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时尚女王:时尚大咖自爆圈内潜规则
47166300000023

第23章 流程编辑:横竖都是害(1)

第二天刚起床不久,多多接到了一个重磅消息:《Q》的主编郑扬辞职了。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情,《Q》的情形如此半吊子,公司是早就希望郑扬离开,好换个得力的人进来。只是碍于他属于最早期员工,总算是一起打江山过来的,动其位置,少不得顾虑重重;再者,社里也没有想好这本刊物何去何从,于是就任它这么拖拖沓沓地存在着。

好在摩那隶属于国营单位,有国企做背景,养一两本不赚钱的杂志没什么。所以郑扬在主编这个位置上一“吊”就吊了个两年有余。

因此从本意上,郑扬走,本是大称高层们心愿的事。问题却在于,他的辞职方式,有点儿非常规:他没按劳动法的要求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申请,而是选择了直接消失。

虽然从公司的角度,认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但从郑扬的角度,并不这样想。《服·妆》是整个杂志社最先起家的杂志,后来其首任主编移民加拿大,空出位置来。当时社里没让已经身为编辑部主任的郑扬接手这个职位,却从外面空降了一个阮微过来。而让郑扬去了当时刚刚创刊、方向还没有摸准的《Q》做主编。

这一下用郑扬的话来说,是进入了万劫不复之地。摸索大半年,才总结出在定位上读者和广告两相矛盾,也就是说起点一开始就起得不好,但是两年多过去,也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越来越受冷落的郑扬固执地认为,如果当初自己接手的是《服·妆》,而不是《Q》,最后的光景一定不会落得如此,说不定比阮微还要风光明艳。自己是哑巴吃黄连当了这个冤大头不说,还眼看着《服·妆》一天一天地越发风光起来,而《Q》却越来越沉寂和难堪。

最让郑扬愤怒的是,自己无奈不说,手下的一群孩子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自哪本杂志。有一次公司组织旅游,郑扬就亲耳听到有陌生人打听出处,其中一本的编辑不假思索就大声说“摩那《服·妆》!”声音脆声声地透出股自豪劲。而《Q》的编辑则简单又干巴巴地说上个“摩那”,就再也没有底气往下说了。

郑扬当时就自嘲地想,如果福布斯榜有评时代最窘主编,自己可以荣登榜首了。

这一口气憋了好几年,现如今好容易有了在广东开办公司的机会,郑扬硬是没露半点儿端倪,就在杂志截稿的关键期,登上了南下的飞机。

郑扬的本意想来是要给摩那一个难堪,也想让一干高层见识到他郑扬的重要性。他知道杂志主编本来就人才稀缺,而他这一走,公司一点儿后续准备都没有,临时上哪里找个主编去。

但是郑扬的算盘没有打好,《Q》如他所料乱了几天,很快又恢复了正常。原因还是主管人事的龚喜得力,通过猎头撬来了一个叫马雨默的主编前往上阵。这马雨默原是在另一家杂志社当总编的,听说能力上也是个超强的主儿,刚“嫁”摩那没两天,这会儿已经放出风来,要对《Q》进行改版了。

这些消息,是郝多多听小白说的。小白有着典型的广东式的热情和好心肠,知道多多被停了职心情不好,这天特意带了“雪梅娘”(广东小食)来看她。

两个人一边吃着香糯绵滑的“雪梅娘”,小白一边八卦地告诉多多:“这一下《Q》可有得热闹了!”

她说,一群编辑跟着主编作派,早就混得有一搭没一搭。士气萎靡也就罢了;据说郑扬上飞机前,跟领导同事都没打招呼,独独给手下一群编辑发了一条情真意切的告别短信,把大家长期郁积的抵抗和排外情绪都调动了起来。

小白预言,新主编在这个时候接手《Q》,要想搞定这一帮子人马的话,估计够呛。

多多觉得奇怪:“主编手里有权力,搞不定还不会炒人呀?”

小白翻了多多一眼:“炒人?临时上哪儿去找十来个替补?再说,她的位置还不稳,一下子炒掉这么多人,也交代不过去呀。所以,她这个时候的关键是用人,而不是炒人。”

说到“用人”的问题,小白意识到了什么,她看着多多,两个人都陷入沉默。

郝多多停职已经快一周了,编制也不再跟《Q》有关系。目前摩那的3本杂志里,还没有哪本愿意用她。按她跟公司签订的协议,如果一个月再找不到接收的杂志,就只好作开除处理了。

多多不确定这个消息对自己有没有关系,但她打心眼里希望,能够重新回到《Q》去。

小白也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说不定是个转机呢。”

小白这话其实是安慰性质更多,要说郑扬之走,其实受影响的主要是北京那边,华南区的各月选题,连总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用脚丫子思考都能想得到,一摊子总部的烦心事在等着新主编,她哪儿来得及关注这么微不足道的角落。

多多也明白这个道理,她不想拂了小白的好意,于是苦笑着点了点头。

仿佛是应景一般,“隐形的翅膀”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张韶涵用她那略带童音的美好声线在多多的手机里轻轻地唱着:“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搞得气氛一时间又美丽又忧伤。

拿起手机一看,郝多多马上和小白对视了一眼,是北京的区号!

