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珍禽养殖技术
4696900000012

第12章 雉鸡(3)

在雏舍进行检修的同时,要把运动场的陈土挖出,并垫上新土。挖垫新土深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地面用生石灰或1%火碱水消毒,经消毒后,再铺上一层新鲜河沙。

(4)提前试温

一般在进雏前2天进行试温。若采用电暖风提高雏舍温度时,要把室温升高到34℃,然后检查舍内上、中、下、左、右、前、后的温差,使各部温差不超过±2℃。室内的温度以舍内中间部位的温度计为准。若采用育雏伞育雏,其伞下温度以育雏伞边缘离地面5厘米处的温度为准。育雏室温度从四周墙壁上离地1米高处的温度为准。

2.雏雉的饲养

育雏舍温度恒温到34~35℃后,按每平方米面积20~25只雏雉标准放进育雏笼内,边放边让每只雏雉饮1000单位的青霉素液。就是把已稀释好的青霉素放大盘内,饲养人员强制雏雉喙浸沾青霉素水。

(1)初饮

雏雉待羽毛干后24~36小时,进行第1次饮水,叫做初饮。给以与育雏舍温度相同的0.01%高锰酸钾水。初饮后再改饮普通水,水温与育雏室温度相近。从此饮水要经常供给,不能中断,随饮随有。

(2)开食

雏雉第一次喂料称为开食。把饲料加水调制成干湿适中,然后将少量饲料均匀地撒在垫纸上,并用手指轻轻敲打垫底来诱雏采食饲料。开食过早,会影响雏雉的休息,同时对消化器官也不利;开食过晚,易发生雏雉失水和体质虚弱;而适时开食会有助于胎粪的排除。在1周内要少喂勤给,避免腐败。一周后饲料中应拌入1%~2%的砂砾,以帮助消化。

(3)饲喂次数

2周龄内每天喂6次,从早上5点到晚8点,每隔3小时喂1次,晚9点熄灯,使雏雉休息。半月龄以后每天喂5次。(4)采食量由于雉鸡体重比家鸡小,饲料需要量也比较少。1周龄,每日给料量平均为5克左右,1周累计饲料量为35克左右;2周龄,雏雉每日需要饲料9克左右,累计耗料63克左右;3周龄,每日耗料13克,累计耗料91克;4周龄,每日平均耗料17克,累计耗料119克。

3.雏雉的管理

(1)温度、湿度的管理

不论采用哪种育雏方式,控制好温度、湿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一环。若采取主体育雏时,其室温在开始时为34℃,育雏1~20天中每两天降低1℃,21天后每天降低1℃,直到育雏温度与环境温度(15~20℃)一致时,停止人工供温。若采取伞下平面育雏,开始伞下温度为35℃,室温26℃,以后伞下与室内同时降温,育雏1~20天每2天降1℃,21天后每天降低1℃。育雉温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要根据天气好坏、饲养密度、雏舍保温性能等随时调节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雏雉表现为舍内分散均匀、伸颈舒腿、睡觉安宁;如果雏雉张口呼吸,频频饮水,则说明温度过高;如雏雉“卿卿”哀鸣,挤堆,不思饮水,则说明温度低。在育雏期,舍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在育雏刚开始时,由于舍温高,湿度会偏低,可通过在地面上少量洒水调节,进入中后期,由于雏雉呼吸量和排粪量增多,舍温又低,其相对湿度往往超过70%,此时可通过打开门窗进行适当通风来调节。同时应及时清除粪便,以降低舍内湿度。

(2)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易发生啄癖和其他病症。各阶段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为:1~10日龄60只,11~30日龄20只。

(3)适时断喙

控制啄癖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适时进行断喙。方法是:在第3周龄时,结合疏散舍内饲养密度,用电热断喙机作第1次断喙,断喙时切除喙的1/3,并充分止血。也可用剪刀剪喙后烫烙止血。对于小规模饲养的农户,可用电炉子或煤炉、火炉等烤红一铁板,进行简易烫烙断喙。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是小型养雉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卫生管理

食槽和水槽应每天刷洗一次,舍内每天清除一次粪便。地面上撒落的饲料和饮水及时扫净擦干并谢绝外人参观。

(5)制定防疫程序

开水时第一次饮0.01%高锰酸钾水清理肠道;3~6日龄料中拌氟派酸0.01%~0.02%,日喂2次,防治雏白痢;7日龄用新城疫Ⅱ系疫茵滴鼻,预防新城疫,25日龄进行新城疫第二次免疫,以后每4个月免疫1次;8到12天用青霉素2000单位/只饮水,日喂2次;14~15日龄;13~20日龄料中拌0.01%氯苯胍,日喂2次,防治球虫病(或用0.05%土霉素拌料日喂2次)。

(6)注意观察雏雉群动态

发现精神、食欲、粪便、行为等有异常表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7)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

每天的饲喂次数、饮水、打扫卫生、温湿度记录等工作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工作顺序。

