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珍禽养殖技术
4696900000010

第10章 雉鸡(1)

(第一节)概述

一、我国饲养雉鸡情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雉鸡养殖业主要以沿海及东北地区为龙头,向内地迅速发展,仅上海市区1992年即达到存栏50万只,江苏盐城地区存栏20万只,全国己有20多个省市地区开展不同规模的雉鸡养殖业。1992~1993年间,雉鸡的人工饲养量达到了高峰期,全国年生产商品雉鸡约600多万只。

我国的雉鸡饲养业虽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但发展速度极快,今后,随着人民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使这一新兴的特禽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开发雉鸡饲养业的前景

发展特禽养殖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和门路。饲养雉鸡由于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饲养技术简便易掌握,是适合于目前农村致富的特禽养殖业。一方面人工饲养雉鸡所需的网舍及设备简单。在农村和山区均可就地因陋就简,能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建筑物及空闲荒地、林地来建设网舍,建筑材料可以利用本地产的木材、竹竿、金属网或渔网、旧钢材等。另一方面,雉鸡的饲料主要由玉米、各种饼物类、鱼粉、糠麸和骨粉等组成,其饲料来源充足。雉鸡饲养周期短,一般从出壳至18周龄即可达到出售体重。因此,有些养殖者春天购种雉,当年秋末即见效益,也有的夏秋季节购种雉,翌年发展并取得良好效益。

雉鸡的副产品综合利用开发前景十分可观,雉鸡粪是优质农家粪。雉鸡屠宰后的羽绒不仅可以用作轻工业原料,而且可以制羽毛粉做畜禽饲料。其别具特色的雉鸡羽毛还可以制成羽毛扇、羽毛画、玩具等工艺品。用雉鸡剥制成的生态标本,作为高雅贵重的装饰品,已进入许多城市居民的家,一具造型优美的雉鸡标本售价可达150多元。

发展雉鸡饲养业,是珍禽饲养业中经济效益较高的一种新兴养殖业。加快发展雉鸡生产,既有利于开发当地的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又有利于安置城镇(乡)下岗职工和农村的剩余闲散劳动力。这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是十分有利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雉鸡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我国雉鸡饲养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第二节)雉鸡的生物学特性

1、雉鸡的分类与分布

雉鸡是鸟纲鸡形目雉科的重要鸟类,又称野鸡、山鸡、环颈雉等。雉鸡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禽之一,共有30余个亚种,其中分布于我国境内的就有19个亚种之多。在我国,雉鸡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从广西南郊直到东北的大兴安岭均有分布,但从体型上来看,北方亚种要比南方亚种体重大,羽毛鲜艳,经济价值更高。如广西南部分布的野生雉鸡,成年雄雉体重1.2千克,成年雌雉0.8千克左右;而东北亚种的雉鸡成年雄雉1.54千克,雌雉可达1千克。

2.形态特征

雉鸡的羽毛比较鲜艳,雌雄雉鸡有明显的区别。

驯化的地产雉鸡,雄雉的头部呈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带。脸部皮肤裸露呈徘红色,上缀黑色的点状小羽。头顶两侧各有一束羽端呈方形、黑色闪蓝光的耳羽簇。颈部金属绿色,下部有一白色颈环,颈环连续不间断,胸部铜红色,有金属色反光,背黄褐色,带黑色斑纹。两肩及翅膀为黄褐色,尾羽黄褐色带黑斑纹,腰部黑褐色,足上有距,体型比家鸡细长而小,一般体重在1.3千克。

美国七彩雉鸡与地产雉鸡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颈部的白色颈环不完全,绝大多数在颈腹面有间断或缺口。体型比地产雉鸡稍大体重为1.5千克左右。从美国七彩雉鸡分离出的黑化雉,颈环不明显甚至没有。