多多的心狂跳着,她愣在那里,竟没有勇气马上按下通话键。

小白在一旁看得着急,嘴不停地催促她说:“快接快接,肯定是人事部的!”

小白猜得没错,电话是龚喜本人亲自打的。他“喂”了一声,然后用他那听不出任何情绪起伏的很专业的HR语调征求郝多多的意见,问她是否愿意到《Q》的北京总部来工作。

郝多多刚从北京回来。小白马上喜气洋洋地电话慰问:“事情怎么样了?”

自打多多答复说愿意移居总部后,龚喜没在电话里说具体职能是什么,只是让她先飞过去和马雨默面谈一下。小白乐观地把多多这一次停职事件总结为因祸得福。她说:“谁不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凡是有点想法的,分部编辑都眼巴巴地想向总部进军,你这叫塞翁失马。”

小白说对了,果然是“塞翁失马”,多多的声音毫无喜悦,她无精打采地告诉小白:“是说——让我去当流程编辑。”

小白马上被这个出人意料的消息雷住了,她愣了一会儿,下意识地重复道:“什么,流——程——编——辑?”

多多的声音里透着疲惫,艰难地点点头:“人事总监是这么说的。”

“流程编辑”是时尚杂志特有的岗位。是用以保证制度的顺畅执行而设置的。

它有点儿像一本杂志的管家婆,包括协助主编做好日常行政工作;监督编辑交稿;协调主编与编辑,编辑与设计部,编辑部同广告、发行各部门以及印厂等外单位的各类关系,甚至每期的稿费统计等。

因为是枢纽职能,这岗位又是杂志运转中最敏锐、最日常的链条,一旦生锈,就有可能导致整部机车瘫痪。

总之概括起来是,工作性质重要,身份却不招人待见——介于管家和打杂之间。如果要拿各家公司的职位做比喻的话,可能跟前台最为接近。

小白醒过神来,问多多道:“《Q》不是有流程编辑吗?”

郝多多说:“听说是辞职了,这两天就要走。”

要说原流程编辑递辞呈早是一个月前的事了,当时郑扬收到了她的辞职信。因为郑扬自己也打算走人,所以有意压着没把消息传到人事部去。就等着两人一前一后地离开,让龚喜一干人抓狂。

郑扬一走,流程编辑马上向龚喜亮出自己当初发给主编的辞职信,这样一来,龚喜和马雨默就真的比较被动了。两人好说歹说,让流程编辑又顶替了几天,同时抓紧找替补。

马雨默想来想去,临时找流程编辑不现实,就算勉强找到了,也要重新熟悉环节种种,对于面临的改版现状很不利;因此,最好是从现成的编辑中去做挑选。

可问题是,这两个岗位,相当于一个为“后勤工种”,另一个为“技术工种”。但凡有些志向的,谁肯做这个牺牲。

马雨默正犯着愁,龚喜和她想到一块儿去了,于是向她推荐了广州办的郝多多。

他把多多的情况简单做了介绍之后,说道:“这女孩脾气好,人又踏实勤快,从这两点来说,是做流程编辑的理想人选。

龚喜选中郝多多还有一个原因,他考虑到,目前以《Q》的现状,马雨默的工作很难开展,她需要一个“润滑剂”来和众手下达成一致。而这个润滑剂无疑就是号称“环节中转站”的流程编辑。

只要这个人手得力,编辑们按时交稿种种就不是问题。而一旦关系闹僵,众人来个集体辞职什么的,龚喜自己估计接下来要替摩那寻找的就不只是流程编辑,而是另一个马雨默了。

马雨默岂会不明白这个理儿,马上连说“OK”。两人当下达成一致,让郝多多前来顶替这个空缺。

郝多多这边并没有其他选择,作为一个待岗人员,她不具备像其他编辑一样讨价还价的资格。

小白同情地看着多多,问她道:“如果不答应做流程编辑呢?难道要把你——?”她也不管多多看不见,自己在电话这头做了个“咔嚓”的手势。

郝多多艰难地说了声“是”。公司给她三天的考虑时间。她必须在此期间决定换岗还是离开摩那。

小白走了之后,夜色一点点降临了。郝多多半躺在床上,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睡着。

她矛盾重重地想,去北京做流程编辑的话,工作职能就彻底变了,这个转变从工作性质到心理落差,多多都觉得自己没法接受,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时尚编辑,而不是去向编辑们频频催稿。

可是不去北京就得离开摩那,作为一个从摩那被开除出去的编辑,再在行业里找到编辑职位的,可能性几乎可以肯定为零。拒绝当流程编辑也就意味着,斩断了自己当编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