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古韵
所以对于好茶的了解与好壶的认识同等重要,好的茶,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而且要经久耐泡。好的壶,则不仅赏其外观,窥其质地,更要量其实用。以外观而言,不管壶高矮圆扁,或几何或瓜果,提耳时重心要稳,左右要匀称,掀盖时,壶口要平要圆,试流时,出水要急要长要圆。还要注意壶面的瞩疵,壶底的钤鉴、气孔的大小。以质地而言,手拉、灌浆、挖塑,若外形无法判断。打开壶盖便可分晓。一般手拉壶较粗糙,灌浆壶有模痕,挖塑则有刀痕。例如宜兴新壶,有白泥,有紫砂,有红泥,又有内紫外红,价钱也各异。其硬度因烧成火侯不同而导致声音有清脆混浊之分。一般而言,清脆的壶适用浅发酵,香气高的茶,混浊的适泡重发酵、韵低沉的茶。另外新壶却有古意,无故绑线:有修饰痕迹的,都要注意。
以实用而言,衡量个人的经济能力,古壶赏其稀其旧,新壶爱其雅其趣,瓷制品适合表现香气,陶制品适合表现滋味。壶太大,客太少,则逼人牛饮;壶太小,客太多,则让人望穿云霓。要衡量自己习惯、杯量,以及嗜饮茶叶之种类,倘若只喜欢喝龙井,瓷壶盖碗足矣;倘若肚大能容,来者不拒,则各式茶具都要准备,大中小都可齐全。客至时,则可从容应付,得心应手。其实严格说来,了解以上三点,并不算知壶,这种事犹如佛家说法,除了要有点悟性,经验其实最重要。
修壶与养壶
关于壶的正确使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心得,毫无定则可言。但假如一时失察,买回来的壶,气孔太小,可用钻石细针通通,若是不能禁水,则可在壶沿先抹些肥皂,再抹金钢沙,上下磨擦即可。新壶使用之前,有人主张先放茶叶。让其吸尽杂味后再使用,有人则内放豆腐,外包油网蒸煮,有人以陈年茶汤久泡之,其用意虽在于去杂昧,却更有拔苗助长的意思。
其实正确使用,擦拭是第一步。陶壶有毛细孔,其密度比水分子还小,所以不漏水却能固着浸出物,泡后若能迅速去渣,不让其蛋白质分解变酸才是养壶之道。能烘干最佳,不能烘干,则将盖微张,让壶中水份蒸发。长此下去不必涂汗,不必砂摩,您的宝贝壶自会精光日渐,瑞气日隆,而让人爱不释手。
古人曾云,不做无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站在经世致用的严肃态度来看,人生有太多毫无意义的事,但以艺术而言,以心灵无形的陶冶与抚慰来看,饮茶诸事,甚至小至以布拭壶,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茶在人体的功用,已成定论,但其无形的言语,却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国人不像日本那样把喝茶弄得太严肃。诚挚、喜悦、自由,原本是喝茶的本质,“茶热清香,客至最是可喜,鸟啼花落,无人亦自悠然”,这番境界,你我都乐于体会。
名壶留香
目前讨论壶艺的书汗牛充栋,但其考证难,真伪不易辨别,郭公夏五,意见纷杂,皆因为许多人对于古壶,知之甚少,难以一见,更不谈拥有,无法满足其占有欲,爱壶者一直处于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距离。“壶艺”是茶道的范畴之一,对专业收藏者而言,“壶艺”可能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俗称“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对泡茶而言,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茶的文化而言,壶的意义更是近代茶史的见证。所以说壶艺是茶道的范畴之一,它包含着选壶,用壶、养壶的实用知识与欣赏的艺术价值,欣赏的重点在赏其造型的韵格与奇特,及玩其精致细腻的工巧。就如同欣赏一件雕塑品般,所不同的是一把壶可因个人长期的使用,而焕发出浑朴的润雅,再增加其欣赏的价值。
总而言之,壶艺涵盖文化、实用与艺术欣赏等三方面的价值,其中与品茗者最有关系的是实用的价值。再由“珍惜”自己使用的壶到欣赏它、继而扩至对历史文物(古壶)与近代佳作的欣赏。自古名壶总为品茗者之赏玩,也确有其理。就如宝剑赠英雄般的适得其所。
明代以来,各方制壶艺人,集其纤巧的手艺与匠心独运的创意,造就了不少精品;更有与文艺之士相结合者,融入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这种文工合作或集文工于一身的结晶,更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民族风格。类似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品,就以国画最明显。
自古茗壶之所以成为名壶,其成就也绝非偶然;当时所制的壶罐岂能以算数,如非适理兼趣且实用者,哪能被世人所珍惜与珍藏;泛泛之壶早就被人们遗忘了,又哪能流传至今,并作为历史的借鉴呢?