雌雉头顶部呈米黄色,间有黑褐斑纹,脸淡红色,颈部浅栗色,胸部沙黄色,上体褐色或棕褐,下体沙黄色,尾羽褐色,有黑色横斑,尾比雄雉短,体重1千克左右。雌性美国七彩雉鸡较地产雉鸡体型略大,毛色略浅,但美国黑化雌雉毛色深而黑。

3.生活习性

雉鸡生活适应性很强,在野生条件下经常栖息在海拔300米的草原、半山区及丘陵地带林边缘的灌木丛至海拔3000米的高山阔叶混交林中。其飞翔能力不强,只能短距离的低平飞行。随着季节的变化有小范围的垂直迁徒,夏季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中,秋季之后迁徒到低山的向阳避风之处、山麓等地区近山的耕地或湖泊、江边的苇塘内。同一季节栖息地较固定。

雉鸡有集群习性。在冬季组群越冬,但在每年的4月初开始分群。雄雉鸡占领活动区(占区)并求偶配对,以它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小群,谓之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占区内,如有其他群雄雉鸡侵入,该群的雄雉鸡就与之强烈争斗。占区的大小取决于当地适宜的栖息地面积、植被、地形、种群密度和雄雉鸡的争偶能力,每个占区分为集区、活动区和取食地兼过宿地三部分;孵卵期雌雉鸡常在隐蔽地营巢孵卵,幼雏出生后,雌雉鸡带领幼雉成群活动谓之血亲群,幼雉长大以后,在能进行独立生活时,又重新组成新的群而到处觅食。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雉鸡,能够适应大群饲养的环境,可以和睦相处。但密度过大,会妨碍采食,常发生相互叼啄现象。雄雉鸡在繁殖季节有强烈的争偶斗架行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斗确立出“王子鸡”和各雄雉鸡在该群中的顺位后,才能安定下来。

雉鸡性情胆怯而机警,奔跑迅速,隐蔽能力强。在笼养条件下,当人、兽禽等出现或者有强烈的嘻杂声音时,都会引起雉鸡腾空而飞,撞击网璧,常常因创伤而造成死亡。笼养雄雉鸡(特别是“王子鸡”),在繁殖季节也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

4.食物习性

雉鸡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鸟类,随季节变化摄取的食物种类也不相同。在野外的考察发现,雉鸡的采食量中植物性饲料约占97%,动物性饲料约占3%。在早春、冰雪融化、草木发芽,雉鸡可以采食某些树的芽苞、野草、野菜的嫩芽和含淀粉较多的植物根茎,也能吃到落在地上的籽实。春播后,雉鸡还经常到林边耕地刨食粮谷类种子,或采食作物的嫩芽。夏季是雉鸡饲料最丰富的一个季节,它不仅能摄食到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浆果,而且还能吃到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和虫卵。刚孵出的幼龄雉鸡主要以昆虫、幼虫和虫卵为食。秋收后,雉鸡除在山上采食一些野果、籽实以外,还成群到秋收后的农田里采食作物的籽实。此时,食物比较丰富,为安全越冬打好基础。冬季降雪后,雉鸡的食物来源就比较困难,除采食挂在树上的籽实、浆果外,还成群到耕地里找粮谷,有时也到村屯附近觅食。

家养雉鸡的食物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而成的全价配合饲料。据饲喂观察,家养雉鸡上午比下午采食多,早晨天刚亮和下午5~6时,是全天中两次采食高峰,而在夜间不吃食,喜欢肃静的环境。

