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物志一日一品
47297900000028

第28章 八观——八种审察人才的角度(4)

在古代兵法中,领兵的要旨之一,就是得军心者就能获得将士效命,失军心者则会导至败亡丧身。所以,通常大将对自己手下的兵都很亲切,诸葛亮就说过,“爱兵如子”,而且将“爱兵”的“爱”法列出八项。并说,如能做到这些,就能造就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

【事篇】

虚假的“爱敬”

春秋时代,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曾称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并请教说:“仲父您病了,请问您有什么话要嘱咐我的吗?”

管仲说:“我希望您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这伙人远一些。千万不要接近他们。”

齐桓公说:“易牙用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儿子。难道这还不值得信任吗?”

管仲说:“人之常情都是爱自己的儿子的,如果对自己的儿子都很残忍,对君主又能好到哪里去?”

齐桓公接着说:“竖刁阉割自己来侍奉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身体,难道还能怀疑他吗?”

管仲说:“人没有不爱自己的身体的,狠心毁坏自己身体的人,对君主怎么能好?”

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为了我,他父亲死了他都没去奔丧,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还不应该信任吗?”

管仲说:“人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如此无情,又何况对他人呢!”

齐桓公说:“好,一切照您的话办。”

管仲死后,齐桓公驱逐了这四个人。但四人走后,齐桓公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更是无心治理朝政,同时旧病也犯了,宫廷为之混乱。

过了三年,桓公说:“仲父的话只是说说吧!这几个人应该是真心待我的。”于是又把他们召回朝廷。

后来就是易牙、竖刁、常之巫这几个小人勾结起来作乱,他们把桓公的宫门堵住,不准任何人进去,在宫外筑起三丈高的墙,断绝他的饮食,准备把他活活饿死。齐桓公临死时流泪叹息说:“唉!怨我糊涂没有听仲父的话,仲父看问题真是很远的。”

能够对父母有感情,才能对朋友有感情,也才能对社会、对国家有感情。人的世界,其实是感情的世界。

六、看人欲望的诉求

——何谓观其情机,以辨恕惑?夫人之情有六机:杼其所欲则喜,不杼其所能则怨,以自代历则恶,以谦损下之则悦,犯其所乏则婟,以恶犯婟则妒;此人性之六机也。

【智解】

看情感变化的迹象,可以看一个人对于得失的态度。

人的欲望表露有六种迹象:

能实现他的欲望就欢喜。不能发挥他的才能就怨恨。自我夸耀凌越他人就会被他人厌恶。谦虚自损、甘居人下就会使别人高兴。冒犯别人的短处就会受人忌讳。以厌恶冒犯忌讳就会受人妒害。

这六种表现就是世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际现象的根源。

首先看欲望的满足。“欲望”不是个贬义词,比方说,烈士的欲望是建功立业,善士的欲望是天下太平,能士的欲望是治理乱世,术士的欲望是谋划计策,辩士的欲望是一展辩才,商人的欲望是积累资本,政客的欲望是得到大权。欲望得到满足,就会让人高兴。

而才干得不到施展,欲望也就很难满足,所以就会产生怨恨。而且,请注意,所谓“欲望”,是说他们真正想要得到的,比方说烈士要干事业,是享受这个能投入精力、体力;挥洒汗水、血水的创业过程,而不是得到一个发达的事业。所以,对有些人说来,得到江山,远不如打江山快活。

人性都“好胜”,要走在他人的前面,所以人们都不喜欢别人自夸,自我夸耀都是想胜过他人的表现。“自夸”让人讨厌,而学会“自嘲”,尤其是那种颇具自信,饶有趣味的自嘲,则几乎是一个成熟的人所必备的素质。人性好胜,所以喜欢他人的谦卑,他人的谦卑意味着自己身价的抬高,所以用谦卑的态度去处世,别人就会很高兴,因此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人性都喜欢扬长避短。别人批评自己的短处,这就正好摸到了老虎屁股,就会愤怒。

人性都喜欢侵犯他人,具有恶作剧似的攻击性冲动。第一种是喜欢毁掉比自己强的人。第二种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这几乎是最令人所厌恶的。

以上六种现象,可以归结到一点上,就是人,总想要处在他人之上。

所以高明的人(古代叫君子)就以“谦虚退让”为手段,以避免伤害。而见识浅薄的人(就是俗称的小人),就只懂得满足自己的欲望冲动,只图自己一时的高兴:这种人毫无大局观,只要求别人全听自己的;以假装的敬爱去欺骗别人,以为世上尽是傻子;别人在态度上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就觉得这是侮辱;别人侵犯了他的利益,他就怀恨在心,念念不忘。