(8)及时分级和淘汰

要根据雏鸡的强弱进行分群,发现病雉和弱雏时,要及时隔离并分笼饲养,对病雏及时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病弱雏要及时淘汰。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雉鸡育成期一般是指4周龄以上的青年雉鸡。育成期又可分为育成前期(4~12周龄)和育成后期(12周龄以上)两个阶段,育成后期也称育肥期。

l.饲养方式

雉鸡在育成期均采取地面平养。育成前期要求的主要设备是普通房舍并连通铁丝网舍或塑料网舍的运动场;育成后期不需要房舍;只养在铁丝网舍或塑料网舍内,但网舍内要配有用石棉瓦等材料搭起的避雨棚。育成期雉鸡宜喂干粉料或颗粒饲料,以便于管理和防止夏天饲料霉败。育成期雉鸡自由采食和饮水,即饲料和水供给充足,以充分发挥雉鸡的生长发育潜力。

2.生长速度与饲料转化效率

雉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和明确雉鸡的正常生长标准,以便于对雉鸡的生长变化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查找原因。为达到此目的,每周必须测定雉鸡样本(有代表性)的体重和饲料消耗量,然后通过增重和饲料消耗量计算出饲料转化效率。饲料转化效率=饲料消耗量/体增重。雉鸡达到成龄体重90%的时间一般是17周龄。其饲料转化效率随着周龄的增加而显着降低,特别是在15周龄后降低更快。

3.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育成网舍的消毒及垫草铺法

从育雏舍转出前,要把育成房舍的地面清扫和冲刷干净,待干后再铺上垫草,然后用3%的来苏儿或菌毒敌进行消毒。对刚进入育成房舍内的雏雉,由于对新环境还不熟悉,喜欢在墙角下集堆,造成舍内局部密度过大,特别在夜间,由于气温低,雏雉扎堆取暖,容易造成压死事故。为此,在铺垫草时,应顺四个墙角铺成坡形,坡度30度左右,并把垫草踩实。因坡形的垫草使鸡脚站立不稳,这样雏雉挤靠取暖时不易起堆,踩实的垫草,雏雉钻不进去,也会减少压死的机会。尽管如此,对转入育成舍的雏雉鸡在2~3天内,饲养人员应经常进行夜间检查,发现挤堆要及时分开。

(2)驱赶驯化

雏雉刚转入育成鸡舍时,在头一周内要把鸡舍的门关好,将雏雉养在铺垫草的房舍内,以防鸡脚站在地面受凉发生腹泻。一周后,在天气晴朗时可把雉鸡赶到运动场内自由活动,夜间赶回房舍休息。如遇到雨天,应在下雨前把鸡赶到房舍内,以防被雨淋死。这样反复经过舍内舍外驱赶驯化,经2~3周即可形成条件反射,使之适应新的房舍和运动场环境,以提高抵御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后,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房舍连接运动场的门均应打开,一旦遇到风雨袭击,雉鸡就可以自动到房舍内躲避。

(3)适时疏散、分群

雉鸡在育成期如果饲养密度过大,易造成雉鸡的相互叼啄和发育不整齐,且死亡率高。雉鸡在育成前期和育成后期的饲养密度一般分别不高于2只/平方米和1.2只/平方米(包括运动场面积)。雉鸡进入11周龄时,雄、雌雉鸡己从羽毛上能明显区别开来,此时应按雄、雌和强、弱分别组群。

(4)断喙

在育成期雉鸡啄癖较严重,此时要结合分群进行断喙。断喙可采取断喙机或人工用剪刀剪喙后烫烙止血法。为减少断喙应激反应,在断喙前可往水里加入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

(5)搞好卫生消毒

饲养管理人员应每天将雉鸡食槽内的剩料清理一次,饮水器每天要刷洗一次,网舍内若有积水则要及时排出,要定期清除网舍和运动场中的粪便,要经常对使用的用具进行严格消毒。以杜绝病原的侵入和传播。

三、种雉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雉转群后为成雉,饲养在网室内。青年雌雉到10月龄已达性成熟,雄雉比雌雉性成熟可提早1个月左右。饲养种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优质高产合格的种蛋,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适当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1.饲养方式与设备

饲养种雉一般大都采用平养,实行自由采食和饮水。由于种雉鸡还有飞翔能力和一定的野性,而且活动范围较大,所以应养在网舍内,以防飞逃。饲养雉鸡的主要设备是网舍和产蛋窝。在网舍内要有足够的遮阴和防雨设施。虽然雉鸡没有固定的产蛋地点,但设置产蛋窝可使雉鸡有60%~80%的种蛋产在窝中,这对减少种蛋被雉鸡叼破是非常有效的。一般产蛋窝要求门小和光线较暗较密闭,以防种雄雉钻入破坏种蛋。

2.种雉鸡雄、雌配种比例

雉鸡配种比例的大小取决于雉鸡的品种和管理水平方式。一般来讲,雉鸡驯化程度较高的品种,其配种比例就高;雉鸡小型品种又比大型品种配种比例高。目前在我国雉鸡生产场中大多采用的配种雄、雌比例为1:(5~8);而美国采用的配种比例是1:(10~14)。