5.繁殖习性

雄雉鸡第1次成功交尾,雌雉鸡产第一枚蛋,即被视为性成熟。雉鸡的性成熟时间一般在10个月左右。在自然光照和气候条件下,6月份孵出的雏雉,翌年4月份即可交尾和产蛋。

雉鸡在野生情况下,其配偶多为一雄二雌或一雄一雌,共同生活在一个占区内。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可100只或更多雉鸡组成一群,共同生活在同一网舍内,雌雄搭配比例为(5~6):1。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雉鸡在繁殖季节的清晨,雄雉鸡发出清脆洪亮的叫声,一般为二音节“嘎——嘎——”,并拍打翅膀,诱引雌雉鸡的颈部羽毛蓬松,尾羽竖立,迅速追赶雌雉鸡并从侧面接近雌雉鸡,将靠近雌雉鸡侧的翅膀下垂,另一侧翅膀不停地扇地,头不停地上下点动,并围着雌雉鸡做弧形快速走动,然后跳到雌雉鸡背上,用喙啄住雌雉鸡头项上的羽毛,进行交尾。一般交尾动作在10秒内完成。完成交配后,雌雉鸡抖动并整理羽毛,雄雉鸡走开。

雉鸡的交尾早的在3月末至4月初开始,一般在4月中旬,交尾时间多在清晨进行。

地产雉鸡的雌雉在4月末开始产蛋,但集中产蛋在5月中旬到6月中下旬,此期所产的蛋占年产蛋量的80%~85%,7月份锐减,7月20日左右停产。美国七彩雉鸡则3月末(一般记录3月28日)即可开产,产蛋可持续到9月中下旬。

野生状态下的雉鸡巢穴较隐蔽而简陋,每窝产蛋15~20枚。当第一窝蛋被破坏后,雌雉可补产第二窝蛋,雌雉有较强的恋巢性。

雉鸡在人工养殖情况下,由于网室内雉鸡饲养密度大,互相干扰,其产蛋地点很难固定。产蛋时间多集中在上午到下午3时,产程一般为10分钟至1小时不等,产程达2小时以上者,可能会发生难产。绝大多数雌雉己无就巢性,但极个别雌雉也会出现就巢性。在笼养密度小的情况下,有雌雉自然孵化成功的报道。

产蛋时,雌雉鸡由伏卧改为蹲立姿势,并抬头挺胸收腹,尾部下降,用力努责几次,将蛋排出,蛋排出后,雌雉鸡由蹲立改为站立姿势,频频观看刚产出的蛋,并用喙将蛋拨到腹下伏卧一段时间后走开。

雉鸡产蛋量与雉鸡驯养时间长短、年龄、品种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有关,刚从野外采来种即捉回的雉鸡,一年内很少产蛋,而人工繁殖多代的雉鸡产蛋较多,2龄雉鸡要比1龄雉鸡产蛋多。地产雉鸡的年产蛋量一般在20~25枚,饲养管理搞得好的可年产40枚左右,美国七彩雉鸡年产蛋量高达70~120枚左右。

(第三节)雉鸡的品种

1.河北亚种雉鸡(也称地产雉鸡)

此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78~1989年期间,通过对野生河北亚种的人工驯化繁殖和选育而形成的品种。地产雉鸡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头部眶上有明显白眉,白色颈环完全且较宽,胸部为褐色,体型较细长。雌雉鸡体型纤小,腹部颜色为黄褐色。河北亚种雉鸡的成龄体重雄、雌分别平均为1.2~1.5千克和0.9~1.1千克,年产蛋量一般可达26枚/只,种蛋受精率达87%以上,受精蛋孵化率达89%左右。

该品种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其野性较强,善于飞翔,放养后独立生活和适应野外生活环境能力均强,是旅游狩猎和放养场较适宜的一个饲养品种。

2.中国环颈雉(也称美国七彩雉鸡)

该品种是由美国经过100多年的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该品种的祖系是中国黄河流域一带所产的环颈雉,美国称之为中国环颈雉。该品种的外貌特征为:体型较大、饱满,雄雉鸡头部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较窄且不完全,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为红褐色较鲜艳。雌雉鸡腹部为灰白色,颜色较浅。中国环颈雉的成龄体重雄、雌分别为1.5~1.8千克和1.1~1.4千克,每只年产蛋量一般为70~110枚左右,种蛋的受精率可达85%,受精蛋的孵化率为86%左右。

