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
不能审时度势,也就不能有自知之明。不自知就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与行动。把目光放得太远而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无异于是空中楼阁的幻想。不知己何谈知彼呢,更何谈百战百胜呢!
20.曲直之论
有一次,齐桓公到新建的马厩里巡视。他问跟随他的丞相管仲说:“立马厩的工作中什么最难做?”管仲回答说:“我以前做过马夫,我认为立马厩的栏杆最难做了。如果先用弯木,以后就只能做弯木,那么直木反而用不上了;如若起初用直木,以后就都要用直木,弯木也就用不上了。”
——《管子》
人生智慧
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他就会生活在其中。人选择了秩序的同时也被秩序规定。没有秩序的生活的确不行,问题是,这种秩序所包含的特征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21.卖不出去的酒
宋国有个人开了家酒店,店内的酒具擦拭得很洁净,店外的酒旗高高地迎风飘扬,但是店里的好酒直到放酸了也一丁点卖不出去。他就问邻居这是怎么造成的。邻居说:“不是你的酒不好,而是你家里养的那只狗太凶了。有人想到你这里来买酒,可是一到门口,你的那只狗就扑上去一阵狂吠乱咬,再好的酒也买不上呀!”
——《韩非子》
人生智差
当要做成某件事情时,是否想到已经把路上的障碍移除。凡事三思,谨慎行事,有利于提高成功的概率。鲁莽行事或考虑不周总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辛辛苦苦无所得,切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做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事情。
22.蛙叫与鸡鸣
有一个学生问墨子:“说话说得多是件好事吗?”墨子回答说:“青蛙一天到晚总是叫个不停,就是叫得口干舌燥,人们也不去理会它,好像人们没听见似的。而公鸡在清晨的一声啼鸣,天下都为之而动。说话说得多了又有什么好处呢?话不在多,关键是要说得合乎时宜啊!”
——《墨子》
人生智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合乎时宜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才能真正发挥言语的作用。其实,做任何事情也是如此,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话说在关键的地方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3.一无所用
有一个鲁国人擅长编织草鞋,而他的妻子则织得一手好丝带。他们想去越国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时有人劝说道:“你们到越国以后必定受穷,而且还发挥不出来你们的特长。”鲁人不知所以然。那人解释道:“草鞋是用来穿的,可越国人个个都是赤脚走路的;丝带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也个个是披头散发。这就说明你们的特长到越国以后,根本就派不上用场,那就肯定要受穷了。”
——《韩非子》
人生智慧
世间每种职业、每种才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能力的人,不怕没人欢迎,不怕无用武之地。越国那么多人无鞋可穿,无帽可戴,这不代表着极具潜力的市场前景吗?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24.言而有信
曾子的妻子要到市上去,但儿子哭闹着要一同跟去。妻子便哄着儿子说:“你不要去了,等我从街上回来就给你杀猪吃。”妻子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动手杀猪。妻子不解地问道:“我那么说,只是哄儿子玩的,你怎么也当真呢?”曾子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这件事上你哄了他,等于是教他来哄别人。做母亲的哄骗儿子,因此儿子也会不再相信母亲以后说的话了。那么我们怎么能把他教养成好人呢?”
——《韩非子》
人生智慧
小题大做虽然显得过于拘泥,但也不能因小而失大。如果在事物的初期还未觉察到隐藏在其中的祸源,等到后来也就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这是此寓言所表达的另一种含义。
25.郑人的裤子
郑国有个人,他让他的妻子替自己做条裤子。他的妻子问他:“你要做的裤子是什么样子的呢?”郑人回答道:“就像我那条旧的一样。”他的妻子很快做好了新裤子,但是和郑人先前的旧裤子不一样,于是,她就给上面又加了两块补丁,直到修改得和旧裤子一样旧之后,她才把这条“新裤子”拿给了郑人。
——《韩非子》
人生智慧
人们之间的沟通是以语言来进行的。表意的明确才能使双方充分理解并交流彼此对事物的看法。必须缜密准确地使用语言,才不至于因为语言的歧意和偏差而产生误解。
26.郑人买履
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新鞋,事先就在家里用尺量好脚的尺寸并记录下来。当他到市场把新鞋拿到手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带来已经记录下的脚的尺寸。于是,他又折回家去取尺寸。可是,等到他再返回时,人早已散去了。这时旁边的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拿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到底合不合适呢?”而郑人却说道:“我只相信事先量好的尺寸,怎能相信自己的脚呢!”
