肿瘤。
通常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作出诊断。
【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发现病猫都要扑杀,对可疑病猫应在隔离条件下进行反复的检查,尽量做到尽早确诊。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猫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猫主要呈现高热、咳嗽和全身衰弱无力,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的病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猫感染本病后,病毒就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并随病猫的喷嚏、咳嗽,把呼吸道中的病毒排出,健康猫吸入后即可感染发病,引起本病扩大传播。
【诊断要点】
1流行季节:本病的发生常与气候的骤变有一定的关系。一旦发生流感,则迅速传播。病程短,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一般以秋末至春初发生较多。
2临床表现:病猫体温升高达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呼吸数达40~60次。病猫流鼻液,喷嚏,全身颤抖,怕冷。
根据以上特点,一般可初步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防治措施】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防止寒冷空气的侵袭,尤其是气候骤变时更应注意,对病猫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与健康猫接触。大蒜汁水溶液喷鼻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方法是将大蒜500克,去皮捣成泥状,加水250毫升拌匀,用2~3层纱布包紧挤成蒜汁,临用时用水配成20%~30%水溶液,用橡皮球注入器向两侧鼻孔内喷入少许,每日1~2次。
对病猫可肌肉或皮下注射青霉素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4天。也可肌肉注射板蓝根液2~4毫升,每天1次,连用2天。此外,可内服速效感冒胶囊,每次1/10丸,每天2次。必要时,配以静注或腹腔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20~50毫升。
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这是猫和其他动物以及人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国内对犬和其他动物狂犬病的报道较多,而对病猫的报道较少,但已证明,一些外表健康的猫,其唾液内却带有狂犬病病毒,因此在防疫上应引起充分注意。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为狂犬病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出体外。大多数病例是由于被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近年来研究证明,本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少数也可由外观健康的犬或猫舐触健畜伤口或与猫共睡一个窝中而感染。
【诊断要点】
1病史:多数病例有被病畜咬伤的病史。
2临床表现:病猫的行动反常,喜躲藏在阴暗处,不听呼唤,即使主人呼唤,也无反应,甚至攻击主人。病猫出现异嗜,见到任何物体,都要咬噬。病猫狂暴不安,乱跳乱咬,最后终因麻痹而死亡。遇到这种可疑的病猫,应将其捕获,拘禁观察至少两周,在此期间若无狂犬病症状出现,则证明不是狂犬病。若出现狂犬病症状,为了诊断目的,最好待其自然死亡后,进行剖检。如发现胃内空虚或有大量异物,胃黏膜高度发炎,其他脏器无特异变化时,应采取脑组织检查。必要时可配合其他血清学诊断。
【防治措施】在狂犬病流行区,对猫应积极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以保人兽安全。发现病猫应及时扑杀、深埋或焚烧。
被咬伤的猫,先让伤口流出部分血液,以减少病毒吸收,再用肥皂水充分冲洗,并用3%碘酊处理创口。如有症状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如镇静、抗痉药物及氢化可的松等激素。被咬伤的猫,应同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于伤口周围分点注射。用量每千克体重15毫升。免疫血清应在被咬后72小时内注射完毕。整个治疗过程,应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喂者及治疗者必须严加防护。一旦发现狂犬病症状立即扑杀。
副伤寒
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主要是幼龄猫的一种传染病。
【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病原是沙门氏杆菌。患有本病的动物,其所产的乳、肉、蛋中都可含有此种细菌。病畜的粪便中也含有大量沙门氏杆菌,因此,当健康猫与被污染的食物、水等接触,或用未经煮沸的这些食物喂猫时,就可经消化道感染发病。另外,被病菌污染的笼具、器皿等在该病的传播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诊断要点】
1接触史:病猫有接触或吃食过被污染的物品或食品的病史。
2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可见到病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呼吸浅表,呕吐和腹泻,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重症病例稀便中带有血液。全身衰弱,常躺卧不起,体重迅速减轻,腹泻重者,黏膜苍白,虚弱,脱水,临死前出现黄疸。幼猫感染后,体温降低,全身虚弱明显,并常出现转移病灶。猫的沙门氏菌病死亡率10%左右,并可明显影响猫的生长发育。
根据以上症状,一般只能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还须依靠实验室检验。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禁喂带菌、染菌的鱼、肉、乳及乳制品,严格控制病猫、病后耐过的猫与健康猫接触。对病猫舍、猫窝、食具及其他用具,应以来苏儿、新洁尔灭、5%氨水、3%火碱溶液进行消毒。尸体要深埋或烧毁。对病猫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氯霉素皮下或肌肉注射,用量2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连用3~5天,或新霉素片内服,用量5~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喂5~7天,或呋喃唑酮(痢特灵)内服,日用量10毫克/千克体重,分两次内服,连用5~7天。也可用大蒜泥内服,取大蒜5~25克,捣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内服,每日3次,连服3~4天。对症治疗,如输液、保护心脏、清肠制酵、保护胃肠黏膜等疗法。
大肠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