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鹗将东徒
一只斑鸠正在路上散步,边走边欣赏路边美丽的花草和树木,一抬头,正好遇见它的朋友猫头鹰在行色匆匆地赶路,眉头紧锁,似乎是有什么心事。斑鸠不解地叫住了猫头鹰,问道:“朋友,这么急,准备去什么地方啊!怎么不跟我打声招呼呢?”猫头鹰停下了匆匆忙忙的脚步,说:“哎!没办法,这里的人都讨厌我,它们说我的叫声吵得他们在夜里睡不好觉!没办法,我只得到东方另寻住处了。”斑鸠说:“朋友,我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变你的叫声,这是你惟一的正确选择;如果不改变你的这种习惯,到了东方,东方的人不照样讨厌你的叫声吗?”
——《说苑》
人生智慧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是选择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还是固执地不肯改变自己而妄图去改变环境呢?明智者会选择前者,而只有愚蠢者才会抱定后者不放,不是吗?
2.吝啬的老人
汉代有个生性吝啬的老人,尽管他很有钱,却总是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更是很少将他的钱财转赠给别人。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辛勤操持家务,因此家中的钱财越聚越多。可是他并不满足,尽管年龄很大了,却仍保持着这个习惯,从不乱花一分钱。
有一次,有一个乞丐向他乞讨。开始他一分钱也不肯给,后来经不住乞丐的哀求,才从腰包中拿出了十文小钱,咬牙闭眼地把这十文小钱交给乞丐,又叮咛道:“我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你了,千万不要对他人讲,否则还会有人来的。”
这位老汉死后因无儿无女,所有的财产都充了公。
——《笑林》
人生智慧
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同情弱者。对待金钱,要有理性认识,不要过分痴迷。该舍弃就要舍弃,因为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否则,只会让人讨厌。
3.民始识禹
上古时代,天下洪水泛滥,整个世界一片汪洋,只露出少许山头,许多人都被洪水吞没了。那时正是尧当政,他很想解决人民的疾苦,便选中了德才兼备的禹来做这件事,尽管禹那时只是一个平头百姓。
得到尧的重用后,禹加倍地努力,他采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凿开龙门,劈开荆山,引水穿山越岭。他不辞劳苦,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治水这件事上。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大小河流东流人海,西灌沙漠。使百姓摆脱了洪水的危害,再也不必担心沦为鱼鳖的食物了。这时反对他的百姓都齐声称赞他。
——《孟子》
人生智慧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谨记这一点:在顺利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在不顺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付出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的。到时候曾经反对你的人也会为你鼓掌喝彩。
4.评玉
从前有两个人坐在一处共同鉴赏一块玉的好坏。然而他们俩的标准并不统一,一个认为这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好玉,可以用来换取许多东西;而另一个却认为这块玉并不是什么稀有之物,拿出去卖掉也不值几个钱。两个人为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争来争去也没有个结果。
最后,他俩去请教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老者听了二人的叙述,笑着说:“你们双方若是都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好坏自然就分明了。其实,这块玉是固定不变的,你俩眼光不同,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二人听后释然。
——《理货论》
人生智慧
不同的人,由于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的不同,对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遇到问题时不妨多换几个角度思考一下,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5.天下无马
千里马因其能日行千里而倍受养马者的喜爱,可是它每顿都要吃一石多粮草来补充因快速奔跑而消耗掉的体力。许多养马者只要马每天跑很多路,却不知道吃这么多是它日行千里的保证,因此随意克减千里马的草料。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自然无法达到养马者所期望的那种速度,甚至连普通马的速度都达不到。养马者不反思自己的错误,更不了解因自己的错误而给马带来的伤害,反而站在马厩中感慨天下没有好马。唉!天下真的没有好马吗?不是的,只不过养马者自己不认识好马罢了。