中国环颈雉具有生产性能高、繁殖力强、驯化程度高、野性小的特点,为此,目前普遍被商品雉鸡场选用,但该品种不太适合于旅游狩猎场用。该品种其缺点是肉质较粗糙,味道不如河北亚种雉鸡。

3.左家雉鸡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1~1996年期间,通过高繁殖力的中国环颈雉与河北亚种雉鸡进行配种而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眼眶上方有一对清晰的白眉,白色颈环较宽且不太完整,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红铜色,上体为棕色,腰部蓝灰色。雌雉鸡上体则呈棕黄色或沙黄色,下体呈灰白色。该品种入舍种雌雉每只年平均产蛋量为62.1枚,种蛋平均受精率为88.5%,受精蛋平均孵化率达87.6%,21周龄育成体重雄、雌分别为1.54千克和1.13千克,成龄体重则分别达1.7千克和1.26千克。该品种肉质白嫩,肌纤维细,香味浓而持久,口感最好,优于河北亚种雉鸡和中国环颈雉的肉质,在国际市场上倍受国外客户的欢迎。

4.黑化雉鸡(也称孔雀蓝雉鸡)

该品种的起源至今仍有争论,在野生状态下突变型黑化雉鸡,不但于1919年在英国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发现,而且也在欧洲其它国家中发现。近来许多育种学家认为黑化雉鸡是来源于日本绿雉和另一个亚种的杂交选择产物。黑化雉鸡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全身羽毛呈黑色,并在头顶部、背部、体侧部和扇羽、覆翼羽带有金属绿光泽,在颈部带有紫、蓝色光泽,雌雉鸡全身羽毛呈橄榄棕色。黑化雉鸡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和肉质风味与中国环颈雉相近。

5.特大型雉鸡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该品种是由蒙古环颈雉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体型大,成龄体重雄、雌分别为1.9~2.2千克和1.5~1.8千克。其羽色特征是:雄雉鸡头顶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特窄且不完全,有的甚至没有,胸部呈深红色,雄雉鸡腹部呈灰白色,颜色特浅。该品种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是:种雌雉每只年平均产蛋量达50枚,种蛋的受精率为84%,受精蛋的孵化率为84.5%。

6.浅金黄色雉鸡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该浅黄色突变雉发生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确切起源不太清楚,但目前多数人认为是中国环颈雉与蒙古环颈雉的杂交产物。

该品种其外貌特征是:雄雉头顶和额为灰黄色,光秃的面部皮肤和垂肉为鲜红色,眼睛呈棕色,瞳孔呈黑色,全身羽毛为浅金黄色。雉鸡头顶和额部的羽毛比身体的羽毛颜色稍暗,虹膜呈棕色,瞳孔为黑色,整体颜色呈淡黄色。该品种的各项生产指标是:成龄雄、雌雉的体重分别为1.4千克和1.0千克,每只雌雉年平均产蛋量为40~50枚。种蛋平均受精率为86%,受精蛋的平均孵化率为86.5%。

(第四节)雉鸡的繁殖

一、雉鸡的选种选配

1.选种

(1)大群选择

采取大群选择,这是一般生产场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依据外貌与生理特征选择。其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型与外貌特征一般高产雉鸡身体匀称,生长发育良好,活泼好动,觅食力强,头宽适中,眼大灵活,喙短而弯曲,胸宽深而丰满。背宽、平、长,尾发达、上翘,肛门松弛而湿润。体型大,腹部容积大,两趾骨之间和胸骨末端与耻骨之间距离较宽。

②换羽雉鸡在完成第一个产蛋年后,到秋季进行换羽。对于2龄鸡的选种可根据主翼脱羽时间的早晚和脱换根数来确定。一般高产雉鸡换羽晚,而且主翼羽2~3根同时脱落,同时又长出新羽,因此换羽时间短。而低产鸡则换羽早,主翼羽依次脱落。

③对种雄雉的选择应该选择体型匀称,生长发育良好,脸徘红,耳羽簇发达,胸廓深,羽毛华丽,姿态雄伟,体大健壮者留种。