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组游戏竞赛法的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流程是:教学——小组学习——分竞赛桌竞赛——小组认可。较多内容的复习常用这种方法。例如老师假期要求学生经常在一起背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先给每个小组发下小卡片,让他们自己制作抽认卡,卡片的背面写上诗词的名字,正面就写上整首诗词。竞赛时,把抽认卡的背面朝上,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抽卡,先把卡上正面的诗词呈给其他的小组成员看,接着背诵卡上的诗词,要是背对了,那卡就属于他;要是不会背,就把卡翻过来,读一次卡上的诗词,然后再把卡放回到整叠卡的下面,继续轮下去玩。当所有的抽认卡都被拿走了。就计算各自的卡片的数量,记录员登记每人所得的分数。下一次再竞赛时,可把分数累加上去,从而就可以分出高低。上学后,就根据水平的高低,把各个组员分配到不同的竞争桌里比赛,也就是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比赛,差等生与差等生一起比赛。优等生里的第一名与差等生里的第一名均为各自的合作小组赢得相同的分数。这方法使各人在原来的起点上进行合理的竞争,公平公正,而且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了古诗词的记忆,效果很好。
5.切块拼接法的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流程是:阅读——专家组讨论——小组报告——测验——小组认可。要解决多方面问题的阅读教学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爱好的课文内容,老师们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的时候,老师们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朗诵,理解诗的意思,接着分成四个专家组进行活动:一是小编剧(叶绍翁为什么去游园呢?园主人又到哪去了?你一定有许多丰富的想象吧?请你把它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吧!);二是小画家(园子里的春色一定很美,你能用彩笔把你想象到的满园春色画下来吗?);三是小诗人(你一定很喜爱诗词吧?请你也当一回小诗人,试试用诗词把你想象到的满园春色写下来吧!);四是小演员(大家都知道诗词能唱也能舞,你能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把这首诗演绎给大家看吗?)。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去参加不同的专家组的活动。每个专家组的人太多,就适当再分成四至六人的小组,以便讨论研究。课后又进行合作小组的活动,组员各把自己在专家组里学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必须虚心听取,并评评谁最有才干,有兴趣的可即时向他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才能。
当然,一个教学内容里,不一定只用一个合作模式,可综合运用各种的模式,以便使教学更生动,更有实效。
四、加强奖励机制
合作中,合作成员难免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如成绩好的同学高高在上,不理会中下的同学;中下的同学不接受好的同学的监管与帮助等等。那怎样才能使每个组员都珍惜小组的荣誉,团结合作,努力为小组争光呢?这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奖励制度。积极的奖励能打破小组由好同学包揽或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的格局,可以推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完善奖励制度呢?这首先就是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但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适合的时候,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了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有鉴于此,有老师成功设计了评价每人的量化考核表,把它命名为“个人存折”。
为发挥个人存折的作用,创新的老师又开设了班库,以奖励学生的努力。只要学生的个人存折取得一定的分值,就能从班库中换取自己想要的奖品。累积分越高,换取的奖品越贵重。奖品中有额外的休息时间、文具、玩具、日用品等等。班库的买卖,由班长管理,他会公布班库里的库存的奖品以及分值。同学们每两星期就可换一次奖品,这可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对合作小组的情况,每星期在班里小结一次。约一个月进行一次“合作学习庆功会”,表扬先进的小组和个人,请他们介绍经验。
其他小组要为他们鼓掌欢呼、歌唱,并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板报栏的光荣榜上,使他们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且发给先进的小组一些糖果之类的奖品,让他们在一起共同分享成功的滋味,让他们更珍惜友好的合作。
总之,把合作学习扩展到课外,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以及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平时总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时,我们大家不敢举手回答,却乐意与同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一人站起来说不上,众人“打电话”来帮忙。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往往会制止批评,而很少去探寻究竟。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一种坏现象,这恰恰是学生探索难题的一种方式,是对合作学习的一种向往,老师稍加引导、改进,则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起来,教学难点更容易突破。
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呢?
