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人物时有七种常见的谬误:名声不准;爱恶取物;看不明心志;早慧与晚成的资质难以区别;把人定位错了类型;有才能的人有展才的机会,也有受屈的时候;奇才不易识别,不能以常理度之的。
【原文】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夫采访之要,不在多少。然征质不明者,信耳而不敢信目。故:人以为是,则心随而明之;人以为非,则意转而化之;虽无所嫌,意若不疑。且人察物,亦自有误,爱憎兼之,其情万原;不畅其本,胡可必信。是故,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败目。故州闾之士,皆誉皆毁,未可为正也;交游之人,誉不三周,未必信是也。夫实厚之士,交游之间,必每所在肩称;上等援之,下等推之,苟不能周,必有咎毁。故偏上失下,则其终有毁;偏下失上,则其进不杰。故诚能三周,则为国所利,此正直之交也。故皆合而是,亦有违比;皆合而非,或在其中。若有奇异之材,则非众所见。而耳所听采,以多为信,是缪于察誉者也。
夫精欲深微,质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嗛小。精微所以入神妙也,懿重所以崇德宇也,志大所以戡物任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故《诗》咏文王:“小心翼翼”“不大声以色。”小心也;“王赫斯怒,以对于天下。”志大也。由此论之,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隽也;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众人之察,或陋其心小,或壮其志大,是误于小大者也。
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四者之理,不可不察。夫幼智之人,材智精达;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绪。故文本辞繁,辩始给口,仁出慈恤,施发过与,慎生畏惧,廉起不取。早智者浅惠而见速,晚成者奇识而舒迟,终暗者并困于不足,遂务者周达而有余。而众人之察,不虑其变,是疑于早晚者也。
夫人情莫不趣名利、避损害。名利之路,在于是得;损害之源,在于非失。故人无贤愚,皆欲使是得在己。能明己是,莫过同体;是以偏材之人,交游进趋之类,皆亲爱同体而誉之,憎恶对反而毁之,序异杂而不尚也。推而论之,无他故焉;夫誉同体、毁对反,所以证彼非而着己是也。至于异杂之人,于彼无益,于己无害,则序而不尚。是故,同体之人,常患于过誉;及其名敌,则尟能相下。是故,直者性奋,好人行直于人,而不能受人之讦;尽者情露,好人行尽于人,而不能纳人之径;务名者乐人之进趋过人,而不能出陵己之后。是故,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此又同体之变也。故或助直而毁直,或与明而毁明。而众人之察,不辨其律理,是嫌于体同也。
夫人所处异势,势有申压:富贵遂达,势之申也;贫贱穷匮,势之压也。上材之人,能行人所不能行,是故,达有劳谦之称,穷有着明之节。中材之人,则随世损益,是故,藉富贵则货财充于内,施惠周于外;见赡者求可称而誉之,见援者阐小美而大之,虽无异材,犹行成而名立。处贫贱则欲施而无财,欲援而无势,亲戚不能恤,朋友不见济,分义不复立,恩爱浸以离,怨望者并至,归非者日多;虽无罪尤,犹无故而废也。故世有侈俭,名由进退:天下皆富,则清贫者虽苦,必无委顿之忧,且有辞施之高,以获荣名之利;皆贫,则求假无所告,而有穷乏之患,且生鄙吝之讼。是故:钧材而进,有与之者,则体益而茂遂;私理卑抑,有累之者,则微降而稍退。而众人之观,不理其本,各指其所在,是疑于申压者也。
夫清雅之美,着乎形质,察之寡失;失缪之由,恒在二尤。二尤之生,与物异列:故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而人之求奇,不可以精微测其玄机,明异希;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饰为真实。是以早拔多误,不如顺次;夫顺次,常度也。苟不察其实,亦焉往而不失。故遗贤而贤有济,则恨在不早拔;拔奇而奇有败,则患在不素别;任意而独缪,则悔在不广问;广问而误己,则怨己不自信。是以骥子发足,众士乃误;韩信立功,淮阴乃震。夫岂恶奇而好疑哉?乃尤物不世见,而奇逸美异也。是以张良体弱而精强,为众智之隽也;荆叔色平而神勇,为众勇之杰也。然则,隽杰者,众人之尤也;圣人者,众尤之尤也。其尤弥出者,其道弥远。故一国之隽,于州为辈,未得为第也;一州之第,于天下为椳;天下之椳,世有优劣。是故,众人之所贵,各贵其出己之尤,而不贵尤之所尤。是故,众人之明,能知辈士之数,而不能知第目之度;辈士之明,能知第目之度,不能识出尤之良也;出尤之人,能知圣人之教,不能究之入室之奥也。由是论之,人物之理妙,不可得而穷已。