——《韩非子》
人生智慧
郑人跑回家去拿鞋的尺寸,实际上忘记了鞋的尺寸是根据自己的脚量出来的。墨守成规、教条的想问题做事情,难免走弯路。
27.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人乘船过江,他随身带的一把剑一不小心从船上落到了江水中。于是,他赶紧在船舷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了一个记号,等船到了江边,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什么也没有找到。
——《吕氏春秋》
人生智慧
拘泥于成例,而不知道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自然像楚人一样是找不到他落水的剑了。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切不可思想僵化,以固定的眼光看待发展变化的事物。
28.南辕北辙
有一个人想到南方的楚国去,可是他却驾着车朝北走。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的马是最好的。别人又说可是你的方向不对啊!这个人说他准备了路上所需要的一切路费,不愁走不到。别人就说即使你的路费很充足,但是你想走的路不是到楚国去的呀!这个人又说他的车夫驾车经验很丰富。
虽然这个人列出了许多很好的条件,可是他在一开始就定错了方向,只能越走离楚国越远。
——《战国策》
人生智慧
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即使再充分有效的行动也不能促成目的的实现,也就是说,前提是决定目的实现的必要条件,放错了位置就只能是适得其反。
29.狮猫捕鼠
明朝时,在皇宫中有一只几乎和猫一样大小的老鼠四处横行,为非作歹。宫里的人找遍了天下的好猫去捉它,反而都被老鼠给吃掉了。这时从国外进贡来了一只狮猫,人们就把这只狮猫放进了巨鼠经常出现的房间里,关好房门之后就在窗外看它如何捉老鼠。老鼠从洞中出来,一看到狮猫就猛扑上去。但是这只狮猫却跳上跳下地躲避,而巨鼠在后面使劲地追赶。起初大家都以为这只猫也没有多大的本事。但经过几个回合之后,老鼠已经是累得直喘粗气了。就在这时,狮猫才猛扑向老鼠,经过一阵激烈的搏斗之后,当众人推开房门往里看时,巨鼠已经被狮猫咬死了。
——《聊斋志异》
人生智慧
不谋而战,只能使自己处于失败的境地。其实双方的较量最终是通过实力来决定输赢的,而这个实力的绝大部分就是来自智慧,而且这种智慧往往是在最后的、最紧要的关头才显现出它本身巨大的力量与作用。
30.谦虚的齐人
齐国有一个人生来极为谦虚。他有两个女儿,出落得花容月貌。每当向别人说起女儿时,他非但不说她们长得漂亮,反而说她们长得丑。如此一来,大家就知道了齐人家的女儿长得不美。因此,他的女儿年龄大了也没有人来求婚。卫国有个光棍,冒失地娶了齐人家的大女儿,之后才知道她是少见的漂亮,于是就对别人说:“齐人太好谦虚了,因此宁愿说他女儿丑而不愿说他女儿漂亮。”之后,许多人都争着来向齐人的二女儿求婚,一看之后才知道二女儿也是极为标致漂亮的。
——《尹文子》
人生智慧
过分的谦虚往往在别人看来就是虚伪。不谦虚时,容易产生妄自尊大;而滥用谦虚时,则会使自己始终低人一等。不为谦虚的名声而谦虚,也许才可以还生活一个原本真实的面貌。
31.掣肘于人
宓子将要到一个地方做官。他担心国君不能放开他的手脚实现自己的主张,赴任时就请求国君委派其两名亲信与他同往。到任之后,所在地方的官员都来拜见宓子。宓子一边命随来的国君的亲信记录谈话,一边又从旁摇动两人的胳膊,两个人无法记录下去,就只好请求宓子让他们回去复命。国君问起两人回来的原因时,两人如实地回答了当时的情况。国君听完后感慨地说:“宓子这样做是在讽刺我不该拘束他呀!”于是就派人前去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在你看来对当地有好处的事你就自己决定并实施吧!”
——《风俗通义》
人生智慧
信任的程度取决于双方默契的程度。现实中人与人交流与合作的依据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在并非十全十美的现实生活中,信任常常受到破坏,这是毫不奇怪的。但信任作为人际交际中的准则,良好的社会结构得依靠它。无缘无故地信任人,结果会招致失败。
32.张丞相好书
张丞相好草书却又不懂得必要的书法规则。当时内行的人都嘲笑他,但他却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任意挥洒如故。有一天偶得佳句,就顺手拿笔在纸上一阵龙飞凤舞,写完之后叫他的侄子为他抄写一份清晰的样子来。当侄子抄到笔锋险乱而辨认不清的字时,就停笔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写得太难以辨认了!”张丞相拿过去看了半天,竟然连自己也认不出是什么字了,便责怪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我,现在问,害得连我都忘记了。”
——《冷斋夜话》人生智慧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是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保持一致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才有了为人人所必须遵循的秩序。秩序使散乱随意的思维与行为得以清晰与明确,因此,人们的行动才能在可靠的基础上实现联合。
