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理性地生活,使修养与常理相合,则成为优秀的人才;若任“情”犯“理”,修养与常理相左,则导致人才的素质失衡,产生各种各样的缺陷。理性生活与放任自流,这就是偏才与兼才的区别。
【原文】
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夫何故哉?盖理多品而人异也。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
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是故,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理之家也;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
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坚劲之人,好攻其事实;指机理则颖灼而彻尽,涉大道则径露而单持。辩给之人,辞烦而意锐;推人事则精识而穷理,即大义则恢愕而不周。浮沉之人,不能沉思;序疏数则豁达而傲博,立事要则爁炎而不定。浅解之人,不能深难;听辩说则拟锷而愉悦,审精理则掉转而无根。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温柔之人,力不休强;味道则顺适而和畅,拟疑难则濡懦而不尽。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此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
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
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知者。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
凡此七似,众人之所惑也。
夫辩,有理胜,有辞胜。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辞胜者,破正理以求异,求异则正失矣。
夫九偏之材,有同、有反、有杂。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故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则不入矣。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百言不明一意,则不听也。是说之三失也。
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
善攻强者,下其盛锐,扶其本指以渐攻之;不善攻强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锐意,则气构矣。
善蹑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
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卒谕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谕。以为难谕,则忿构矣。
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征之使还;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
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
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也。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由此论之,谈而定理者眇矣。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
兼此八者,然后乃能通于天下之理,通于天下之理,则能通人矣。不能兼有八美,适有一能,则所达者偏,而所有异目矣。是故: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材。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材。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材。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材。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材。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材。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材。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材。