【译文】
鉴定人物时有七种常见的谬误。一是考察名声,有偏于一方的错误;二是待人接物,会受到个人好恶之情的困扰;三是审度心志,有大小情况不分的错误;四是品评人才素质,会忽略早智与晚成的区别;五是辨误类型,有类别相同,不易看清的疑惑,六是评论才能,有受提拔和被压制的复杂情况;七是观察奇才,时常忽略对尤妙与尤虚之人的注意。
采访打听人物的关键,不在于所得信息的多少,然而不能明白迹象与才质关系的人,往往相信耳朵听来的而不敢相信亲眼看到的。所以他人以为正确的,那么自己也随着相信他;他人以为错误的,那么就改变自己的看法而同意他人。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嫌恶,意念中似乎没有疑惑;况且,人们观察事物,也各有自己的误区;再加上爱憎的情感在其中,那情况就千变万化,十分复杂了;不以事物的根本为依据,怎么可以一定相信呢?因此,能够鉴赏人物的人,用眼睛所见到校正耳朵听来的;不能鉴识人物的人,却用耳朵听来的取代眼睛所见到的。所以州、县闾里的人士,或者一致赞誉,或者一致毁谤的,不能作为正确的判断。善于交游的人,声誉环绕,未必是可以相信的。内心充实外貌忠厚的人士,在与人交往沟通中,一定能够与所任的职位相称,上面的人提携他,下面的人推举他。如果不能周到全面,一定会产生失误和毁谤。所以偏于敬上而失于与下面搞好关系的人,终会受到毁谤;偏于厚待下面的人而失于取得上面好感的人,他们的仕途前程终究不能顺利。因此,如果能够周到全面,那就会被国家所用,这是正直的人的交游方式。所以人们一致认为是对的也会有违缪不当的地方;人们一致认为是错的有时优点就在其中了。如果存在奇异出众的人才,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发现的。而耳朵所听到的,往往因为某种信息多了,就确定为可信的。这正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传闻所导致的错误。
喜爱美好善良,憎恨丑恶鄙陋,这是人普遍的情感。如果不能认清本质,也许会疏远美好,亲近丑恶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亲近丑恶、不良的人,即使那些人是丑恶的,仍然有一些对的成分。因其对的成分符合自己的长处,就不知不觉地同他情感沟通、思想亲近,不注意就忘了他的丑恶不良。美好善良的人虽然总的来说是好的、善的,仍然有他不足的地方。因其缺点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又因其长处轻视自己的短处,不了解自己而意志消沉、精神崩溃,不在意中忽视了别人的美好、善良。这就是迷惑于感情上的亲疏好恶啊!
精神要深奥微妙,品性要美好端庄,志向要宏伟广大,意念要谦恭谨慎。精神深奥微妙,能进入神妙莫测的境地;品性美好端庄,能充满德泽恩惠的庇荫;志向宏伟广大,可以选拔任用;意念谦恭谨慎,可以谨慎地避免各种灾难祸殃。因此,《诗经》歌颂文王“小心翼翼”,不敢夸张名声和表露于神色,这就是“小心”啊!周武王赫然发怒,代纣灭商,面对天下,这就是“志大”啊!由此看来,意念恭谨志向宏大的,属于道德、才智极高的圣贤之类;意念骄纵志向宏伟的,是才智出众的英俊之才;意念骄纵志向狭小的,是傲慢放荡之辈;意念恭谨志向狭小的,是拘谨懦弱的人。一般人观察人时,或因为其谦逊就认为他浅陋,或因其志向宏伟就认为他雄壮,这就是失误于衡量人物心智“小”和“大”。
人才不完全一样,他们成长有早有晚。有智慧发育较早很快就能成才的,有智力发育较晚成才较迟的,有少年时智力差最终不成才的,有年少时才华横溢于是才智卓越的。出现这四种不同情况的道理,不能不弄清楚。幼年时聪明的人,才能智慧精明通达,而他们在儿童时期就都显露出了苗头。所以,擅长文字辞章的,来源于他幼年时言辞繁多;善论辩的,开始于他幼年时口齿伶俐;仁爱亲善的,出自他幼年时过多地赏赐别人;谨慎小心的,产生天他幼年时胆小怕事;清白廉洁的,起于他幼年时不轻易接受和索取。智力发育早的人,学识浅薄才思敏捷;智力发育晚的人,见识奇特从容不迫;终生不得志的人,普遍困扰于才智不足;功成名就的人,才智全面通达而绰绰有余。然而一般人观察人时,不考虑人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变化,这就要疑惑于智慧形成的早晚不同了。