——《昌黎先生集》
人生智慧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抱怨好事情总是跟自己无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值得赞扬的东西,并为自己的这种发现而自豪。做到这一点,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成功也就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你。
6.大言者缚
唐朝时期,有个叫李元平的秀才因跟宰相攀上了关系而平步青云,由布衣一跃而为当朝重臣。尽管他并没什么大本领,却喜欢吹牛,说大话,经常空谈兵法,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因此招来了许多人的反感。
有一次,李元平带兵据守汝州,防止叛军逃走,他在皇帝面前大吹自己如何能攻能守,对付叛军手到擒来。结果等到了叛军兵临城下,把他吓坏了,可是又不得不带兵出战。当他出城后看到叛军军队盔明甲亮,人喊马嘶,登时吓破了胆。叛军将领李希烈很轻蔑地朝他一笑,李元平即刻就从马上摔了下来,结果被叛军捉住,成了阶下囚。
——《龙门子凝道记》
人生智慧
空话越多,干事越少;自我越大,世界越小;随心所欲越多,灭亡的机会越大。轻则身败名裂,重则误国误民。现实生活中的人应多一份务实,少一份虚夸,“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
7.古琴高价
古代有个叫工之侨的人,他偶然得到了一块好琴木,便请了全国有名的琴师,用这块琴木制了一张琴。用这张琴弹出的琴声悦耳动听,他大喜过望,以为这是世上最好的琴,便将它用精美的匣子盛着,献给当时朝中的乐官太常。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乐官太常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古琴并将这张琴退给了他。工之侨了解到太常只是看琴的外表而不看琴的音质后,将琴拿回家,请人在琴上面涂上了一些断断续续的花纹,并刻了一些难辨的古字,做成很古老的样子,然后把琴装入匣子中再埋入地下。等过了一年后,他将琴从土中取出来,它已经跟古琴的样子差不多了。他把琴拿到市上,一个达官贵人却出了很高的价钱把琴买去献给了太常。结果大家都夸它是稀世珍宝。
——《郁离子》
人生智慧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也是享受美好人生的要求。然而现实中的许多人却只追求外在形式的华美,而忽略了实际的好坏。太常的这种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
8.许金不酬
济水之南有个做木材生意的商人,他很富有。有一次,在乘船渡河时不小心掉入了水中,他不会游泳顿时谎了手脚,恰好眼前漂浮着一捆稻草,他抓住稻草大呼救命。碰巧有个打鱼人驾船前去救他。船未到他跟前时,这个商人就大声许诺:“我是这一带的大富翁,你救了我,我会给你百两金子作为报答。”渔人划船过来,将这个商人救上岸。可是上岸后,商人却不愿兑现诺言,只付了渔人十两金子。
不久之后,商人所乘的船因风浪大而翻掉,商人再次落水。尽管他千呼万唤,许诺愿给一千两金子。可渔人还是不愿去救他。别人问其原委,渔人说:“他许诺酬金却不兑现,是不讲信誉的人。”结果,商人被水淹死了。
——《吕氏春秋》
人生智慧
信誉是我们为人处世和做事的准则。只有讲信誉,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给自己创造出发展的空问。如果将自己的承诺只是当作一纸空文而不去兑现的话,其结果要受到别人的谴责,甚至会因此而丧失生命。
9.畏影自残
从前有个人非常胆小,以至于连自己的影子都害怕,更讨厌自己的足迹。这些都让他烦恼不堪。为了摆脱这些恼人的东西,他想出了各种办法:他狠狠地走,大跨步地走,但是影子就像是粘在他的身上一样怎么也甩不掉,更糟糕的是足迹也越来越多。他害怕极了,以为是自己的脚步不够快,步子不够大。为摆脱这些脚印,他更加大步不停地向前飞奔以至于连停下来休息都不敢,生怕一停下来,影子和脚印就会追上自己,给自己带来麻烦。最后,这个人终于心衰力竭累死在路上。这个人从未想到过站到树阴处影子自然会消失,停下脚步就不会产生足迹。
——《庄子》
人生智慧
生活中的许多困难都是我们给自己加上的,其实它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大那么糟。只要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换一种方法也就换来一条新路。
10.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庄稼人,他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耐心,易急躁。每天,他到地里锄庄稼的时候,都觉得自家的庄稼长得太慢,好像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什么变化,这令他非常不快。
有一天,他又到自己的地里,看到一棵棵低矮的小苗,他突然问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地里的每棵苗都一棵棵地向上拔,小苗一下子长高了许多,这令他非常高兴。忙了一整天,当他欣赏完自己的“劳动成果”后,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见到家里人就不无得意地吹嘘:“我今天累坏了。我使劲帮我的庄稼长高了好多呢!”