33.偷鸭挨骂
有个人偷了邻居家的鸭子并煮着吃了,之后觉得浑身不自在,竟然全身长满了鸭毛。他担心被人识破而又无法得到医治。他做梦时梦见有人向他说:“这是上天惩罚你偷鸭一事的,要治好你的病,就让丢鸭的邻居骂你一顿。”但邻居平时大度宽容,即使丢了鸭子也未露声色。于是这个偷鸭子的人就对邻居说:“鸭子是别人偷的,而那个人最怕别人责骂。你就骂他一顿,也好警示他下回不要再偷你的鸭子了。”邻居说:“谁会为这种闲事而骂人呢。”偷鸭人别无办法,只好一五一十地把实情告诉给了邻居。邻居便将他痛骂了一顿,这个偷鸭人全身的鸭毛果然都褪去了。
——《聊斋志异》
人生智慧
大度宽容的雅量如若碰到失去良知的人,就无可用之处了。与其不生闲气,不如正面指出无耻之人的丑恶行径,这样也许会更有效些。
34.厚薄不分
一个人穿错了鞋子,一只底厚,而另一只底薄,走起路来一脚深一脚浅,非常不舒服。这个人却说:“怎么这么奇怪,我的腿怎么一只长一只短呢,大概是因为道路不平的原因吧?”路人见了十分好笑,就提醒他说:“你可能穿错鞋子了吧?”于是这个人就叫家人回家去取鞋。家人过了很长时间才空手而回,并无奈地对这个人说:“我到家里一看,留在家里的那两只鞋,和你现在脚上穿得一模一样,也是一厚一薄,那就不必再换了。”
——《嘻谈续录》
人生智慧
如此迷糊是因为思维的混乱造成的。人不能时时都清醒,但也不能时时都迷糊,假如这样,判断就失去了清晰的方向。不要在这种迷糊状态中停留太久,把认识的迷糊的钝刀擦拭得锋利,人才能得出清晰的判断。
35.丑女效颦
美女西施有心痛病,走路时总皱着眉头,抚着胸口。邻居的一个丑女看了觉得很美,也像西施的样子模仿起来。其他邻居见了丑女的这个样子,都纷纷关起家门不愿意再见到她的丑样。可叹啊!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好看,却不知西施好看的原因。
——《庄子》
人生智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刻意地仿效或胡乱地模仿,效果往往不好。缺乏自知之明地对美的追求,也就显得愚蠢可笑和做作。古人云,欲速则不达。一切要顺其自然,要正确认识自己。苛求自己,往往活得太累。别与自己过不去。
36.丑夫媚妻
有一对夫妇,丈夫长相很是丑陋,而他的妻子却是格外漂亮。惟一的一点缺陷是她的鼻子通气不顺畅,区分不出任何香味和臭味。妻子已在娘家住了很长时间了,丈夫为了让妻子回来,就想尽办法讨好妻子。于是他就从外面买回许多名贵的香料,把家里熏得满屋子都是香气,这样才把妻子接了回来。
——《金楼子》
人生智慧
这种媚妻的方式好像有些对牛弹琴的意思,而妻子却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平衡,心理的平衡掩盖了生理上的缺陷,在旁人看来的确有些不可理喻。其实人在做事情时,也多少想要在这种平衡中求得某种安慰。
37.乐池出使
中山国的丞相乐池带着百乘车队出使赵国。临行前,他挑选了一个年轻人作为车队的领队。可是当车队行至一半路程时就散乱不堪了。于是乐池就对这个年轻的领队说:“我觉得你能干才选你为领队,可现在车队走不到半程就散乱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年轻的领队回答说:“有威信可以使人佩服,有利益可以使人得到鼓励,如此也就能管理好。而像我这样一个年轻人,以年少而纠正年长于我的人,以低贱的出身想要管理高贵的人,而且又没有利害制约别人,所以车队行到一半就散乱了。”
——《韩非子》
人生智慧
君子善假于物,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最需要、最恰当的地方,没有物作为基础,就没有了实现目标的前提,也就没有了做事的原动力。所以,所要凭借的物必须落在实处,看得见而摸得着才能有所用。
38.怕人性急
有一个人与几个朋友一块围坐在火炉旁看书。他看到其中一个朋友的衣衫拖进了火里,他就站起来向这位朋友边作揖边说道:“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但转念又一想,怕你性急而激动,可要是不告诉你却又表示我对你不忠,因此事先请你不要激动,之后才可告诉你。”那个朋友还礼道:“有什么话敬请直说,我不激动就是了。”如此谦让了三次,这个人才对朋友说:“你的衣服着火了!”朋友低头一看,衣衫已经烧坏了好大一块,就又气又急地埋怨朋友早不提醒他。而这个人却说道:“人们都说你性急,果然不错!”
——《应谐录》
人生智慧
凡事当断时就应该立断,拘泥于不必要的细节而磨蹭不前,只能耽误处理事情的良好时机。犹豫不决和踌躇不前只能把理智羁绊在愚蠢的门槛上,这实际上是丧失了理智。
39.骑鸡回家
主人准备了一桌全是素食的宴席招待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朋友看到尽是些素食,心中很是不快。主人就抱歉地说:“我家里很穷,而且离城市又太远,不能用肉来款待你。”客人却大度地说:“你就把我来时骑的那头驴杀了吃吧!”主人不解地问道:“如果杀了驴,那你怎么回去呢?”客人扬手指着台阶上的一只鸡说:“没有了驴不要紧,我可以借你这只鸡骑着回家嘛!”
——《俞楼杂纂》
人生智慧
真诚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有人说,君子养心莫于诚。有人说,巧伪不如拙诚。也有人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尊重是相互的,朋友之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