人心没有不趋向功名利禄而逃避伤害的。获取功名利禄的途径,在于正确而获胜;遭致祸害的根源,在于错误而失败。所以,人们无论有德有才还是愚昧无知,都想使正确和胜利在自己一边。能够了解自己正确的,没有谁比得上与自己同一类型的人。因此,那些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人才,还有交结往来趋炎附势的一类人,都亲近自己的同类而赞赏他们,憎恨厌恶与自己敌对的、相背离的人并诽谤他们,对不同于己也不异于己的人,就予以排斥而不加尊重。进一步推究讨论,并没有其他原因。所以要赞誉同类、诋毁敌对者,是要证明对方错误而标榜自己正确。至于那些不同于己也不异于己的人,对于他人没有好处,对于自己也没有害处,就排斥他们而不加尊重。因此,在同一类型的人中,常有过分赞美言过其实的毛病。与那些名声相当的,那就很少有人能相互谦让甘为人下了。所以,正直的人性情激奋,喜欢别人用正直的态度对待他人,而不能承受别人揭露自己的短处;随心所欲的人感情外露,喜欢别人也用放纵不羁的态度对待他人,却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行为放肆;追求名声的人,乐于别人趋附升迁超过其他人,却不愿看到超越自己之上的是原来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因此,性情相同而相互倾慕才能的人,就会互相提携互相依靠;性情相同而力量相当的人,就会相互竞争相互伤害。这又是同类型人关系者是赞许聪明智慧的人却诋毁其他聪明智慧的人。然而一般人观察人物没有弄清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同类之间容易不满的缘故。
人们所处地位不一样,有舒展和压抑的差别。富贵又顺畅通达,是地位舒展;贫贱又困厄匮乏,是地位压抑。有上等才智的人,能做一般人不能做的事,所以发达显贵的时候有勤谨谦虚的称誉,穷因不得志的时候有显耀贤明的操守。中等才智的人,只能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浮沉。因此,凭借着富贵的时机,对内尽量聚敛钱财,对外广为施舍恩惠,被他供养的人,寻求合适的赞词来赞美他,被救助过的人,将他那一点善行宣扬扩大,虽然他没有什么奇异的才能,还是品行成功,名声树立。一旦落到贫穷卑贱的地步,想要对人施舍却没有钱财,想要救助他人却没有权势,亲戚不会怜悯他,朋友也不会接济他,名分和道义不再存在,过去的恩谊情爱也逐渐背离,而种种不满则一齐来到,把过错推给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虽没有什么罪过,还是被人们们毫无道理地抛弃了。所以,世间有奢侈贫乏的变化,名位有升迁降谪的更替。天下人都富有了,那么贫困而有节操的人虽然艰苦一些,却不会有疲乏狼狈的忧虑,而且会有不接受施舍的高尚,以此获得一个好的名声。要是大家都贫穷,那么连乞借都找不到请求的对象,只有困厄贫乏的怨恨,有人给予帮助的,就会因名声显赫而才德顺达;个人名分低下压抑的人,又被人牵累妨碍的,就会低微贬抑而逐渐失去地位。然而人们在观察时,没有弄清其中的根本,只是指出所表现出的那些现象,这就是被地位的舒展或压抑所迷惑了。
高洁文雅的美好品质,表现于容貌性情上,考察来很少会失误。产生失误的原因,常常在于有不同才智特出人物。不同才智特出人物的存在,与一般人物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极端深远的人,将精神藏于内心,外表没有任何粉饰的姿容;极端空虚不实的人,言词浮夸而姿容美丽,内心的实际情况却相背相反。然而人们在研究特异人物时,却不能精细深入地度量其深奥难知的变化规律,了解其奇特罕见的品质。或者因为他相貌年轻就认为他才识不足,或者因为他姿容华美就以为他才智宏伟,或者把直率外露就认为是空虚浮华,或者将虚伪欺诈当做了真诚实在。因此,认为选拔年轻人才多有失误,还不如依照长幼顺次提拔。依照长幼顺次提拔,确实符合常规,但是如果不认真考察其实际才能,又怎么能保证这样去做就不会失误呢?所以,忽略了贤才而贤才却取得了成功,就怨恨没有早些提拔他;选拔了奇才而唯独自己是错误的,就悔恨没有广泛地征询意见;广泛征求了意见却妨害了自己的,就埋怨自己太不自信了。因此,当俊逸的人才像千里马撒开四蹄飞奔一样展现才华时,士人们才恍然大悟:当韩信建立功勋时,淮阴人才感到震惊。这难道是讨厌奇异的人才而喜欢疑神疑鬼吗?实在是因为才智特出的人物不能被世人发现,他们的品质奇特优异。因此,张良虽然身体柔弱,但却精明强干,成为众多智士中的俊才。荆轲虽然神色平和,却异常勇猛,成为众多勇武之士中的英杰。如此,俊逸特出的隽杰,就是众人中特别突出的人才;品德崇高的圣人,又是所有才智特出人物中最特出的人。他奇异的才智越是突出,他的学识就越是深远。一个郡中的俊才,在州里就是成群结队的了,还不能排在被选拔之列。一个州里能排在被选拔次序的人才,对于天下来说就像门臼一样普通。天下如同门臼一样的人才,世上也有优劣之分。所以,一般人所尊崇才智特出的人中最特出的。因为,一般人的眼光,只能见识郡中人才的技艺,而不能了解州级人才的气度。郡中的人才的眼力,能够了解州级人才的气度,却不能见识特出人才的贤能。才智特出的人才,能理解圣人的教化,却不能深究精深学问的奥秘。由此说来,考察人物的道理,是精深奇妙而不能寻根究源完全掌握的。
一、名声并不是实力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智解】
第一种谬误,仅凭名声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