近代仿效古风虽蔚成风气;然于仿古之余,也屡有巧思之作。故凡能敦古且得神味,质美色佳而坚硬者;或继创精巧且具风格者,也都是值得欣赏的美艺佳作。
只要是把好壶,古今皆足取,这才是近代壶艺的主流:直接可宅:遍使茶道中人游心于壶艺的鉴赏与珍玩!间接也鼓励了国内制壶家发挥美艺与实用的巧思,如此相得益彰,乃有助于茶道,并为茶的文化在历史上做个见证。
茶具的鉴赏和选择
我国最古老的茶具是陶土制的缶,类似今天四川、云南的烤茶罐,既可煮茶,也可作盛具,它形状古朴,笨重粗糙。西汉以后发展出了釉陶茶具,上釉后,外表不仅光亮平滑,也有了鲜艳的色彩,它比起生陶茶具就漂亮多了。西汉以后我国茶具经过多方面发展,出现的种类有茶炉、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蕴等专用茶具。据唐代陆羽《茶经》所述,广义的茶具包括贮茶、碾茶、炙茶、煮茶、调茶、饮茶等过程的器具共20余种。
从茶具材料质地来看,我国出现过的种类有陶土、瓷器、铜器、锡器、金器、银器、玉器、玛瑙、漆器、景泰蓝等。到了现代,则以陶器茶具、瓷器茶具为主,还有玻璃茶具、搪瓷茶具等,更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由于各地饮茶习惯、茶类及自然气候条件不同,茶具可以灵活运用。如东北、华北一带,多数都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盅饮用。江苏、浙江一带除用紫砂壶外,一般习惯用有盖瓷杯直接泡饮。四川一带则喜用瓷制的“盖碗杯”,即口大底小的有盖小茶碗,下面还有个小茶托。茶与茶具的关系很密切,好茶必须用好的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优劣,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为茶具既是实用品,又是观赏品,同时也是极好的馈赠物品。
《红楼梦》中,妙玉在栊翠庵拥有的茶具,是不同凡响的:有成窑“五彩小盖盅”,有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有“绿玉斗”,有九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还有古玩奇珍的两只古杯,这说明月我国当时的茶具已是极其丰富多彩。
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茶具以瓷器、玻璃器皿居多,陶器次之,搪瓷又次之。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为瓷器茶具传热不快,保温适中,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能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但由于陶器不透明,沏茶后难以欣赏杯中的芽叶美姿,是其缺陷。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名茶,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瓜片等,杯中轻罗缥缈,澄清一碧,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沉浮。饮之沁人心脾,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充分发挥了玻璃器具透明的优越性。至于搪瓷茶具也有它的优点,虽然欣赏价值比不上上述几种,且家庭、办公室不太适宜,敬客不够庄重,但经久耐用,携带方便,适宜于工厂车间、工地及旅行时使用。至于塑料茶具,因质地关系,对茶味有影响,除临时使用外,平时都不适宜。尤其忌用塑料保暖杯冲泡高级绿茶,因杯中长期保温,使茶汤泛红,香气低闷,并有熟味,大煞风景。
有的地区,茶具是成套的:贮茶、煮茶、沏茶、饮茶成套;盏、盖、托成套;铜、瓷、锡等器具成套合用等。譬如四川成都的“盖碗茶”,用的是铜茶壶、瓷盖碗、锡制杯托,用这一系列茶具泡成的茶,色、香、味、形俱臻上乘,果然“正宗川味”。
唐代,从《茶经》可以看出,民间仍以陶瓷茶碗为主,瓷器比陶器色泽洁白,质地更细腻,这有利于观赏茶汤美好的色泽。由于唐代斗富之风盛行,贵族家中开始出现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这类茶具很名贵,但因为昂贵、笨重,而不能在社会上普及。宋代茶具多用瓷茶盏,口敞底小,有黑釉、酱釉、青白釉等品种,以黑色为主,“斗茶”用的茶具多为黑釉盏。元代青白釉茶具较多,黑釉盏已逐步被青白釉茶盏代替。明代盛行用茶盏,中期以后又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而起。近代,又有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具,使我国茶具更加丰富多彩,仪态万千。现代茶具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比过去先进,而且在品种、花色、造型艺术上也比过去精巧美观:
我国目前的茶具,仍以“景瓷”和“宜陶”最为流行和名贵,普遍受到茶叶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