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情绪和欲望,就可以知道他是君子还是小人,或者说,是高明还是愚蠢。

【事篇】

关于欲望,《浮士德》是个好例子,它告诉我们,人的行为都是起于欲望,而欲望无穷尽。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欲望,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上帝在天庭召见群臣,魔鬼靡非斯特也如约而至。上帝问起浮士德的情况,靡非斯特说浮士德欲望无穷,什么也不能使他满足,最终必将堕落。而上帝却坚信浮士德虽然在追求中难免有失误,但理性和智慧会让他找到有为的道路。靡非斯特不以为然,自信能引诱浮士德走向堕落。为此他与上帝打赌,上帝便将浮士德交给了他。

浮士德一生经历了五种欲望:

1. 知识欲望。此时的浮士德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闷在阴暗的书斋内,痛惜自己博览群书却丝毫不能济世救民,想一死了之。教堂复活节的钟声把他引到郊外,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使他深受鼓舞,重新唤回了生的念头。他把一条黑狗带回书斋,黑狗现出人形,那便是魔鬼靡非斯特。浮士德向他诉说了受尘世束缚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让他重新开始人生,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说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这句话,他的灵魂即为魔鬼所有,来生做魔鬼的仆人。浮士德不再考虑,与魔鬼立下了契约。

2. 爱情欲望。靡非斯特把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周游世界。他们先到莱普齐的一家酒店,参加了一些无聊大学生的胡闹,浮士德对此毫无兴趣。他跟着魔鬼来到“魔女之厨”,魔鬼想用爱情引诱他。面对魔镜中的美女,浮士德心有所动,喝下了魔女的药汤,变成了青春焕发的少年。在教堂前,他邂逅了美丽的少女玛甘泪,立刻爱上了她。在魔鬼的帮助下,他很快获得了玛甘泪的爱情。为了能享受爱情的欢乐,玛甘泪想用安眠药让母亲沉睡,不料因药量过大,毒死了母亲。浮士德也因幽会受阻杀死了玛甘泪的哥哥。玛甘泪悲痛欲绝,竟亲手溺死了她与浮士德的孩子,最终身陷囹圄。浮士德前来劫狱,遭到了玛甘泪的拒绝。

3. 政治欲望,魔鬼又把浮士德带到了一个皇帝的宫廷里,让他为这个统治者服务。浮士德建议发行纸币,使王朝渡过了财政危机。

4. 美的欲望。对政治大失所望的浮士德转而追求古典美。他的学生瓦格讷制造了一个“人造人”——何蒙古鲁士。借助小人儿所发的光,浮士德与魔鬼又来到了古希腊的神话世界,和海伦结了婚,并生了个儿子叫欧福里翁,那是一个早熟的孩子,浑身有火一样的热情,他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于是,他爬到高高的山崖上,张开双臂,一跃而下,结果摔得粉身碎骨。海伦伤心欲绝,呼喊着“请把孩子和我一起收容”,马上化成了空气里的一团雾气。海伦的离去,预示着浮士德对美的追求就此走到了尽头。

5. 事业欲望。在高山顶上,俯视浩瀚的大海,浮士德的心头涌起一个庞大的计划。他想移山填海,造福人类。此时,国内发生内战,他受到魔鬼的怂恿,帮助国王平息了内乱,因此得到了海边的一块封地。浮士德率领人民着手改造自然,以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乐园。但有一对老夫妇不肯搬迁,魔鬼便派人烧了他们的小屋,还干了不少坏事。这让浮士德忧心忡忡。这时,忧愁妖女趁机对他吹了一口阴气,使他双目失明。魔鬼命死魂灵为浮士德掘墓,浮士德听到铁锹之声,以为是群众在为他开沟挖河。想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他终于满足了,不由得脱口赞道:“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说完,浮士德依约倒地死去。魔鬼正要夺走他的灵魂,这时天降玫瑰花雨,化为火焰,驱走了魔鬼。天使将浮士德接到天庭,见到了圣母和玛甘泪。天堂欢声四起,众天使为战胜魔鬼,获得浮士德的灵魂而高奏凯歌。

七、缺陷恰恰是长处

——何谓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讦,刚之失也厉,和之失也懦,介之失也拘。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