通材之人,既兼此八材,行之以道,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言,则察色而顺性。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聪叡资给,不以先人。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不以事类犯人之所婟,不以言例及己之所长。说直说变,无所畏恶。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夺与有宜,去就不留。方其盛气,折谢不吝;方其胜难,胜而不矜;心平志谕,无适无莫,期于得道而已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物也。
【译文】
但凡成就事业、树立名义,都要确定道理,依理去做。而到了辩论诘难之时,却很少有能定理的。原因何在?大概是由于道理多种,而人才各异的缘故。道理多种,意识就很难达成一致,人才各异,就衍生不同性情间难以交流。性情难以交流,道理达不成共识,那么理就丧失、事就难成了。
理有四种,通达这些理的有四家。情性有九种偏失,似是而非的假象有七种,靠巧辞取胜的失误有三种,互相诘难有六种敌对的情绪,通晓论辩有八种技能。
天地之间阴阳力量的转化,盈满或虚空,减少或增加,是大道运行的道理。以法制约束人情是人事的常理。礼仪教化,进止得宜,是道义施行的常理。人的情绪变化的关键,是人情变化的常理。
四种道理各不相同,它们对于人才而言,必须明识通达才能彰显道理,明识通达必须依据人的资质才能得以实施。因此人的资质必须与一定的常理相符合,符合一定的常理才能产生明识通达,明识通达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现道理,道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成一家。
因此,资质性情平和淡雅,思虑心境玄远幽微,能通晓自然无为之理,就是道理之家。资质性情敏悟通达,谋略变化机智敏捷,能够处理烦杂急迫的事务,就是事理之家。资质性情祥和安静,能够论述礼仪教化,并能辨别它们的是非得失,就是义理之家。资质性情敏颖悟达,推测别人的性情、揣摩别人的意图,能够适应性情的变化,就是情理之家。
四种家在明理方面各有不同,这就产生了九种有失偏颇的性格。这九种偏情分别是:
粗略大方的人,不能疏理玄微,所以一方面,他阐论大事,表现得弘阔、广博而且见识高远;另一方面,处理小事则显得放荡而疏狂。
高尚严正的人,不善于周旋商量,一方面,说到依法行事,则遵守法令而公正无私;另一方面,说到变通,则乖戾不通难以施行。
坚强遒劲的人,喜好讲求实际,一方面,剖析事物的内在机理,聪颖、明智而且清晰详尽;另一方面,涉及大的道理,则肤浅而片面。
善辩的人,言辞滔滔而意气锐进,一方面,推断人事,所见精辟且穷究根柢;另一方面,论及大义,则疏阔放言而不周全。
与世沉浮的人,不能深入思考,一方面,闲聊漫谈,豁达、广博而且心高气傲;另一方面,谈论正事时,虽滔滔不绝而言不及义。
见解浅薄的人,不能对疑难问题深思熟虑,一方面,听到精彩的言论,则会摹拟高明而愉悦;另一方面,探究精微的道理,往往因烦难而掉转方向,虚浮无根。
宽容仁恕的人,不能迅速快捷,一方面,论说仁义礼智,宏大、详尽而又合于规范;另一方面,从事具体事务,则迟缓舒慢而不能济急。
温和柔顺的人,力量不够强,一方面,体味道理,行之有效,且和平畅通;另一方面,遇到疑难问题,则软弱无能而逃避开脱。
追求奇异的人,横逆纵心而追求新异,一方面,涉及权略谲诈,不受礼法拘束而举止大气;另一方面,查考清正的道理,则流于诡异而未免浮夸怪诞。
如果人的性情不专一,会有七种似是而非的表现:
谈话散漫、陈说滥词,似乎可以流传散布的现象;道理欠缺却头绪多种多样,似乎意味深长的现象;曲意迎合人意,似乎已经通晓理解的现象;甘为人后,保持长久,顺从大多数人的意愿,似乎能听取陈述作出决断的现象;回避疑难问题不作回答,似乎知道很多,其实一无所知的现象;羡慕通达却只能嘴上理解,似乎很高兴而实际上并不真正喜欢的现象;因为争强好胜而丧失常情。理屈词穷反而大称妙犹未尽,道理已失反而牵强附会引为依据,实际上寻求模棱两可的解释,似乎自恃有理而不可屈服。
所有这七种似是而非的表现,正是众人迷惑的地方所在。
辩论有的以理取胜,有的以辞取胜。以理取胜的人,先区别黑白是非然后再进行广泛的论述,先解释微妙深奥的部分然后再疏通全部道理。以辞取胜的人,破坏正当的道理来寻求奇异,这就会导致失去正理了。
九种偏颇的才能,有的相同,有的相反,有的相互间杂。相同就会相互融解,相反就会相互排斥,相杂就会相互宽宏豁达。因此,善于与人辩论的人,估量自己的长处然后与对方辩论。如果论述打动不了对方,就不再坚持说服对方了;如果周围没有人能够听懂,就不要诘难对方了。不善于与人辩论的人,用相反的内容去说服对方;用相反的内容去说服对方,对方也就不会接受了。善于教谕的人,用一句话可以说明几件事;不善于教谕的人,用一百句话也说不清一种意思,一百句话也说不清一种意思,别人也就不愿意听从了。这就是辩说中的三种缺失。
善于诘问辩驳的人,致力于解释清楚事情的根本;不善于诘问辩驳的人,大多舍弃根本而去追逐细枝末节;这就会导致双方争论不休。称为辞构。
善于攻击强手的人,首先避开对方开始时的盛锐之气,抓住对方辩论的主要论点,然后再一步一步进行反驳攻击;不善于攻击强手的人,援引利用对方辩论中的失误言辞来挫伤对方意志;这就会导致双方互不服气。称为气构。
善于追究别人错误的人,指出别人所犯的过失;不善于追究别人错误的人,利用对方的理屈而挫伤其本性;这就会导致双方怨恨了。称为怨构。
有的人经常思考求索一些道理。很久以后才有所心得,然后就急忙讲给别人,别人不能马上理解,就以为别人不可理喻;这就会导致双方忿争了。称为忿构。