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庄子》
人生智慧
客观规律是我们办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衡量对错的一把铁尺。只追求结果而忽视甚至违反事物发展的正常进程是要不得的。省略了过程,也只能导致失败的恶果。
11.燕石珍藏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非常愚蠢的人,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块普通的燕石,他却自以为得到了稀世珍宝,高兴得不得了,拿回家把它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生怕被别人偷去。后来有个客商听说这件事,准备前去观看一下。这个宋国人以为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便斋戒七天,穿戴得体的衣冠,并杀牛祭祀,用十层的皮匣子和十条丝绸将这块燕石包起来。客商见到宋国人的这种行为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一般的砖石泥瓦没什么两样,不必这么对待它。”而这个宋国人听了却气愤地说:“你这是在耍花招,休想将这块宝石从我手中骗走。”然后更加小心地将它收藏起来。可是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问及此石了。
——《阙子》
人生智慧
对待任何一个事物,我们在做出价值判断的同时,也要多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因为兼听则明。切不可像这个宋国人那样执迷不悟。将废物当宝物,这除了给别人留下笑柄外,不会带给自己任何好处。
12.医人治驼
从前有个医生尽管医术并不十分高明,但他总是喜欢向人吹嘘自己医术高明,什么病都能治,特别是善于治驼背。见到别人他就炫耀自己的这种“假本领”,声称:“那些背驼得像弯弓、像虾米、像曲环的人,我早上治晚上就能把背治得像箭杆一样直;即使是老人,我也照样能手到病除。”
很多人都被他的假话所蒙蔽,以为他果真有这么大本领,他也因此骗了许多钱。
有个驼子相信了他的话,就花了很大一笔钱请这个医生治自己的驼背,这种病已困扰了他许多年。这个医生找了两块板子,一上一下将驼子夹在中间,自己在上面踩来踩去,结果驼子的背直了,但人却被压死了。
——《说郛》
人生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有敏锐的头脑、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知识,且不可被他人的假话所蒙蔽。一些人之所以会做出许多蠢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受了侥幸心理的支配。破除盲目迷信的心理,按自己的思路走下去,生活才会更美好。
13.荆人遗弓
古时荆地(现在湖南,湖北一带)有个猎人去打猎,不小心将自己的弓弄丢了,这使他无法打猎了。
跟他一同去的人很着急,跑前跑后地帮他寻找,看是否丢在了来时的路上。而这位丢失了弓的荆人却一点也不着急,甚至连找都不找。别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个人回答道:“我们大家都是荆地的人,我丢的弓也一定会被荆地的人所捡到,而不可能被其它地方的人拾去。既然是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寻找这张弓了。”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对荆人的做法很赞赏:“这话说得好,但是,如果将荆地去掉那就更好了。”
——《吕氏春秋》
人生智慧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对一件事情耿耿于怀很久,但过了一段时间回一看,才发现那些坚持实在没有意义。不要太在乎得与失。世事多变,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正主切都要失去,不如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情。
14.无用即是大用
惠子对庄子说:“前段时间魏王送给了我几粒大葫芦的种子,说这种子结出的葫芦可以做成容器用。我把它种活了,它结出的葫芦太大了,超出普通葫芦许多,按照它的正常容积,似乎能装得下五石东西。我想用它去装酒水,然而它的皮又薄又脆,装上之后,很快就裂开了,原因是它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我想既然如此,那就把它切开当作舀水用的瓢吧!可是切开之后才发现,里面太平太浅根本盛不了多少东西。即使能盛一点点东西,一碰就洒了。这个葫芦简直太大了,可是它却一点用处也没有,不如把它砸碎了。”庄子说:“这个葫芦虽然很大,可是它也有它的优点,有它的用处,只不过先生你不善于利用它的优点罢了。”
——《庄子》
人生智慧
“无用即是大用”,很多在人们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却构成了生活的和谐和完美。有用与无用,关键还在于用什
么标准去评价。抱怨生活不如意的人们,不妨将眼光放开,只要过好眼前的生活,就会收获更大的幸福。还犹豫什么,行动吧!
15.腾猿处势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猿猴。当它生活在森林中的时候,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它们独特的本领:在树林中上跳下跃,活动轻盈自如,生活得逍遥自在,就好像是树林之主。即使像后羿和逢蒙这样的优秀射箭手也会对它无可奈何,这是因为那里是适于它们生存的地方。相反,如果将猿猴放到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猿猴就没什么东西可去攀援,也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掩,这样它们就会浑身紧张得不自在,可能会连食物也难以觅到,时间一久,它们就会失去了敏捷的攀援能力,活动也会变得迟钝。这倒不是因为它们的筋骨出了什么毛病不灵活了,而是所处的环境影响它们本领的发挥。
——《世说新语》
人生智慧
无论什么东西,都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机遇,即使有再大的本领,也很难做出什么成绩来。因此,暂时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不必为此而忧虑。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耐心等待,用最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