【智解】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而且由人的缺陷,正好可以了解他的优点。

凡事都不圆满,有得必然有失。某一方面特别突出,同时也就在别处出现了缺陷。所以这些缺陷,便是这个人的某些能力的“标签”。

人若正直,便斥责他人。

人若刚强,便严厉无情。

人若柔顺,便怯弱不争。

人若清高,便固执保守。

人的品质,就是体现在有自己特点的事上。以正直为例,人的“正直”体现在什么地方?往往就是这个人对某些行为看不过去,从而忍不住去斥责有关人。若是让他不去斥责,也就没有“正直”这一说法了。

因此缺陷也正意味着某种优点的突出。

【事篇】

完美英雄

曾有报纸刊载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综合测评”,文中给出了三个人的大致表现,问哪个人能造福全世界。

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

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夸脱(大约一公斤)的白兰地。

候选人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的习惯,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儿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

一般的人是不愿把票投给有那么多缺点的A和B的,而C则是比较理想的候选人。

文中给出的结果却绝对让所有的人瞠目,有缺点的A和B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而那个没有多少缺点的人竟是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

自然,客观点儿看,阿道夫·希特勒也是一号人物,饶具领袖才能,不过,若是就造福地球来说,他确实很不够格。

八、聪明是否意味着通达

——何谓观其聪明,以知所达?夫仁者德之基也,义者德之节也,礼者德之文也,信者德之固也,智者德之帅也。

【智解】

看人的聪明程度,可以分析他在哪些领域会有成就。人的“聪明”程度,有下面这些层次,依次进化:

成了“才”的人,掌握了某方面的技术才能。却不一定懂“理”,很难理解技术中蕴涵的深刻理论。

懂了“理”的人,精通理论又能言善辩,却不一定具有“智”,不能用于实际生活,随机应变。

有了“智”的人,能够处理各种现实的事务,却不一定具有“道”,无法理解世间万物唯一的真理。

只有知“道”,身体力行,才能通晓世上的一切事情。

因此,勤奋好学比不上掌握技术才能;有技术才能比不上精通理论;精通理论比不上富有智慧;富有智慧比不上对“道”有所把握。

人们一直喜欢“聪明”的说法,用“聪明”来指导“仁”,人们就会前来投靠。用聪明来指导“义”,就会战胜一切对手。用聪明来指导“理”,就会通晓事物的道理。如果没有聪明为主导,人们就会一事无成。

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极具功利性的话语扬名全世界的培根,就很推崇一种邪恶的聪明——狡猾。捎带一句,他可并非是个掉书袋的贫寒书生,而是一名绅士,本人也在政坛身居要职,曾任英国检察总长、内阁大臣、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院长。

培根指出:“狡猾与机智虽然有所貌似,却又很不相同——不仅是在品格方面,而且是在作用方面。例如有人赢牌靠的是在配牌时捣鬼,但牌技终归不高。还有人虽然很善于呼朋引类、结党营私,可是真做起事来却身无一技。”“人情练达与理解人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许多很世故很会揣摩人的脾气性格的人,却并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种人所擅长的是阴谋而不是研究。”

【事篇】

听诗知势

明代洪武初年,嘉定县安亭有个人叫万二,是元朝的遗民,他在郡内是数一数二的富豪。

有人从京城回来,万二问他京城有什么见闻。

那人回答:“皇上最近做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竿犹披被。”

万二叹道:“兆头已出现了。”随即把家财委托几个能干的家人掌管,自己买巨舟载妻子儿女泛水漫游,到洞庭湖和湘江一带去了。

不到两年,江南财主陆续破产,独有万二家业兴旺。

知几而作

汉高祖之弟刘交被封为楚元王后,对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老师穆公、申公等十分恭敬。穆生不喝酒,元王每次设酒宴常常专门为穆生设甜米酒。

等到王戊即位,开始还设甜米酒,到后来就忘了。

穆生回到家说:“我该告退了,不设甜酒,说明楚王对我已不在意了,我若不离开,有一天楚王会把我抓到城中心处刑呢!”

于是他自称得了病卧床不起,申公与白生强拉他去参加酒宴,说:“你难道忘记先王待我们的恩情了吗?如今楚王偶失小礼,你怎么就这样无情呢?”

穆生说:“《周易》上说:知几是神人。“几”的意思是事态的微细变化,是判断吉凶的先兆,君子见到“几”,就应有行动,一天也不能等待。先王礼遇我们三人是为宏扬道义。如今楚王忽视我们,是因为他忘记了道义,忘记了道义的人,怎能与他久处呢?我哪里是为了一点点儿的小礼节?”于是借口有病而离去。

申公、白生只好留下。王戊逐渐残暴,二十年后因同薄太后私下勾结,削去东海薛郡给吴。又联合谋反,申公、白生二人进谏,楚王根本不听,二人只好离开楚王穿起布衣,在集市舂米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