首先,准确定位合作小组成员。在语文课教学中,老师经常采用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相互合作,让他们面对面围坐在一块儿,以便于交流。各小组成员均按学习程度进行搭配,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成功合作的目的,比如,在《捞铁牛》一课中学习捞铁牛的过程那一部分时,让同学们用最精炼的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样的练习平时训练少,难度较大,老师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然后各小组选最佳标题向大家汇报,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他们运用老师平时教过的“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互相商量,相互改进,最后达成共识。在汇报结果时,老师让每小组选一代表汇报,他们的结果令老师大吃一惊,比老师想象得更精炼,当老师把学生的答案“潜水摸牛、大船装沙、并船搭架、同法捞牛”几个词语作为临时修改的板书设计写在黑板上时,学生那种满足、自豪的眼神溢于言表,他们互相看着、笑着,老师甚至看到许多同学悄悄握着拳头在喊“哇噻——”我们真被他们那热烈的气氛感染了。
教学中,随着合作学习方式的改进,老师划分的小组已不能满足于学生的要求,他们更乐于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这样更利于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便于他们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比如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时,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搭档,然后到楼道内排练,再进教室上台表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一倍,都乐于尝试,而且在表演过程中,自己选的搭档配合起来更加默契。
除以上两种合作形式外,老师课堂中也可以更多地走到台下,参与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合作学习,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表面距离,更缩短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合作学习之前,老师应交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中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课堂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心须交给明确的学习任务。在没有任务或任务不明确的情况下,让学生合作学习,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自由说笑甚至打闹的良机,这样一来,人心涣散,他们更难以集中精力来听老师讲课。
一节课中,可以选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以说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切不可把整堂课上成合作讨论课。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或者说有讨论的价值,在讨论中,小组每个成员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请伙伴帮忙,或听伙伴解释,每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互教互学,互补互促,这样,更容易消除后进生在全班同学及老师面前的自卑感及胆怯心理,树立他们的信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要想方设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组织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始终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要根据儿童的好胜心理,抓住时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内容的学习竞赛。教师的评价也应面向全组,而不是面向个人,成绩是大家的,失误共同承担,小组的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小组之间形成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在民主愉快的氛围内自主探索。
一、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不会合作学习的人将无异于文盲。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与活力,课堂教学才能得以优化。
事实证明:课堂上比较有效的合作形式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分组一般是以异质小组为主,这样各小组间的水平接近,组内成员起互补作用,组和组之间的竞争也比较公平。初建小组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和技能,让学生明白合作是成功的需要,合作的关键是人与人的协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方式就有不同的结构,实施的方法就不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梅玲结合小学数学学科内容,提出七种主要的合作方式:a、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探讨,如整数读写法和小数读写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b、发现规律性知识的合作探讨,如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c、操作、实验、探究问题的合作探讨,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d、选择解题策略的合作讨论,如应用题的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e、质疑、释疑、争论性的合作讨论,如判断——把单位“1”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f、完成竞争性作业的合作;g、学生间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
因为同学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大多数老师也提倡个别学习(即自学)。教学如“导儿学步”,不走是学不会的。教师应该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宗旨,把给予自学机会和异步指导相结合。差异教学的实现必须有自学辅导的支持。首先,给予自学的机会。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有的问题可以布置回家预习,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做到“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这种学习不同于传统的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独立环节,直接制约着教师的讲授方式和内容多寡。反过来,只有教师的讲授从学生的自学情况出发,学生才能真正重视这种讲授之前“先学后练”的机会。其次,指导自学的方法。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经验较少,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逐步积累和调整,因此,自学前应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即自学提纲),再设计一些适宜的作业,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摘录在本子上,可以与同学交流,合作解决,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请老师和同学协助共同解决。
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或全班集体交流等方式,此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合作学习方式。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能仅仅是一种形式,动不动就来到4人小组合作交流。要知道教师所制定的学习小组,因能力的差异,个性的不同,可能会造成优等生滔滔不绝,差生“望洋兴叹”“不知所云”的现象。教学中应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和兴趣爱好的异同,鼓励他们自由组合,但保证所有的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内容上来看,合作交流可针对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质疑讨论。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容纳型人格
有道是1+1>;2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容纳型人格表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对人、对事不存偏见,宽容大度,能接受自己的一切,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为了认识圆周率,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常三四人为一组,兼顾学习层次),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每个组要将直径分别为2~6厘米的5个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先记录好每个圆的周长数据,最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填在下发的表格中。这样教师讲清要求后学生就忙碌开了,有的滚动,有的记录,有的计算……通过小组一起的工作,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使那些平时不喜欢动脑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倾听、参与,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从愉快合作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容纳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