3.种雉鸡各饲养时期的管理技术要点

(1)繁殖准备期(每年2~3月份)

此时天气回升转暖,日照时间逐渐增长,为了促进种雉发情和产蛋,此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比越冬期高,可达18%~20%。青饲料不足时,应在日粮中注意补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同时在产蛋前还要进行一次季节性消毒,以防疫病的发生。还要做好产蛋前的一切准备,如全面检修鸡舍、平整场地和整群分群等。把网舍内地面普遍垫上5~10厘米厚的细沙,以防种蛋破碎。结合分群进行鸡新城疫Ⅰ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和减蛋综合症疫苗等的免疫注射。

(2)繁殖期(4~7月份)

此期也叫产蛋期。此期为了提高雉鸡的产蛋量和种蛋受精率,种雉鸡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应提高到22%左右,并注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以及矿物质特别是钙、磷、锌、锰等的补充。6月中旬以后气温升高,雉鸡食欲减退,采食量降低,为满足种雉鸡产蛋营养需要,此时应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的水平。在饲喂方法上,应采取提早和夜饲的方法,使雉鸡能在气温凉爽时多采食饲料。在管理上,要给雉鸡创造一个安静的产蛋环境,杜绝参观和噪声对雉鸡的应激影响。产蛋期雉鸡饲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只雉鸡占地面积不应少于1~1.2平方米(包括运动场面积)。在此季节还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大雨过后要及时排出舍内积水。在天气炎热情况下,应适当缩短拣蛋间隔时间,这样做一方面能减少种蛋被雉鸡叼破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高温对种蛋的破坏作用,以提高种蛋质量。

(3)换羽期(8~9月)

由于雌雉鸡产蛋结束后体质较弱,体重下降达100~200克,而此时天气还很炎热,雉鸡采食量减少,所以从营养角度来说,此期不应立即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但日粮中钙、磷的水平应降低,继续饲喂产蛋期饲粮20天左右,以便种雉鸡尽快恢复体力。此后可将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降至18%左右,以加速雉鸡换羽。

(4)越冬期(10月至翌年1月份)

为了使雉鸡能安全越冬,在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能量饲料的比例,蛋白质水平可降到17%左右。但此时期一定要供给充足的饮水,否则会影响雉鸡的采食量以及降低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4.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措施

(1)合群时间要适宜

从生长发育到性成熟这段时间来看,雄雉鸡比雌雉鸡提早性成熟半个月至1个月左右。若雄、雌雉合群过早,雌雉鸡还尚未发情排卵,而雄雉鸡的强烈追抓会导致雌雉惧怕雄雉,以后即使雌雉发情排卵,也不愿接受雄雉交尾。若合群过晚,雄雉在较长时间内打斗,体力消耗大,待雄雉开始产蛋时,鸡群还未稳定下来,雄雉体力不能马上适应配种交尾的需要,最终影响种蛋的受精率。经试验证明,左家雉鸡和由从美国引入的中国环颈雉最适宜的雄、雌合群时间是:在吉林地区为3月10日至15日;而河北亚种雉鸡则为4月1日至5日。

(2)适宜的雄、雌配种比例

经有关部门试验证实,雉鸡种蛋受精率最高的雄、雌配种比例为1:(5~6),平均种蛋受精率高达90%以上。若雄雉比例过大,会导致雄雉间争斗严重,使鸡群处于不安定而影响交配效果,反而使产蛋率和受精率都下降;若雄雉在群中放得少,易造成雌雉鸡漏配现象,同样也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3)适宜的种雉利用年限

从目前种雉饲养场的经验来看,种雄雉一般只利用1年,否则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种雌雉利用年限最长为2年,大型养雉场最好采取一年一茬,实行全进全出的方法。因为老龄雉鸡携带病菌较多,尤其是禽结核病,从而影响受精率和产蛋量以及成活率等生产指标。

(4)保护王子鸡和配置隔板

雄、雌雉合群后,雄雉之间的争偶斗架称为拔王过程。当群中确立了王子雉鸡后才能使该群安定下来。所以在拔王时期应人为地帮助王子鸡打败其他鸡,使之早拔王,早稳群。但是,王子鸡常控制其他雄雉参与群内交尾,所以必须在圈舍内安置隔板。最简易方法是用一张石棉瓦横立在圈舍内,每100平方米有3~4张石棉瓦即可。这样可有效地遮挡住王子鸡视线,使其他雄雉有更多的交尾机会,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5)一次投足种雄雉

种鸡群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的雄、雌配种比例投放种雄雉,对配种过程中发现体弱和无配种能力的种雄雉应随时挑出,而不用再补充新雄雉鸡。这种一次投足种雄雉鸡的好处在于能保持雄雉的相对稳定性,可减少因调群而造成的雄雉斗架伤亡现象。

(6)搞好防暑降温

种鸡在产蛋后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天气炎热,会导致种雄雉性欲活动降低,使种蛋受精率明显下降。为减轻热应激对种鸡的危害,此时期可在雉鸡网舍的顶上另盖炕席或其他遮阴材料,也可往网舍内的地面喷水降温,可以保持和提高种蛋的受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