争论激烈的时候,很难迫使对方承认错误,因此善于诘难的人,折服对方并使对方回心转意;不善于诘难的人,凌辱激怒对方,即使对方想回心转意,但所造成的形势已使他没有退路;所造成的形势已使他没有退路,就会导致信口胡说。称为妄构。
大凡人的心中有所思虑的时候,那么两耳就将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因此争论双方各想各的、各说各的,竞相制止对方说话,力图使对方听从自己的,而别人也因为正在思考的缘故,不能了解自己的意思,就以为别人的能力不足以理解。人之常情是最忌讳别人说自己不理解;冒犯了别人的忌讳,就会导致双方愤怒。称为怒构。
所有这六种不良后果,都是由辩论变化引起的。虽然争论变化导致了以上六种不良后果,但还是有所获益的。如果只陈说而不进行诘难,各自陈述各自的见解,那么人们就不知道何去何从了。由此加以推论,仅靠陈述而能达成共识的情况太少了。因此必须做到聪颖能够顺应万物的次序,思虑能够把握成功的机会,明识能够抓住事物的关键,言辞能够表达内心的意图,迅捷能够抓住对方的失误,防守能够抵御对方的进攻,进攻能够夺取对方的城池,攻辩能够使对方自相矛盾。
只有同时拥有这八种才能,然后才能通晓天下的道理。如果通晓天下的道理,就是能够通达的人了。不能兼有这八种才能,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才能,那么所通达的方面就会有偏失,从而所拥有的才能也就名称不同了。因此,聪颖能够顺从万物的次序,称为辨别事物机理的人才;思考能够创造成功的机会,称为运筹决策的人才;明识能够抓住事物的关键,称为富有见识的人才;言辞能够表达内心的意愿,称为言语敏捷的人才;迅捷能够抓住对方的失误,称为敏于应变的人才;防守能够抵御对方的进攻,称为善于立论的人才;攻辩能够使对方自相矛盾,称为擅长辞令的人才。
才智通达的人,既然兼有这八种才能,就会将它们运用于实际的辩论中去。如果与通达的人交流,就会相互理解,心灵默契;如果与普通人交流,就会观察对方的颜色而顺应其性情。虽然洞明各种道理,却不以此向别人炫耀;聪睿而言行裕如,却不因此而自居于人前。美好的言辞从自己的口中说出,道理讲明白了就适可而止。即使鄙陋和错误发生在别人身上,也仅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压迫对方。让别人尽情地畅所欲言,扶助别人发挥本身的才能。谈话辩论,常怀仁厚之心,既不借题嘲讽对方的短处,也不借机炫耀自己的长处。在论说正直和权变之际,没有什么畏惧的,也没有什么厌恶的。能够吸纳虫子叫声中的美妙声音,能够赞赏才质平庸的人的偶然发现。夺取和给予都非常适宜,离开与接近也没什么留恋。当对方盛气在胸的时候,能够待以谦卑逊谢之礼;而当自己在辩论中已经取胜的时候,却不以此骄傲于人。待人处世心境平和、明畅,无可无不可,目的在于求得根本的道理。这样的人就可以和他共同分析治理社会和民众的道理了。
一、 世间的四种常理
——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是故,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理之家也;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智解】
道理与事业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成就事业、建立观点皆“须理而定”,需要名义上的支持,比如曹孟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就是名义,有了名义才好做事,“替天行道”,“以令诸侯”,让其他割据军阀在气势上先自低了一头。
所以先要认清世间的道理。世间万事种种,不外乎四种理,分别是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四理囊括了自然、事务、伦理以及人情,相对说来,生而为人所能遭遇到的一切道理,已然全部在内。
天地之间阴阳力量的转化,盈满或虚空,减少或增加,是大道运行的道理。以法制约束人情是人事的常理。礼仪教化,进止得宜,是道义施行的常理。人的情绪变化的关键,是人情变化的常理。
四理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心性与常理相合的人也便各有特色:“质性平淡,思心玄微”的人研究的是自然与宇宙的道理,算是哲学家;“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的人处理的是纷繁的事务,算是政治家;“质性平和,能论礼教,辨其得失”的人,研究的是伦理道德和教育,算是伦理家;“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的人,揣摩的是人心,算是心理学家。
【事篇】
道理家:剑圣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在日本属于“由剑入道”的剑圣级人物,他在《五轮书》中指出:若你在自己所热爱的专业达到至高境界时,对其他一切技能自会融会贯通,只要将心性专注在一事上,探明其中奥妙,了解到其间蕴藏着的自然之理,将会豁然开朗,最终万法归一。
他将剑术升华为剑道,并且将之运用到一切事物上。他所留下的兵法,不只包括个人之间交手的剑法,也包括用于战争的兵学。只要活用,可从两人对决的剑法,大而广之,用于两军对阵。
不仅如此,依据宫本武藏的说法,从剑法到兵法,从兵法到世间诸法,都是一以贯之,互通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